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挫折教育”被曲解,多数家长都中标,坑的是自家娃

2020-07-05    
加入收藏

前阵子,家长群被一个略显委屈又口齿伶俐的小丫头给圈了粉,视频中女儿和爸爸的对话引人深思——

女儿:爸爸你有一个缺点你知道是什么吗?

爸爸:是什么?

女儿:就是你有时候总让人不开心,这是一个缺点。你能改掉吗?

爸爸:不能。你知道为什么吗?其实我是为你好。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女儿:不知道。

爸爸:那个花住在塑料大棚里,被很精心地照顾。虽然它看上去长得很漂亮,可是啊,它一到外面经历风吹雨晒就完蛋了。

女儿:我才不觉得,如果,孩子老是不开心,就会得一种不开心的病,那样就不能健康长大了啊。

“挫折教育”被曲解,多数家长都中标,坑的是自家娃

 

温室的花朵,多么熟悉的话语,相信大家小时候都听过这样的比喻。对话中探讨的焦点,其实是挫折教育。很多人说中国式教育是不完整的,其中最薄弱的一环就是对孩子的挫折教育,不少家长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了,所以赶紧把挫折教育提上了日程。

但实践中家长却发现,这种教育并不能让孩子长大,反而加深了和孩子的矛盾,其实并不是孩子太弱,经不起家长的“挫折锤炼”,而是很多情况下,家长没有理解所谓“挫折教育”到底是什么。

为儿女精心打造的“挫折教育”,为何如此不堪一击?

为了让儿女能从失败中站起来,达到经历风雨见彩虹的效果,家长可谓是煞费苦心,但将“挫折教育”进行到底时却发现,不但没有预想中的效果,反而适得其反,温室的花朵更加脆弱,别说风雨了,就是“风调雨顺”也难以结出硕果,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挫折教育”被曲解,多数家长都中标,坑的是自家娃

 

家长在进行“挫折教育”中,最常犯的是这三种错误:

1、人为制造挫折,刻意且繁重

有人认为,高考失利是人生挫折,生意失败是人生挫折,婚姻受挫是人生挫折,这都没有错,这些属于大的挫折范围,但其实小的挫折却一直不断。可以说,人生就是在不断地和挫折作斗争的过程。

很多人认为现在的零零后物质生活水平丰富,文化素质也高,是全新的朝阳一代,却忽略了恰恰是这些“新新人类”要面临更大的压力,他们的挫折感甚至要比上几代的人都多。而且挫折是从小时候就开始的,小孩子走路走不稳,摔了一跤,父母不会认为这是挫折,至少在他们心中无法同高考失利相衡量,但在孩子心里这就是实打实的挫折。

家长的错误在于,明明生活中已经有很多挫折了,却还刻意地去营造繁重的挫折,给孩子制造“麻烦”。挫折教育的出发点,是在出现挫折后进行教育,而人为地制造争端则有些本末倒置了。在孩子眼中,父母这不是教育,就是在找茬!

2、只“挫”不“教”,形式主义

有的家长热心于给孩子制造挫折,“挖坑”后却不解决问题,甚至在“挖坑”前自己也没做好相应的解决预案,纯粹是为了让孩子经受磨难而设置关卡,挫折出现了家长仿佛就达到了目的,却没有教会孩子如何面对挫折,如何解决挫折,这就是流于形式了。

接触过一个家庭,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之家,但也属于社会的中层了。父母从苦日子奋斗出来的,希望孩子也能刚强些,因此从小就对孩子哭穷,总是限制孩子的吃穿用度。一个男孩子,每每有同学聚会伸手向父母要钱时都要被数落一番,日子并不好过。

等到男孩上大学后父母觉得挫折教育已经有成果了,再让他去花钱、去交友,孩子反而不适应了。他并没有变成父母期待的宝藏男孩,而是一个沉默的谨小慎微的还有些抠门的人。

“挫折教育”被曲解,多数家长都中标,坑的是自家娃

 

3、错误归因,不当评价

“你没做好这件事,就是因为没听我的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别解释了,你一直都这样,你没救了”。当孩子出现了失误,家长不从事情的根本上去找原因,而是打击讽刺,怨天尤人,用情绪来代替评价,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受挫。

还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的挫折教育能见实效,不惜“狠下心来”对孩子进行各种批评,甚至还涉及到人身攻击,这种以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建立起来的教育,本身就是不健康的,怎么能期待有好的效果呢?

挫折教育被曲解的直接后果,就是造成孩子“习得性无助”。所谓“习得性无助” (Learned helplessness),泛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习得性无助专指由于多次努力仍无法达成目的后,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绝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及心理状态。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很“丧”!反正努力也改变不了什么,被打击惯了,索性就放弃吧!

父母的挫折教育过了头,让孩子变成了这样很丧的人——

a.自我怀疑:他们会感到深深的挫败感和失落感,时常陷入自责,缺乏自信心,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认为父母并不爱自己,他们的“挑刺”行为就是明证,自己很没用。

b.失控:他们感到一切都不在自己的控制中,对发生的事情无能为力,无论怎样努力,结果和行为之间好像都没有必然的联系,并不会因为自己的参与而改变什么,自己是微不足道甚至多余的;

c.放弃:在经历了太多的挫折后,孩子的失落感和无助感,从心理层面上升到了行为指导,那就是放弃努力。总是做“千年老二”,这种Loser的感觉会伴随孩子始终。

“挫折教育”被曲解,多数家长都中标,坑的是自家娃

 

​当孩子遇到挫折,家长该怎么办?

谁都想一生顺风顺水,但事实却是,大部分的时间我们都与挫折相伴。对抗挫折的经验和能力,是考验孩子一生的,家长首先要搞明白挫折教育到底是咋回事。

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并增强抗挫折能力的目的。也就是说,挫折教育并不是简单地让受教育者吃苦、受罪,真正的意义在于让他学会面对困难,战胜挫折,建立自信,锻炼勇敢的品质,提高抗挫能力。

1、 给予孩子情感支持

刘邦与项羽之争,屡战屡败,难能可贵的是,这种情况下他仍然能够“屡败屡战”,没有超强的抗挫折能力是办不到的。孩子考试没考好,本来已经伤心落泪了,父母还要吼“哭什么哭?是我考的吗?”,将孩子推向了无助的深渊。

“塞翁失马”的故事在中国耳熟能详,与习得性无助相反,这恰恰是一种习得性乐观。失败的结果显而易见,谁都没有什么异议,但不同之处在于,孩子不是机器,也是有情感需要呵护的,他最亲近的人若能给予理解和支持,就会化解孩子内心的坚冰,在接受失败结果的同时,也燃起了战胜挫折的勇气。

2、 帮助孩子解决难题

家长对孩子的挫折教育,不是看着他一个人出丑或者经受磨难,帮他找到解决问题的出口,才是挫折教育的核心问题。我们虽不主张家长替代孩子来完成任务,但是当孩子真的遇到比较棘手的难题时,家长的帮助还是很有必要的。

或许你不是完美家长,你也解决不了孩子的这个难题,再或者你只能解决部分难题,这没关系,你首先就应该选择和孩子站在一起来共同面对困难,然后再找方法,制定解决方案,即便这次没有做好,还有下次呢。

3、 适当调整对孩子的期待

遇到挫折,就会有成功有失败,失败的结果谁都不想遇到,但却是必须要克服的。如何看待失败,是挫折教育要解决的态度问题。因为对孩子期望过高,才会出现怨天尤人,甚至打击体罚孩子的行为,家长要适当调整对孩子的期待,不完美的孩子其实才是最完美的。

把它看成是一个小障碍还是一场大灾难?这往往决定着孩子今后的行为。家长不妨从其他方面来寻找让孩子成功的途径,比如他的兴趣爱好,或者强项,让娃有成功的经验,才能有勇气来面对下一次挫折,加油吧

我是糖果妈妈,是一名高级育婴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帮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烦恼与困惑。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