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你的个人信息,就是这样泄露的

2022-03-16    辽沈晚报
加入收藏

近日,大连某高校大四学生小曹在朋友圈晒出考研成绩单,让他没想到的是,不到1个小时,他就接到两个分别来自整形机构和培训学校的推销电话。随后与朋友聊天时他发现,不少朋友都有类似的经历。大连海洋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黎黎接到这位同学的咨询后告诉他,很可能是成绩单里的个人信息被他人盗取并非法利用了。

“尽管现在人们已经开始注意保护社交账号上的个人信息,但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场景里,这些信息还是在不经意间被泄露,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一直以来,王黎黎都在持续关注互联网个人信息保护问题,近年来,因个人信息泄露而发生纠纷的情况,也越来越多,违规收集个人信息,在日常生活中时有发生。

“在朋友群里晒自己的考研成绩一定要遮挡个人信息,还有类似的内容,比如登机牌、车票、疫苗接种记录等,这些截图上多数会有个人的身份信息。”在王黎黎的课堂上,她经常提醒学生。“以前遇到一位来咨询的市民,平时喜欢在社交平台晒家里父母的照片等信息。一些诈骗分子非法盗取相关信息后,与老人攀谈时因为了解其孩子的情况,更容易骗取老人的信任。同样,家里孩子的照片发布也要格外慎重。”

王黎黎提到,最近咨询比较集中的问题之一是在社交网站晒自己与他人的合影。“很多人没意识到,未经过朋友的允许,就把他人的照片发在自己的朋友圈里,不但侵犯他人肖像权,也无形中泄露了自己以及朋友的个人信息,给朋友造成困扰。”

除了一些个人社交账户外,很多App小程序也可能在使用者未知情的情况下,收集并利用使用者个人信息。王黎黎就接到过一位市民咨询,这位咨询者曾帮其丈夫在某停车场使用某小程序支付过一次停车费,随后被该小程序默认为车主。后来她丈夫每次在这里停车,收费信息都会发到她手机上。后来当这位女士发现丈夫每天都去这里消费时,引起了家庭纠纷,最终这份停车费电子支付收据成为纠纷中的重要证据,该小程序的违规操作也受到处罚。

此外,不少中小学学生家长在学校外经常会遇到一些商家,让家长扫一扫二维码就送孩子一个小礼物,可拿到礼物后,家长的手机就会收到各种培训广告信息。还有小区面部识别门禁卡、公司的监控软件、孩子特长班的选课App、群里上传医院检查报告里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在王黎黎进行数据安全保护调研的过程中发现,违规收集个人信息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时有发生,却没有引起使用者的足够重视。

对数据脱敏

为个人信息加上“防火墙

日常生活中,除了要注意自己不主动暴露个人信息外,当需要办理一些业务必须提交个人信息时,也要仔细阅读对方提供的“格式合同”。

网络上,最常见的情况就是在使用某些App应用时,要同意其隐私条款。王黎黎提醒,首先要谨慎“授权”给App,仔细阅读其提供的内容。当担心或者已经发现自己的个人信息遭到违规采集时,要主张自己的权利,随时联系采集信息方解除信息绑定关系,停止收集并删除相关信息,必要时也可以采取法律手段。另外,在一些被要求使用身份证登记的业务时,可以在身份证复印件或者照片上加上“仅限于某单位用于某事本次使用”,同时添加时间。

“从小到大撒过最多的谎,就是‘同意App隐私条款’。”这句诙谐的网络段子背后,折射的却是使用者对App侵权问题的无奈和困扰。大连市互联网协会秘书长朱晓涛提出,保护互联网个人信息,关键还在于找到有效解决方法。目前,可以通过对信息溯源加密、使用区块链不可篡改技术、对数据脱敏等方法为个人信息加上“防火墙”。

目前,《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都已经实施,对个人网络信息的保护越来越严格规范。相关专家表示,加强个人和信息使用单位的防护意识是关键,同时更需要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工作的宣传引导和相关部门的管理。

你的个人信息,就是这样泄露的

 

来源:新闻大连(dltv8811)

编辑:孙玮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