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智慧能源综合服务业务延展方向有哪些?

2020-07-26    
加入收藏

摘要:

随着智能电网的深化建设与互联网新型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电网将进入“互联网+”时代,系统中个体将实现广泛互联。在此背景下,智慧能源综合服务发展的困境得以解决,其服务内涵与服务形式将得到不断延伸。文中首先分析智慧能源综合服务现有业务由于技术、数据等原因而无法解决的诸多问题,基于“互联网+”下逐渐广域普及的终端设备及“云大物移智”、5G通信、边缘计算等技术特点,深入探讨未来智慧能源综合服务可能的业务形式,分别提出智慧能源综合服务面向用户侧、配电侧以及能源金融3个方面的未来典型应用场景,并对其顺利开展亟需解决的问题进行展望和思考。

(来源:电力系统自动化作者:王蓓蓓,胥鹏,赵盛楠,丛小涵,陈浩,高博,李雪松,蒋宇)

0引言

节能减排的社会共识及多元化的用户需求催生出庞大的能源服务市场,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发展出综合能源服务的新型服务形式[1-2]。综合能源服务是一种以满足客户多元化、个性化能源需求为中心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客户用能成本、促进新能源发展为目标的新业态,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遇到诸多问题。

首先,配用电数据采集频度和广度的不足直接影响了更多形式的综合能源服务延伸。其次,综合能源服务中提出的很多较新颖、前卫的服务形式由于网络传输速度、数据壁垒等现实问题应用受限。最后,现有综合能源服务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电力用户,而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推进,市场中将出现售电商、增量配电网运营商等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如何针对不同主体设计不同的能源服务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起源于传媒领域的物联网技术逐渐在电力领域得到应用[3]。基于物联网概念下的新一代电力系统建设可以有效获取终端设备量测数据,无论是对电网运行状态的全局监测与把控,还是对用户用电行为的刻画与学习,都将提供巨大的帮助,在数据获取的基础上结合物联网下的先进技术,可进一步打破能源服务的技术壁垒,不断拓展其服务内涵。

目前国内外研究成果对于不同场景下能源服务技术与成效的仿真模拟较多,而对于“互联网+”时代下的电力能源综合服务形式与内容方面的思考较少。文献[4]探讨了物联网在物理、信息和用户层面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与挑战;文献[5]构建了虚拟电厂“批发-零售”两级市场交易体系;文献[6]设计了基于“多链”的综合能源服务链上交易模型。但以上都是针对物联网下某一具体技术的思考与应用,缺乏对于综合能源服务在新技术、新设备、新环境下的内涵诠释。文献[6]将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具体分为“新型业务模式”与“潜在业务”,后者针对新环境下能源服务商在用户增值、能源金融、节能环保等方面的潜在业务提出一些业务构想,但由于缺乏技术支持,相关业务构想比较简单粗略。综上,物联网的发展为传统能源服务的业务开展瓶颈洞开了一扇窗户,是能源服务各主体时连接与共享的关键,有必要探讨在新环境下能源服务更深层次的形式与内涵。本文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基于物联网的技术特点与设备支撑,深入思考其在未来智慧能源综合服务中面向高速信息通信、广域状态感知、密集数据采集等需求的潜在应用场景,考虑从更多样的用户服务形式、更广泛的价值发现空间以及更深度的电网运营支撑3个方面来构想未来综合性能源服务的可能应用突破点,并对未来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进行展望和思考。

1“互联网+”下的智慧能源综合服务业务延展

物联网具有连接泛在化、终端智能化、业务平台化、数据共享化的特点,在能源服务领域,本文从用户服务形式、价值发现空间、电网运营支撑3个方面对现有电力服务业务进行延展,如图1所示,助力形成智能互动、利益共享、安全高效的用能生态体系。在物联网相关技术的支撑下,智慧能源综合服务业务的延展方向主要体现如下。

智慧能源综合服务业务延展方向有哪些?

1)可以实现用能侧数据的广泛获取、高速处理以及用能设备的精准秒级控制,帮助能源服务商深入掌握终端用户的用能习惯,针对各种用能场景提供用能建议,实现能源服务多元化。

2)可以精确掌握发用能信息、资产信息、信用信息,保证交易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为各类资源交易提供了渠道和安全保障,刺激能源领域的金融创新以及资产的广泛配置和高效流通,实现面向能源金融的智慧能源综合服务价值发现。

3)可以弥补当前配电网在精准量测和控制方面的不足,帮助配电网运营商实时掌握电网运行状况,迅速应对电网紧急事故,预先处理电网未来隐患,实现系统的高效运营与管理。

2面向终端用户的能源服务多元化

物联网的发展使传统针对固定分时、阶梯等价菜单的用能服务得到深入发展,从套餐的多样性、响应的快速性和增值服务的定制性等多方面体现出来,本章对面向物联网技术支撑下的终端用户能源服务多元化发展进行展望,能源服务思路见图2。

智慧能源综合服务业务延展方向有哪些?

2.1大规模柔性定制的用电套餐

目前中国电价主要分阶梯电价和峰谷分时电价,鲜有优惠用电套餐,主要原因在于电力仍处于卖方市场,能源服务商无须设计套餐去主动吸引客户。电力市场改革早期,菜单电价[7]作为一种有效的价格策略,其制定方法和合同形式得到深入研究。随后的套餐研究多是通过建立优化模型进行微调设计[8],或是在已有电价基础上实现精准定制[9]。前者缺乏对用户行为模式的深入分析,后者由于需要在用户内部装设量测表计并进行人工套餐设计,导致成本较高。表1给出国内外电价套餐相关项目实例[10-13],从表中可以看出套餐的制定趋向于个性化与多元化。

智慧能源综合服务业务延展方向有哪些?

物联网中相关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可实现快速剖析用户用电行为,有效降低用电套餐定制成本,主要体现如下。

1)高速率的5G通信。在海量用电数据采集方面,相较于当前15 min颗粒度的数据采集,5G通信的高速率能够实现海量用电数据的及时采集与传输。

2)非侵入式辨识。非侵入式辨识技术需要的秒级用电功率数据对于传统载波通信而言难以实施。而5G通信时代使秒级甚至更细粒度的数据采集与传输成为可能,可实现对用户用电的非侵入式精准辨识,在用户分类的基础上,建立跟踪数据库,按照用户的负荷率、用电特点,结合其历史信用、实际用电量和潜在增量、用户价值与发展潜力等因素,对用户群体进一步细分,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分析[14-15],最终提供更加个性化的用电套餐。

3)人工智能技术助力用户行为模式识别[10]。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特征提取能力,实现每个用户的精准画像,挖掘、学习用户的行为模式,掌握消费端个性化需求,从而实现用电套餐的大规模柔性定制化。

2.2秒级控制下的需求响应

传统需求响应主要有2种方式[16]:①通过峰谷分时电价减小需求侧峰谷差;②通过提前签订合同,给在用电高峰期切负荷一定的激励来保证用电安全。智能电网的发展引出智能小区需求响应的概念,即将所有家用电器在线互联,实现楼宇、小区甚至某个区域的集群智能用电[17]。但受响应速度[18]、广泛通信协议一致性问题[19]、通信信道阻塞延时等技术的限制[20],这一概念仍未得到有效应用。

物联网下5G等通信方式的发展、跨网络通信技术的突破、一致性控制的应用可以有效助力解决现有问题。5G通信10 ms的通信时延能够很好地满足海量用电设备之间的协调控制要求,以实现秒级的调频需求;跨网络通信可以广泛连接各类型柔性负荷,为集群需求响应创造便利条件,通过自治化技术,智能家居进入网络时,所有的网络配置都能够自动安装到新接入设备上,实现“自配置”;通过主从一致性多智能体分散协同控制,解决集中控制方式运算量过大、传送控制指令存在阻塞、延时的问题,各智能体仅监测自身的运行状态,并与其相邻智能体进行交流,通过分布式的信息交互获得全局信息,实现大规模负荷资源的有效、精准控制。

2.3多元信息交互下的车联网

近年来大规模接入的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分别从输电侧和配电侧给传统电网的运行安全[21-22]带来挑战。目前很多研究在探索将电动汽车作为帮助电网实现削峰填谷[23]、协同消纳新能源[24-25]的灵活性调节资源,可分为电动汽车有序充电[26-27]与车电互联[28-29]2种方式。目前电动汽车的有序充电、车电互联都是粗颗粒度下的集中优化控制[30],虽已有考虑电动汽车充放电行为对电网影响的相关调度策略研究[31-33],但相关研究未结合交通网络与电力网络的空间位置耦合关系,未考虑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的能耗。相对于集中优化控制,物联网下可以进行更高层面的融合,通过能源系统和交通系统的融合,实现更细颗粒度下的分散式优化控制[33-34]。一是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电动汽车的精准定位,根据电网具体位置对充放电的实际需求,规划电动汽车至充电桩的最优路径;二是通过卫星与5G等通信方式,将电网电力供应信息与电动汽车位置信息、电池状态信息相结合,通过信息发布与共享,考虑电网的实际情况,在电力供应偏紧地区向电力充足的电动汽车发送信号,在负载偏低的地区向电力不足的电动汽车发送信号,实现电网与交通网的信息交互,主动吸引和引导电动汽车充放电。

2.4个性化增值服务

当前由于数据采集颗粒度和频度的缺乏,使得用户画像技术难以得到应用,增值服务种类单一,用户只是现有服务的被动接受者。通过智能电网下的智能感知与控制技术可将碎片化的用户信息进行连接与控制,基于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技术解决当前电能服务实施复杂、可复制性差、成本高等问题,使精细化的用户画像成为可能。举例来说,对于居民用户,可开展感知学习的智能家居服务[35];对于工业用户,可通过在线电能质量甄别和治理服务提高企业自身经济效益,改善电网电能质量,提高企业社会效益。

1)感知学习的智能家居智能感知与控制技术的发展将使产品之间的交互由人为控制向系统自动控制转变[35-36]。通过高速兼容通信方式实现各类传感器、控制元件、家电设备的自动交互,并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对人们日常行为信息进行学习、建模与记忆存储,随时洞察用户需求,根据用户行为模式的改变调整智能家居的控制模式,实现基于居民生活习惯的自适应控制[37-39]。

2)在线电能质量甄别和治理基于物联网可实现低成本、快响应的电能质量管理[40]。智能终端(STU)的安装将省去传统功能单一的检测设备成本(谐波检测仪、闪边分析仪、电压测试仪等),基于边缘计算可在用户侧就近进行诊断与决策,其应用程序在边缘侧发起,产生更快的网络服务响应,满足行业在实时业务、应用智能、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基本需求。

3面向能源金融的能源服务价值发现

物联网的开放特性使得各市场主体都可以主动参与,促使能源金融发生重大变革,本章对面向物联网技术支撑下的能源金融综合性能源服务价值发现进行展望,如图3所示。

智慧能源综合服务业务延展方向有哪些?

3.1能源点对点交易

电力改革中《关于开展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试点的通知》[41]为产消者开放了市场渠道[42-43],发展分布式能源的市场化交易是大势所趋。现行分布式能源市场将分布式能源交易平台作为省级电力交易平台的新增模块,实现审核、计量、结算等功能[44]。但随着分布式能源类型和数量上的增加,其存在缺乏信息沟通渠道、合同价格难以反映能源实时价值、集中式平台运营成本难以接受等弊端。

区块链技术将孕育出全新的分布式能源交易模式[4]。借助安装在分布式能源以及各类用能设备上的智能表即可帮助能源产消者随时掌握所持资源的动态;区块链技术则为建设经济、安全、高吞吐量的交易平台提供了支撑。2项技术结合可以畅通信息渠道,降低交易门槛,保证交易安全可信,突破现有交易模式所受的空间和时间制约,实现能源实时点对点(P2P)交易[41],从而促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就地消纳。

3.2虚拟证书交易

作为促进减排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有效手段,可交易证书机制[45-47]可以激励更多主体通过改进产能用能效率获利,发挥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上的优势,如针对减排的碳证书、针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绿色证书以及针对提高能效的白色证书等。但当前证书机制存在以下问题:①证书实施过程中存在重复发放[48];②传统的证书资产开发过程涉及企业、政府监管机构、证书交易所、第三方核查机构等多个主体,有较高的出错风险[48];③绿色证书机制并未覆盖到分布式能源,分布式能源仍采用上网电价(feed in tariff,FIT)等制度[49],不利于分布式能源的长久发展。与能源P2P交易相同,区块链与智能终端技术结合可以助力物联网中的虚拟证书资产交易。安装在交通工具和用电设备上的智能终端可以记录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用能量[50];安装在分布式能源设备上的智能终端可以记录可再生能源的上网电量[51];通过通信技术将设备ID、碳排放量/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等信息记录在区块链上[52]。部署在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可以自动依据减排量和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生成唯一编码的证书,从而有效避免证书重复计数、数据造假以及交易欺诈[50]。区块链平台的公开性降低了证书交易门槛,不可篡改性简化了证书的发放和核实过程,自动执行特性保证了交易事务的完整性,透明性防止了囤积证书等投机倒把行为,有利于可交易证书机制的推广和实施,助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及其他能效技术的应用。

3.3融资产品交易

“绿色信贷”及“绿色共同基金”是新型能源项目可获取的低成本融资渠道,但前者对盈利前景有较高要求,后者的类型和规模都相当有限,难以全面覆盖中小型能源项目。受内外经济环境影响,当前传统融资来源的投资倾向愈发保守,而绿色能源行业缺乏可信的资质认证制度及效益评估制度[53-54],进一步阻碍了绿色能源产业的扩大和再发展。物联网相关技术可以创新融资产品,提高资金走向的透明度,更好地提供融资服务,主要体现在如下3个方面。

1)降低融资门槛

常规金融衍生品市场中,中小投资者进入门槛或交易成本过高,结构性产品虽然可以解决该问题,但对发行规模有一定的要求。当规模较小时,结构性产品常采用的共同基金或发行债券的方式可能不可行[55]。但通过将债券转换成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可以降低发行规模,达到1 000美元甚至更少[55],为中小型能源项目融资提供了新途径[56]。

2)提升融资效率

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从3个方面提升融资效率:①资产数字化,将能源项目中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库存等转化为数字化资产,流转方便且易于拆分[57];②交易智能化,采用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技术控制能源项目融资流程,通过合约自动执行,既减少人为失误,又为各融资环节提供强有力的回款保障[58];③提高合作效率,区块链技术使得中小型投资商、项目承担方、保险公司等参与方获取更多可信信息,降低合作风险和信用成本[58]。

3)增强融资监管

可通过3个方面增强融资产品的监管:①资金流向透明化,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技术可以实现完整的资金链路追踪并记录购置资产信息,为监管提供了全面的依据[59];②打造共同监督的监管新秩序,借助区块链及实时感知技术,中小型投资者可以监督能源项目建设进度和收支情况[60];③建立可信的信用评级,解决传统监督机构信息滞后以及多融资平台信息不互通的问题,实现信用评级的实时更新,防止风险扩大[61]。

3.4资源服务共享

未来共享经济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储能及计算资源,催生云储能、云计算等商业运营模式,主要难点是如何设计云平台在用户侧的服务模式以及如何在辅助服务市场不健全的现状下获利。

物联网中相关云技术将促使现有能源共享经济在商业模式和服务类型方面发生转变[62]。现有共享经济项目多是企业对个人(business to customer,B2C)模式,未来将发展出个人对个人(customer to customer,C2C)及个人对企业(customer to business,C2B)的商业模式[63]。

智慧终端在中介平台上发布个人资源的闲置状态以及资源需求,中介平台进行买卖双方匹配促成交易,推动C2C模式的发展;也可以作为中介供应商整合个人资源作为资源池提供服务,推动C2B模式的发展。此外,共享资源提供的服务类型将更加多样,能源互联可以将云储能服务从单一电能扩展到储热、储气、储氢等领域[64];可以将杆塔、沟道、机房、通信网等电力基础资源资产化,与通信企业、广告企业共享,可以助力节约土地资源,避免重复建设;云计算也可以为前述家庭/楼宇能量管理系统以及智能交易/融资代理系统等提供计算支持[65],提高综合性能源服务的质量。

4面向配电网运营商的能源服务业务拓展

传统配电网设备运行条件简陋、设备种类和数量繁多、分布广泛但运维人员极为缺乏,物联网概念的引入将引领新一代“万物互联”配电网的快速发展。中国增量配电网的放开更是从市场层面催生了一大批能源服务的潜在对象——配电网运营商[66]。能源服务商可以凭借已有的电网建设运维经验,为其提供能源增值服务,作为能源服务在服务对象上的一种拓展,图4给出本章对于配电网运行与管理的3个方面展望。

智慧能源综合服务业务延展方向有哪些?

4.1实时数据采集下的在线设备运维检修

配电网资产总量庞大、分布广泛、运行特性各异,新增配电网运营商缺乏管理经验,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的统一管理。对于运维检修,若其采用传统配电网定期进行的人工巡检、保电巡检等巡检方式,会造成严重的人力资源浪费。物联网背景下,能源服务商可为配电网运营商提供以下服务。

1)实时设备健康诊断

智能终端的普及使在线采集设备运行数据成为可能[4]。基于实时获取的设备运行数据,帮助配电网运营商对设备的健康状态实时做出评价,一旦评价结果进入预警状态,立刻提醒配电网运营商安排针对性的现场勘查,即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也可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现场运维。

2)电力资产物联网

借鉴物联网中“万物互联”的思想与技术,助力配电网运营商实现以资产身份唯一编码为基础,以资产状态全面感知为依据,形成资产管理过程中的多码联动和信息贯通,打造资产-资产、资产-环境紧密结合的电力资产物联网[67]。

4.2智能在线网络重构

大规模不确定性因素的接入给配电网的运行与控制带来了巨大挑战[68]。配电网运营商对于管辖区域内电网的故障恢复、网损优化、电压调节等相关控制问题,若依然采用传统方法[69],则存在求解时间长、操作时间长、保护与控制方式不够灵活等问题[70-71],难以达到物联网下的精度与速度标准。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配电网运营商可向能源服务商寻求相关综合性能源服务。能源服务商基于智能终端技术,可助力配电网运营商实现区域内不依赖主站的分布式控制模式,如图5所示。

智慧能源综合服务业务延展方向有哪些?

图中,智能终端(STU1至STU6)是具备数据处理能力且能够自主控制开关(K11至K62)动作的保护单元[72],可根据网络状态的实时变化自动改变相关控制策略,从而实现智能化在线的网络重构,DG1和DG2表示分布式电源。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可考虑研究以数据为驱动的方法,实现网络重构问题的快速求解。例如可以采用迁移强化学习的思想,提高求解速度与质量[73-74];也可以考虑基于深度学习,建立模型输入与优质解之间的高维非线性映射关系,在实际处理问题时可避免重复的潮流计算,以实现在线问题高精度的快速求解。

4.3广域量测下电能质量管理

对于配电网中日益严重的电能质量问题,配电网运营商由于缺乏量测数据支持,电能质量治理的方式趋于简单粗略,在面对多种不确定因素时,往往无法实现有效治理。这一背景下,能源服务商可为配电网运营商提供电能质量管理服务,通过在其网络区域内布置智能终端,为其电能质量治理提供支撑。

1)电能质量治理系统

基于智能终端,帮助配电网运营商建立其网络区域内的电能质量治理系统,利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和ARM芯片作为电能质量治理终端设备的主控制器,对电网的无功电流、谐波电流、不平衡电流进行治理,并通过移动端应用软件和服务器应用软件实现终端设备的远程监控,同时使用云服务器、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无线通信技术、TCP/IP通信协议、MODBUS通信协议等物联网技术实现安全可靠的远程通信[75]。通过在线的数据监控,实现快速精准的电能质量治理。

2)电能质量管理机制

基于终端设备采集的量测数据,可进一步帮助配电网运营商建立“谁污染谁负责”的电能质量管理机制,以区分供用电双方责任,协调纠纷[76]。发生突发电能质量污染事件时,能够快速找到污染源头进行治理并给予一定的惩罚,同时在一般情况下也能够有效约束用户的违规用电行为,改善配电网整体电能质量。

4.4数据中台下的业务支撑与拓展

大数据的概念提出已久,但配电网运营商想要真正实现其在配电网中的应用与实践仍存在较多阻碍。首先是效率问题,配电网服务项目中的信息化资产未有效积累,系统中业务和数据的复用化程度低;其次是协作问题,各项目组形成以各自为中心的单体应用,导致较严重的数据壁垒;最后是能力问题,数据的处理与维护需要较稀缺的专业人士完成[77]。

为支撑配电网运营的数据采集与处理工作,能源服务商可帮助配电网运营商搭建数据中台,然后由配电网运营商自行管理。数据中台最早是由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在2015年提出的“大中台,小前台”战略中延伸出来的概念,其通过数据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采集、计算、存储、加工,统一标准和口径,形成标准数据,并存储为大数据资产层,进而为客户提供高效服务。基于数据中台,配电网运营商可以更好地对网络进行管控运维、项目开发等,对其他形式的能源服务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其整体架构如图6所示。图中,API表示应用程序编程接口;SCADA表示数据采集与监控。

智慧能源综合服务业务延展方向有哪些?

将数据中台技术应用于配电网海量量测数据的管理,其优势如下。

1)适应网络环境的多变性

分布式电源、可中断负荷等因素的加入使得配电网环境具有高度多变性,基于数据中台中的标准化数据,配电网运营商能够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响应网络环境的变化,做到灵活管理与控制。

2)数据的共享与协作

通过建立共享的数据中台,打破配电网不同能源服务项目组内部的数据墙,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基础上,实现数据对配电网项目相关者的开放,加速项目进程。

3)提供配电网项目统一开发平台

数据中台通过接入内部运行数据、外部环境数据为配电网综合性能源服务项目建立统一数据服务接口,并提供可视化、拖拽式自主开发与分析平台,提高其分析测试便捷性。

5未来智慧能源综合服务业务延展需解决的问题

本章针对前文介绍的“互联网+”下未来智慧能源综合服务场景,进一步思考其在真正实施之前仍需解决的问题。

5.1面向终端用户的能源服务多元化方面尚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用电套餐定制方面,由于体制受限,中国售电公司尚未拥有灵活定价的权利,一方面须积极推进电力市场建设,另一方面须在体制允许范围内拓展电力积分、用电权交易等灵活的市场途径;需求响应方面,积极拓展电能表计拥有权和使用权解捆,促使第三方或者独立售电商实现对其服务的终端用户电能表计计量的可视化,但同时需要完善信息安全监管机制,以解决用户数据隐私问题;车联网方面,能源系统与交通系统融合的情况下,交通系统和能源系统的复杂耦合关系尚须进一步研究,其反应速度在多长时间尺度上可以满足能源系统的需求须进一步考虑;增值服务方面,基于用户画像的个性化增值服务定制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精细化的用户画像依赖于边缘计算连接的海量数据,网络是系统互联与数据聚合传输的基石,伴随连接设备数量的剧增,网络基础设施权属、运维管理、灵活扩展和可靠性保障等工作面临巨大挑战,需要探索灵活商业模式,实现共赢。

5.2面向能源金融的能源服务价值发现尚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能源P2P交易方面,尚存在现有价格形成机制信息不透明、竞争不充分的问题;虚拟证书交易方面,当前基于区块链的虚拟证书交易平台正在开发中,除去与能源交易相似的决策支持与交易机制研究外,还需要研究相应的监管机制,例如检查生产者的能源是否真正来自可再生能源;融资产品交易方面,除去融资监管等配套政策的制定外,尚存在许多技术问题,例如当区块链技术从数字交易扩展到实体商品交易(如库存)时,须设计物理事务验证流程以保证交易的可验证性;资源服务共享方面,由于缺乏云平台在用户侧的服务模式以及在辅助服务市场不健全的现状下获利的机制,资源池的有效调度、共享业务风险评估、云平台的高效管理是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5.3面向配电网运营商的能源服务业务拓展尚需解决的问题

设备运维检修方面,由于配电网设备的体量庞大,对所有配电网设备都实现在线监测将会耗费不可估量的终端设备成本,所以有必要综合设备稳定性、设备重要程度、人工运维以及在线运维成本等各方面因素来考量在线运维的价值所在,合理选择真正需要实现在线监测的设备;网络重构方面,拓扑操作会较大程度影响整个网络的运行状态,基于终端的在线拓扑操作一旦出现失误,将会对配电网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产生巨大的威胁,只有保证操作的精度与速度,才能真正实现网络拓扑资源的充分利用;电能质量管理方面,基于量测数据实现电能质量问题的责任分摊可能侵入电力用户内部设备的用电量测,这就涉及较为敏感的用户用电隐私问题,如何在保证用户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准确定位污染源的位置、识别电能污染原因值得进一步研究;数据中台方面,配电网运营商的内部固有体制与工作方式将会成为其应用的第一阻碍,需要其加快转变工作方式,打破部门壁垒。另外,统一接入的数据与数据中台中丰富的数据API属于配电网运营商公司内部信息与技术资产,将其统一共享后,可能会增大配电网运营公司信息与技术外泄的风险,所以在实现内部数据共享的同时要加强公司机密管理,谨防技术流失。

6结语

本文总结了传统能源服务的不足,分析了现有系统的各方面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智慧能源综合服务形式的可能性。在用户侧方面,提出在用电套餐定制、秒级需求响应等4个方面的服务形式,在提高用户用能体验的同时,深入挖掘需求侧可控资源,使其成为系统调控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市场交易方面,提出在能源P2P交易、虚拟证书交易等4个方面的服务形式,诠释市场交易的重大变革,探讨未来可能的交易形式;在新增主体配电网运营商方面,提出在设备运维检修、智能网络重构等3个方面的服务形式,实现配电网的全方面监控与智能控制,缓解传统电力系统中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售电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