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道家始祖老子的理想

2020-08-03    
加入收藏
道家始祖老子的理想

 

道家思想核心

“道法自然、致虚守静、无为而治”,道家的哲学思想、辩证法、养生理念大家耳熟能详,这里不再赘述,在《道德经》中,老子多次提到了自己对“国家治理”的理解,这次,我们重点看一下,老子作为道家代表,如何将道家思想运用到国家治理当中。

老子一系列的治国理念,究竟想构建一个怎样美好的国家呢?我们暂且将这个愿景成为“老子的乌托邦”。

在开始了解老子这些主张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老子当时所处的背景,这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老子他老人家。

老子生活的时代背景

老子大约于周灵王元年(鲁襄公二年、宋平公五年、公元前571年)出生于楚(原为陈)国苦县。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所说,老子即李耳,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老子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学而闻名,孔子曾入周向他问礼。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老子欲弃官归隐,遂骑青牛西行。

此时正值春秋末期,战事频仍。《左传》:“鲁襄公三年(公元前576年),楚子重伐吴,克鸠兹,至于衡山。”

老子是体制内出身,身为图书馆馆长博览群书,老子所处的时代,正好是春秋向战国转变的时期,战事频仍,国家自危,政令纷乱,人民越来越疾苦,这让老子感觉到人类越进步,生活却越动荡。

我们看一下,商朝存在的年代约公元前1600-1046年,定都亳,今河南商丘 (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到殷) 河南安阳(商朝也称殷朝);西周约前1046-771年,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在建立所谓的国家(朝代)之前,中华大地是没有国家概念的,中原大地处于原始氏族社会状态,这么看,原始氏族社会距离老子不超过1000年的时间,当时的文化更新速度与后世不可同日而语,原始氏族社会的残留应该是很多的,这就是为什么老子在《道德经》中屡次想回到小国寡民、结绳时代的原因了,老子发现,在氏族社会,虽然存在类似黄帝、炎帝、蚩尤的战争,但总体上,人们是安居乐业的,男人狩猎、女人采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人温饱、欢乐祥和。

结果到了老子所处的时代,男耕女织、国家纷立、礼仪隆重、战事恢宏,人们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反不如初了。老子渴望回到1000多年前的原始氏族社会,这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国家治理主张的大背景。

道家始祖老子的理想

 

老子的乌托邦描述一:

《道德经》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不崇尚、器重贤能的人,会使人民没有争当贤能之人的欲望。不以难得稀有的财货为贵,会使人民不产生偷盗和抢劫的欲望。不用能够引起冲动的事引诱人民,人民的心就不会乱。 因此,圣人治理政事所采取的方法是:使人民清心寡欲,满足民众的温饱,人人都不强化自己的意志,人人都练就一副强壮的体魄。永远使人民的意识保持在无知识,无欲望的状态,即使有少数有才智的人明白如何去争名夺利,满足私欲,他们也不敢真的去做了。如果能够这样“无为”地去实践,那么天下也就没有不长治久安的了。

说实话,老子的主张操作起来,比儒家还难,只能部分的执行,如“弱其志,强其骨,使民无知无语”这个可以执行,大清爱新觉罗氏就做的不错。老子描述的,是一个标准的氏族社会生活场景,老子在这段描述的东西,好像一个村长(族长)就可以决定了,比如,这个和氏璧给我烧了它,这个外来的美女给我杀掉,以免乱了我族人的心智。

道家始祖老子的理想

 

老子的乌托邦描述二:

《道德经》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龠(yuè),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中。

译文:天地无所谓仁慈,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也是没有仁受的,也同样像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任凭人们自作自息。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

老子在2500年前说出这话来,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文中的圣人,可以是老子这样的智者,也可以是帝王,但老子也强调,不能因此就可以对百姓为所欲为,要遵从天道,遵从自然运行的法则,通过道家思想对皇权进行了一定的约束和引导。

老子的乌托邦描述三:

《道德经》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译文:抛弃聪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贼也就没有了。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全是巧饰,作为治理社会病态的法则是不够的,所以要使人们的思想认识有所归属,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智礼法的浮文,才能免于忧患。

道家始祖老子的理想

 

本段老子的描述可以看出,在国家治理中,老子反对过度的干预和引导,反对机巧的政令调动民心;反对表面上大力倡导仁义;反对商业行为带来的暴利;主张朴素的本性、少私寡欲;不学习致用之学,以获得无忧之大空境。我们有一次回到了渔猎的原始氏族社会。

老子的乌托邦描述四:

《道德经》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描述了老子理想中的“小国寡民”的社会图象。

译文:使国家变小,使人民稀少。即使有各种各样的器具,却并不使用;使人民重视死亡,而不向远方迁徙;虽然有船只车辆,却不必每次坐它;虽然有武器装备,却没有地方去布阵打仗;使人民再回复到远古结绳记事的自然状态之中。国家治理得好极了,使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过得快乐。国与国之间互相望得见,鸡犬的叫声都可以听得见,但人民从生到死,也不互相往来。

这一章,达到了老子政治主张的高潮,老子亲切的描绘了自己心中的国家愿景——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这个国家形式是高度依赖别国的,因为老子的这种国家治理形式,国力太弱了,很容易灭国。

老子的道家思想是充满人文关怀的,甚至说,庄子是中国个人主义的鼻祖,道家思想用在国家治理上是无力的,没有儒家、法家那般有力,但老子描画的图景却是人类的终极梦想,因为老子知识量和时代眼界所限,他还看不到“老子乌托邦”实现的那一天,在那一天,老子将和孔子握手言和,那一天,经济高度发达、产品按需分配、人工智能操控一切,人类幸福的生活在人工智能制造的、充满温情的社会中,人们不再需要坐飞机远渡重洋,不再需要开汽车两城奔波,阴晴雨雪皆由电脑控制,人们生活在茅草和石块搭建的窝棚之中,没有战争、没有犯罪、没有贸易战,全球人口只有千万。老子的乌托邦愿景将由科技实现。

道家始祖老子的理想

 

老子想要的理想社会正在由科技实现

我们看一下,未来的生活是不是这个样子的:

即使有各种各样的器具,却并不使用;

人民重视死亡,不向远方迁徙;虽然有船只车辆,却不必每次坐它;

虽然有武器装备,却没有地方去布阵打仗;

使人民再恢复到结绳记事的自然状态之中。

国家治理得好极了,使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过得快乐。

国与国之间互相望得见,鸡犬的叫声都可以听得见,但人民从生到死,也不互相往来。

大家看一下,等经济、文化高度发达了,我们的生活是不是就是这样的?

道家始祖老子的理想

 

我们不得不佩服老子,他老人家在2500年前就已经预见到了人类的终极生活状态。

西方文化带着我们一路狂奔,结果目的地竟然是2500年前老子的生活状态,这找谁说理去啊?

我突然有一种不妙的预感,工业时代中期,农业人口急剧减少,工业时代后期,因为人工智能的使用,农业人口会大幅增加(你们慢慢种着,不指望你们生产多少粮食,有点事干、老老实实的),智能时代,采摘、渔猎人口将大幅增加(你们玩得高兴就好、别惹事),不知道此时回到的氏族社会是不是老子希望的那种小国寡民的状态。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