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家长看过来,官方调研显示00后、10后上网有这些安全隐患

2022-03-30  南方plus客户端  
加入收藏

网友邀约见不见,“班主任”发来链接点不点,“免费流量”要不要,受到网络侵害怎么办?

3月28日是第27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对2697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开展专题调研,结果显示:中小学生普遍是网络“原住民”,超过半数的上网频率达每周2—3次,但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隐私保护、法律防护等网络安全意识还存在薄弱环节。

12.5%受访学生认为:网上转发谣言不会追究法律责任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等上网设备的普及,中小学生上网便利,24.3%的受访学生表示几乎每天都会上网,56.4%表示上网频率达到每周2—3次,每周不会超过一次的仅占19.6%。

家长看过来,官方调研显示00后、10后上网有这些安全隐患

学生们都在网上做什么?调研显示,上网查资料成为学生辅助学习的主要途径之一占49.6%,听音乐、看新闻、刷抖音微博、交友聊天、玩网络游戏、网上购物等也都占有相当比例。

调研也显示,如:17.5%的1—3年级受访学生经常上网看电影,分别高于4—6年级和初中5.8和7个百分点;48.7%的1—3年级受访学生上网络学习班(兴趣班),分别高于4—6年级和初中8.5和16.8个百分点。

在充分享受网上生活的便利快乐时,学生的安全意识仍待加强。调研中就发现这样一些案例?

惠州初一学生杨同学,在玩某网游时在所谓的福利视频诱导下,向视频主微信账号转账三次,每次288元。

中山小学六年级周同学则因追星而误信某网站博主向其转账用于购买明星物件,幸好被家长发现及时止损。

惠台中学秦同学反映一年多前在一款名叫《DOTA2》的多人在线竞技游戏结识一位网友,该网友蒙骗其因弄坏同学平板电脑需借钱垫付,收取秦同学转账的1000元后杳无音信。

清远五年级黄同学用长辈手机开通了一年的游戏会员服务。

梳理这些问题,调研认为,主要可以分为各个方面:

其一:人身安全意识有薄弱点,近一成受访学生自行决定是否见网友。

中小学生利用网络交友聊天已较为普遍。21.4%的受访学生表示上网交友聊天是上网的主要用途,而且占比呈现随年纪递升而增加的趋势。9.7%表示根据与网友的熟悉程度和信任程度决定有可能会去,1.2%表示肯定会去,存在人身安全隐患。

其二:财产安全意识有薄弱点,15%的受访学生对不明来历链接根据兴趣决定是否打开。

网络信息错综复杂,真伪难辨,对于心智尚处于成长期的中小学生更是一种挑战。调研显示,部分受访学生对网络信息的真伪判断力不足。问及“收到来历不明的网页、电子邮件链接或附件会如何处理”,2.5%表示好奇,会马上打开;15.0%则表示如果显示的内容是自己感兴趣的就打开。

其三:隐私保护意识有薄弱点,两成受访学生存在通过网络泄露个人隐私的隐患。

随着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不断渗透,避免网络泄露隐私成为人们最关切的安全问题之一。调研显示,21.2%的受访学生存在通过网络泄露个人隐私的隐患。问及“是否会将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学校名称或者电话号码、照片等个人信息透露给网友或者提供到聊天室等公共讨论区域”,2.3%的受访学生表示直接提供,18.9%则表示如果比较熟悉就会提供。

其四:法律防护意识有薄弱点,5.8%的受访学生表示如果遭遇网络侵害不知如何处理。

家长看过来,官方调研显示00后、10后上网有这些安全隐患

调研显示,38.6%的受访学生表示不会按照网络提示切换为“未成年模式”。16.1%表示曾通过借用家人身份信息等方式方法规避未成年人上网限制。12.5%的受访学生认为网络上转载发布谣言、无端攻击他人或者诈骗等不当行为,不会被追究法律责任,5.8%的受访学生表示如果遭遇网络诈骗或者网络暴力,不知道如何处理。

调研组建议:家校联合、关口前移、因材施教

调研显示,受访的中小学校表示采取了多样形式开展网络安全教育,丰富学生网络安全知识,促进学生掌握一定的网络安全防护技能,切实增强网络文明素养。

受访学生表示网络安全教育最主要途径(多选题)是学校教育及家庭教育,80.9%是学校教育,71.1%是父母教导。对于学校开展的网络安全教育的评价,59.5%的受访学生表示“非常有帮助”,27.6%认为“比较有帮助”,10.3%选择一般,2.6%反映“没有帮助”。

调研组建议加强家校联合、注重关口前移和因材施教,进一步提升网络安全教育的效果。

一是家校联合,从“娃娃”抓起。一方面家长自身需提高网络素养,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多利用优质益智和互动类游戏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走向自主探究学习,使电子设备成为他们学习的伙伴、成长的帮手。有效引导学生上网行为,及时发现、制止和矫正孩子不良上网习惯或行为。另一方面学校要注重思想引领,把网络安全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及过程,从内心深处激发学生主动接受网络安全教育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从自身做起自觉维护网络安全。

二是关口前移,从“源头”抓起。一是进一步严格准入门槛,严格网络安全审查,充分发挥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优势,建立深纵的防御、识别机制,加强网络风险的识别和控制。二是健全溯源机制,紧盯重要流量入口,对危害网络安全、网络文明的平台和账号,严肃追究相关责任,重点清理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站和平台,严厉打击利用网络侵害未成年人安全和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三是因材施教,从“细节”抓起。从年龄来看,初中学生参与网络安全教育的热情低于小学生,对安全教育的实用性和趣味性的期待更高。建议一是加强对中小学生身心特点的分析和掌握,进一步优化安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切实提升中小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文明素养、行为习惯和防护技能,培养良好的自制力、判断力以及法治意识。二是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变化,进一步优化安全教育设计,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同时应注意前后相邻阶段的衔接。

【记者】王彪 实习生 许可如

【通讯员】熊鸿雁 郑泽豪 邓美春

【作者】 王彪

南方经济智库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