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央行再次拒绝降息,内循环打压房产,楼市大转折发生了?

2020-08-19    
加入收藏

新闻来源:和讯名家

昨天,中央人民银行在官网公布了1年期MLF的操作情况,操作利率和7月份一样,2.95%。实际上,中期借贷便利(MLF)已经从4月份开始,连续4个月没变过了。

这意味着什么?通俗来说,MLF就相当于商业银行向央行进货(人民币)的批发价,LPR则是商业银行对普罗大众贷出(人民币)的零售价。批发价上涨或下跌,对应的零售价一定是上涨或下跌。也就是如果每月15号(节假日顺延)公布的MLF出现下降或上浮,意味着5天后也就是每月20号(节假日顺延)的LPR就会对应的降息或加息。

很明显,在本次MLF不变的情况,本月20号即将公布的LPR,也一定是维持不变的,那意味着LPR的降息又要落空了!

经济恢复的关键时期,在国外大规模放水之下,为何我们的货币政策如此“保守”?

我们先来看下美国,从年初到现在,美联储就一直处在开机印钞状态。在过去的36天,狂印了14万亿美元,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已经向美国市场投放了14万亿美元的流动资金和相关的经济刺激法案。截至7月份,美国M2货币供应量从去年年底的15.33万亿美元增长到18.3万亿美元,年增长率已经超过20%。而自有记录以来,这个数字从未超过15%。

美国如此疯狂的印钞,实际上也在向全球输出着“通胀”。美元泛滥下的贬值,意味着其他国家货币就会被动升值,被动升值下,会导致他国出口压力增大、外汇储备贬值等。所以,一般情况,大部分国家都会跟进放水。

那我们中国现在是在跟进吗?货币是宽松还是收紧状态?咱不能仅从最近降不降息来判断,而是要从整个货币政策的基调来看。

昨天,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中对于金融货币政策的阐述是这样的。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但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有效发挥结构性直达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作用,确保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

从总理话语中,我们能解读出的是:我国的货币政策还是宽松的,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嘛。只是宽松之下,水应该往哪里流的问题。很明显,这两年来的基调无不都是一样:水不能到处乱流,更不能大水漫灌,要精准到引导流向中小企业,帮助中小企业发展和成长。

我们看下今年的货币情况,从年初至今,已经三次降准,释放的长期资金1.75万亿。年中央行发出了一份报告,里面涉及到了2017年至2020年,过去4年上半年的贷款情况。

其中,2020年上半年的新增住户贷款是12.09万亿,远高于过去3年同一时间的新增贷款, 相比2019年的9.67万亿增加了2.42万亿,同比涨幅是25%。

很显然,今年的货币放水是非常明显的。

但是,另外一个令人意外的数据是,老百姓(603883,股吧)上半年的新增贷款增了这么多,但是新增住户贷款,也就是老百姓拿钱贷款买房的金额却不增反降。

2020年上半年新增住户贷款是3.56万亿,相比前面三年都明显要低。

很显然,今年的货币放水没有大量流入房地产。

按照总理报告中非常生动的形容:要放水养鱼,保住和培育主体市场。

很显然,当前放水养的鱼,这个鱼不是房地产。

这不禁让我想到最近一个特别火的词:内循环。在7月30号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才刚刚提到过:“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我看到了最近很多声音在聊:内循环,就是要打压房地产。

其实这里犯了两个认知错误。一个是对内循环的认知错误,一个是对房地产行业的认知错误。

首先,我们来聊下大家对内循环的认知错误。

大家都会把内循环简单的等同于国内消费。的确,撬动和挖掘国内更广阔的消费市场,这是内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它仅是其中一环,内循环不只是包含消费,而是要在生产、消费、投资、技术等领域,全方位弥补和提升中国经济的薄弱环节。

拿技术而言,最近华为高层透露出一个消息,华为智能手机上的芯片不够用了,今年下半年甚至要面临断货。很显然,在技术上,我们被卡住了喉咙,而卡住喉咙的又何止是华为手机上的芯片呢?

根据工信部对全国30多家大型企业调研显示

32%的关键材料在中国仍为空白,52%依赖进口。

绝大多数计算机和服务器通用处理器95%的高端专用芯片,70%以上智能终端处理器以及绝大多数存储芯片依赖进口。

在装备制造领域,高档数控机床、高档装备仪器、运载火箭、大飞机、航空发动机、汽车等关键件精加工生产线上逾95%制造及检测设备依赖进口。

所以,内循环不仅是简单粗暴的挖掘消费市场,而是要从技术创新、智能生产等生产链的前端上下功夫。中国早已经是制造业第一大国,但远远还不是第一强国。过去,我们制造业靠规模、靠低成本取胜,内循环之下,我们要靠核心技术、要靠创新取胜。

内循环不是针对当下中美摩擦下的权宜之计,而是中国实现工业现代化必然要采取的长期战略。

大家对房地产行业的认知错误呢?

在内循环之下,大家会认为:买房的首付、月供占据了一个家庭大部分的资金,过去房价上涨如此之快,一个家庭已经把更多的资金用去买房了,哪里还有更多的资金去消费呢?

很显然,这种观点是把买房和消费进行了对立。大家稍微思考一下,难道买房就不是消费吗?实际上,房地产涉及上下游几十个行业,大家不买房,水泥钢筋卖给谁?空调卖给谁?瓷砖门窗卖给谁?家电家私卖给谁?房地产不行,这些行业都不会好过。

我们来想象下,如果一个人不买房,难道他一天就能多下几次馆子?一年就会多买几台手机?一年多买几双鞋子?一方面,有些消费频次是恒定的,比如你再凶猛,一天最多只能下3次馆子吧。其次,得多少次这种低价格的消费加起来,才能抵得上买房这一件大宗消费,还有买完房背后衍生出的一系列消费?

如果国家在这一刻重力打压房地产,那才是全国很多行业奔溃和倒闭的开始。

实际上,看消费强不强劲,有一个很重要的参考,看“三大件“的消费强不强。每个时代的三大件不一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的消费三大件是”手表、自行车和收音机“。到了八九十年代,三大件变成“彩电、电冰箱和电视机”。到了今天,我们的三大件变成了“手机、汽车和房子”。

你会发现,一旦经济不好的时候,国家就会鼓励买房,鼓励买车。就拿买车而言,今年不是有很多城市出了买车补贴政策吗?

所以,你应该要清醒的是:买房才是最大的消费。

房住不炒不是打压房地产,打压的只是投机炒房,而不是刚需买房。对于刚需,很明显各种政策都是在支持鼓励的。

国家需要楼市稳,而不是楼市崩。

总结而言,在今年这种特殊年份,在经济需要大力复苏,而外部又面临重大不确定,所谓的“内忧外患”之下,货币放水基调不会改变。

放长远来看,货币放水,通货膨胀本身就是一个经济体别无他选之路。历史的长河告诉我们,没有一个国家会主动去进行通货紧缩,唯有合理的膨胀促发展。

只不过,过去十几年,我们发展太快,放水太猛,老百姓的负债率一下子就起来了,负债的空间在当前已然有限。所以,这一刻要做的,是降居民的杠杆,但反过来要增加企业的杠杆和负债。

让企业从银行拿到更多的钱,拿去生产、投资、创新。。。。等企业赚钱了,拿一部分利润去生产再投资、搞创新,另一部分利润再拿去购置房产等其他消费,实现一个健康的正循环,实现真正的内循环,也顺便实现房地产的软着陆。

所以,我们国家的放水,走的是跷跷板模式。过去十多年的大放水,水肆无忌惮流向楼市,养肥了一条地产大鱼。但实体经济若跟不上,地产之鱼越来越大,但池塘不够大的话,那就会导致“池崩鱼死“。

所以,此刻放水的跷跷板,应该倾斜给实体!扩大池塘!把水引入中小企业,发展实体,创新制造业,等池塘扩大了,还怕装不下更大的地产鱼吗?

但是,对于大部分工薪阶层,不仅没有通过创办企业去获得水分。在货币放水,人民币贬值长期趋势之下,靠手头仅有的工资收入连通货膨胀都跑不赢。

所以,放水常有,如何养好你的小鱼?买核心城市的资产,别无他选。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