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中小银行上云“缩影”:花四个月敲定云平台,开发周期缩短30%

2020-06-21    
加入收藏

 

中小银行上云“缩影”:花四个月敲定云平台,开发周期缩短30%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王涵 “今年一季度,华瑞的新移动银行获客大幅度提升达468%。”日前,上海华瑞银行科技部总经理叶宁在接受经济观察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倚靠阿里云的金融科技技术,搭建专属金融平台,成效是提升应用系统开发效率,将开发周期缩短30%以上。

随着银行业迈向Bank 4.0,银行需要构建基于数字化的金融服务模式、组织架构,如果仅靠自建,不仅成本高昂,建设速度也不能满足银行的要求。自2016年起借助专业的金融云服务商成为很多中小银行转换跑道的一个契机。

华瑞银行只是中小银行在金融云投入上的一个典型缩影。“移动银行上云之前,华瑞银行三年软硬件的投入逾千万元,上云之后,每年投入可以控制在数百万元以内。”叶宁坦言。

在银行云解决方案市场上,阿里云份额稳居中国第一。6月5日,阿里云宣布加码“数字农信”战略,进一步加速金融科技赋能中小银行,助力农信社、农商行等中小银行形成特有的创新型服务业态。就在此前不久,民营银行华瑞银行与阿里云正式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华瑞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加速向云架构转型。

敲定上云

随着金融机构上云不断深入,金融云市场角逐迫在眉睫。

追溯华瑞银行的上云之旅,早在2018年底,华瑞银行开始认真研究云平台技术解决方案,2019年初下定决心开始寻找靠谱的云服务供应商。实际上,对云平台供应商的选择仍旧是谨慎的过程。

那么上云前后最大的不同在何处体现?

“站在技术角度,早期发开手机银行还是采用IOE模式,底层即是数据库、存储。维护成本耗时耗力,若产生问题还需要找外包商。但上了云后,我们就不用把精力花在标准化的软硬件技术上,只要专注于移动银行在客户服务和产品功能的开放上就好。”叶宁将此形象的比作买菜不需要从种菜开始、榨油不需要从养猪开始,市面上有的每一个家庭主妇在超市里买好再做加工,最好的菜式都有了。

叶宁向记者坦言,华瑞银行在云市场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差不多有4个月的各种验证IaaS(基础设施))层的技术指标,PaaS层(平台即服务)的技术指标,才最终敲定使用阿里云。

2019年底,华瑞银行在阿里云“飞天”云计算操作系统、蚂蚁金融分布式架构SOFAStack、mPaaS移动开发平台和大数据风控平台的帮助下,已成功构建并上线了“祥云”私有云平台,支撑手机银行、营销系统、反欺诈系统、贷款核算等业务系统运行,同时实现了App的迭代升级。

今年一季度,华瑞新移动银行获客大幅度提升达468%,金融科技助力业务发展的实效性逐步显现。

上云力度不一

2016年7月,中国银监会发布《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监管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银行业应稳步实施架构迁移,到“十三五”末期,面向互联网场景的重要信息系统全部迁移至云计算架构平台,其他系统迁移比例不低于六成。

的确,在上云路径上国有行、股份行及个别互联网银行毫无疑问走在了行业前列,更舍得“下本金”。譬如,工行在同业中首家基于分布式、云平台形成银行核心业务处理能力,将90%以上应用系统部署在开放平台;中信银行全行信息科技基础架构整体云化率也接近94%等等。

中小银行存在应用建设难、建设周期长、投入大、对安全合规要求高等诸多痛点,上云速度并不十分理想。业内人士认为,中小银行上云趋势不会改变,中小银行上云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未来银行业的上云力度会远超想象。

叶宁告诉记者:“目前华瑞银行自研的金融产品上云的比例近80%-90%,像移动银行开放平台能有50%。管理层决定今年将核心系统上云提上日程,并已经联手阿里云和其他核心系统服务商研究推进具体方案。”

据全球权威研究机构IDC预计,2019-2023年中国金融云市场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4.9%,2023年市场规模预期达到110.4亿美元。

来自蚂蚁集团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两个月里使用蚂蚁移动开发技术产品和云计算能力的客户数量增长了175%,前来洽谈合作的咨询量增加了400%。

阿里云PaaS层强大的功能赢得华瑞银行青睐。一方面,因为在金融行业有深厚的服务案例融服务,比如刷脸认证等,选择专业供应商也比较容易。阿里云平台功能的金融属性已经较为明显,很多服务银行客户的解决方案,比如源自蚂蚁集团的SOFAstack中间件、OceanBase数据库已经足够标准化和模块化,简单易用。另外一方面,支撑支付宝、12306等国民级应用的移动开发平台mPaaS帮助华瑞银行的应用系统开发效率大幅提升,开发周期缩短30%以上。

今年6月8日,蚂蚁将自研数据库产品OceanBase独立进行公司化运作,成立由蚂蚁100%控股的数据库公司北京奥星贝斯科技,并由蚂蚁集团CEO胡晓明担任董事长。

“首席数据官”能治数据质量?

近年来监管当局对金融机构数据治理工作愈加重视,不论是在处罚力度还是督促程度上力量空前巨大。

2020年5月9日,银保监会针对工农中建交、邮储、中信、光大银行监管标准化数据(EAST)系统数据质量及数据报送开具共计1770万元罚单。

叶宁认为,数据治理最终要发挥数据的价值,前提是数据必须要标准化,要做好标准化和质量必须要通过数据治理来达到这个目的,监管也看到了这点。如果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数据不进行良好的治理,它的价值无法提升,安全也不能保障,也会跟行业或者平台、客户未来会产生很多纠纷。

“真正出现的数据泄露都是让外包商把数据偷了,如果自己人把监管控制好,这个数据是出不去的。现在管理的技术手段,公有云的数据是不会泄露的。金融机构上公有云技术三年前就已经成熟了。”

特别是在银行架构方面,银保监会发布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表示,银行业金融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立首席数据官,首席数据官是否纳入高级管理人员由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经营状况确定。

数据治理需要一个体系,打通所有的业务功能、条线,叶宁认为从提出来到现在大家还没有足够的人才储备和配合,首席数据官迟迟没有铺设开了的原因在于此。

叶宁告诉记者:“开放银行作为金融科技的实体手段其实并不能直接带来价值,我们要带来价值一定是金融服务,初心是为了向社会输出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