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聊聊人民币中“元”“角”“分”的来历。
一、首先说“元”,要先说“圆”。
“圆”是在西方货币的影响冲击下,我国旧的落后的货币制度走向崩溃,新的进步的货币制度逐渐形成过程中的产物。
康熙晚期,前后流入的外国银币不下几十种,早期是西班牙的“本洋”,后期是墨西哥的“鹰洋”。
(网络图片-西班牙本洋)
(网络图片-墨西哥鹰洋)
流入中国社会上的外国银币开始只是被视为银块,使用时必须与银两一样称重、验色,后经多方验证,人们得出结论,老外不骗人,同种类外国钱币的重量、成色相同,可以放心使用,所以外国钱币逐渐被以“枚”计值。
外国银币流入中国后,从形状角度出发,命名为银圆,原银两制的单位量词两、钱、分、厘等已经不适用,所以名词“银圆”派生出量词“圆”。
“元”“圆”两字读音相同,元笔画简单。所以民间逐渐以“元”代替了“圆”。定货币单位时,“圆”还曾经简写过“员”。
乾隆初期,民间已开始使用货币单位“圆”。
宣统二年,单位“圆”被政府承认,取得国币单位地位。
中国纸币最早使用“圆”是同治元年“台湾筹防总局银圆票”。中国首家自办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发行的光绪24年版银圆票,
有壹圆、伍圆、拾圆、伍拾圆、壹佰圆券别。
外国银圆进入中国,开始一段时间被视作银块称量使用,所以一些使用者以“块”做量词,量词“块”长期与银圆相联系,计量使用。成为固定关系,也被当做主币单位量词使用。后来,虽然纸币取代银圆,但“块”的这种叫法被保持下来,成为今天大众使用的一种非正式的主币单位称谓。
(网络图片-袁大头三年版)
二、“角”的来历。
外国银圆进入中国,与银圆配套的小额银圆也流入了中国。民间称其为角子、银角子、银毫,所以辅币单位“角”由此发展而来。
(网络图片-民国银毫)
“毛”引申义为粗糙,未加工的意思。例如:毛坯、毛样等。中中国北方所称货币单位“毛”与引申义有关。
由于流通中的磨损以及其它原因,角子在社会上需要打折扣流通,以十一角、十二角甚至更多方能兑换大洋一圆。所以一角、二角也被称为一毛、二毛,形成民间对辅币单位“角”的又一称谓。
三、“分”的来历。
分,本意为分别、分开。后来引申指被分开后的部分,引用到货币方面,一圆的百分之一被称为“分”。
(网络图片-人民币辅币)
欢迎喜欢收藏的朋友关注、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