《华严经》全名为《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大乘佛教修学重要经典之一,被大乘诸宗奉为“经中之王”,是佛教最完整世界观的介绍,记述佛陀之因行果德,开显出重重无尽、事事无碍之妙旨。
有关梵文版《华严经》的起源,有一个流传至今的传说。
据《佛果圆悟禅师碧岩录》记载:
所以世尊初成正觉,不离菩提道场,而遍升忉利诸天,乃至于一切处,七处九会说《华严经》。
当年悉达多太子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朗然大悟,证悟成佛。随后释迦牟尼佛不离菩提树下,在菩提场、普光明殿、忉利天宫、夜摩天宫、兜率天宫、他化自在天、逝多林七处说法,一共说法九次。
因为在普光明殿讲经有两次和三次的区别,因而有“华严经七处八会”和“华严经七处九会”之区别。
释迦牟尼佛涅槃后,文殊菩萨与阿难等众,在铁围山间结集大乘经典,《华严经》也在其中。因华严境界广大幽玄,娑婆世界的众生根器不足,不能够受持,故藏于龙宫。
《华严经七处九会变相图》
绢本彩绘
敦煌藏经洞出土
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佛灭度后七百年,又一位圣者出生了,他就是龙树菩萨。龙树菩萨自幼聪慧过人,博闻强记,各种世间技艺无不通晓。他出家学佛不久,即学遍当时的大小乘经典,自认为已博通三藏,对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法生起轻慢心。
恰在此时,大龙菩萨(龙王)出现,邀请龙树菩萨到龙宫阅读所收藏的佛经,龙树菩萨由此得见《华严经》。我们可以从传说中一睹这部经书的广大圆满:上本有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偈四天下微尘数品,中本有四十九万八千八百偈一千二百品,下本(或谓三十八品)有十万偈四十八品。通俗地说,全本《华严经》,内容不可计数。
作为一名超级学霸,龙树菩萨自是想把全集带走。但数量巨大、涵义深奥的全本《华严经》,非凡人的心力能够受持。于是,龙树菩萨只把下本十万偈的《华严经》带出龙宫,令世人受益。当然,实际流传的汉译本其实仅仅是下本的略本,目前我们见到的最完备的唐译《八十华严》也只有四万五千偈。
从这个传说,我们就可以了知《华严经》的广大微妙及难得。据今日佛学者考证,《华严经》成书于公元四世纪中叶。但《入法界品》与《十地品》推定成书于三世纪中叶。所以《华严经》的大部分,属于第一期的大乘经典。它是把不同时期的单行本“华严经类”编集而成的。编集地区甚广,涵盖印度南部、印度西北部、中亚至于阗地区等。
今日中国流传的《华严经》译本有晋译六十卷、唐译八十卷、唐译四十卷。
最早的译本是东晋时期佛驮跋陀罗翻译的《六十华严》。
据《出三藏记集》卷九《华严经记》所载:
昔道人支法领,从于阗得此三万六千偈。以晋义熙十四年,岁次鹑火,三月十日,于杨州司空谢石所立道场寺,请天竺禅师佛度跋陀罗,手执梵文,译胡为晋,沙门释法业亲从笔受。时吴郡内史孟顗,右卫将军褚叔为檀越,至元熙二年六月十日出讫。凡再校胡本,至大宋永初二年,辛丑(应是“辛酉”)之岁十二月二十八日校毕。
佛陀跋陀罗翻译过来叫“觉贤”,他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人,是佛的叔叔甘露饭王的后代。佛陀跋陀罗从小父母双亡,很早就出家为沙弥,在十六岁的时候,就博览群经。佛陀跋陀罗年幼就已深达佛理,在禅、律方面都非常精通。
后来佛陀跋陀罗和僧伽达多一起共游罽宾国,最终佛陀跋陀罗从交趾到中国的青州东莱上岸。因为仰慕鸠摩罗什大师的风范,佛陀跋陀罗到长安加入鸠摩罗什大师的僧团,而后去了庐山慧远大师处。
412年前后,佛陀跋陀罗离开庐山,经过一年时间,到达南京道场寺,开始译经工作,翻译了《大般泥洹经》(即《大般涅槃经》)、《摩诃僧祇律》等经典。
418年,佛陀跋陀罗召集了100多位当时社会上的精英开始翻译《华严经》。最初翻译出来的其实只有五十卷,因觉不太完善,最终把这五十卷改分为六十卷,前后一共用了四年之久,也即《六十华严》,一共有三万六千个偈诵。
距《六十华严》面世200余年后,唐代的实叉难陀翻译出了《八十华严》。
实叉难陀汉语叫“学喜”,是于阗人,于阗在新疆和田一带。
当时是武则天当政,礼请华严的祖师法藏大师担任国师。法藏大师素以弘扬《华严经》为主,但大师深感《六十华严》从法理上来说不够完备。武则天下令在全国搜寻,最后探听到于阗有完备的梵本,就专门遣使者到于阗把梵本请回来,顺道也把精通《华严经》的实叉难陀请了回来。
大约在695年,实叉难陀在洛阳宫庭里的大遍空寺开始和菩提流志、义净大师一起翻译《八十华严》,历时四年,此本增加到五十三万八千多字。《六十华严》只有八会,《八十华严》增加到九会,两个版本一共相差一会五品,唐译文更加详细,品目上分得更细。
武则天阅览了《八十华严》之后,非常喜欢,御笔题就“无上甚深微妙法……”,千百年来我们还在念诵。《八十华严》距今也有1300多年了。
第三个版本也是唐代出现的,是般若法师翻译的《四十华严》。
般若法师是罽宾国人,七岁出家,之后游学诸方,饱学饱参,先后去过迦湿弥罗、那兰陀寺、南天竺的乌突王国等。后来他跟随船队游历南海诸国,在唐德宗的时候抵达广州,最后到了长安,住在西鸣寺翻译经典,他翻译的经典称之为《四十华严》。
《四十华严》其实只是前面二种译本里面的一品,叫“入法界品”。《六十华严 ·入法界品》,其实是从四十四卷开始的,一直到六十卷,一共用了十七卷来阐释。而《八十华严》是从六十卷开始到八十卷结束,一共用了二十一卷的篇幅。般若法师翻译的入法界品一共有四十卷。
般若法师翻译《四十华严》也用了三年时间,距此前《八十华严》翻译的时间接近100年,距今约1200多年。
后期澄光大师把这二个版本进行了融合,取《四十华严》补《八十华严》的不足,最后形成了八十一卷的《华严经》,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华严经》就是八十一卷,相对来说是比较完善的版本。
图文 | 南普陀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