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为什么说老外一个人能带宝宝,而中国人要一家子?

2020-06-29    
加入收藏

关于中西方育儿方式的差异,一直都是母婴类话题的热门讨论。曾在某档真人秀节目《超级育儿师》中,有一位爸爸提出这样的问题:

“为什么中国人是一个团队带一个孩子,外国人是一个人带一个团的孩子?”

为什么说老外一个人能带宝宝,而中国人要一家子?

 

没想到,一个提问竟引起了共鸣,也道出了中西方育儿差异的核心问题 —— 是家庭结构、育儿观念和社会环境的差异。

为什么说老外一个人能带宝宝,而中国人要一家子?

 

家庭结构的差异

先说说我的家庭吧。我和老公都是独生子女,且老公是长孙,我是家里三代独苗,所以怀一胎时,毫不夸张地说全家备战状态堪比奥运级别。

月子期间,就算住在月子中心,每天也都和过年一样。公公婆婆提着自己做的米酒、炖的鸡汤以及满满的育儿“干货”定期来访问。亲妈亲爹早九晚七打卡式的视察工作。家里还有太爷爷、太奶奶、大姨姥姥、三姑奶奶,每次光接待来访亲戚都要花费大半天的时间。出了月子,那更是全家四个老人齐上阵,天天围着一个孩子转。时不时还有年近90的太奶奶远程传授指导带娃技巧。

这就是中国传统421家庭结构下,全家带娃的真实面貌。老一辈秉承着“我努力了一辈子就为了下一代”的老思想,把所有的精力和关注都放在这个可以延续家族香火的孩子身上。

为什么说老外一个人能带宝宝,而中国人要一家子?

 

不可否认,家族感是几千年以来自然形成的特色中国符号。大家庭的“集体式”生活,子孙满堂、其乐融融的场景,是老一辈人最看重的情感价值。尽管如今的家庭规模越来越朝小型化发展,但仍改变不了几世同堂带来的幸福感且反而变得更加珍贵。

为什么说老外一个人能带宝宝,而中国人要一家子?

 

反之,对比国外的家庭观念,自小培养孩子独立,十八岁放手闯荡,老两口独享晚年,与孩子的生活划分明确。说白了,这种差异就是家庭成员重要性排序的差异。当然,在家庭结构不断改变的中国,越来越多的观念转变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每个中国家庭,比如孩子不再是拥有完整人生的必要条件。

隔代育儿观念的代沟

每次翻看宝妈群里的聊天,总能感同身受,同在一个战壕里的姐妹,都逃不出隔代育儿的观念纷争。有因为买了婴儿洗烘一体机被亲妈唠叨教育的,也有因为给宝宝使用纸尿裤被婆婆数落批评的,还有因为给宝宝直接吃现成的袋装辅食泥被吐槽嫌弃的。这种例子实在数不胜数。

为什么说老外一个人能带宝宝,而中国人要一家子?

 

之前闺蜜还和我说过更荒唐的事。她家娃生病发烧,奶奶用了家乡的土方子,把孩子折腾得不行,去医院被医生批评“胡搞”,还险些让娃烧成肺炎。

老一辈的想法总是,我亲手洗得比什么都干净,我过去没用过的东西肯定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奶奶牌”的饭菜才是最有营养的食物。

曾有一档综艺节目《隔代育儿》,也是真实地记录反映了当晚年遇上童年,当科学育儿遇上老一辈经验的硝烟战火。不得不说,家庭中老一辈占据了话语权,不仅影响着父母亲自带娃,也会因为家庭意见不一致而造成孩子性格的缺陷。

在某报社展开的一项调查中显示,有61.43%的受访人会担心因为老人溺爱而导致孩子任性、脆弱,有35%的受访人会担心因为老人思想观念的落后保守而约束了孩子的个性发展,还有23.93%的受访人会担心老人的生活圈狭窄、缺乏社交活动,从而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这些因为隔代育儿而产生的担忧真实存在且实实在在困扰并影响着两代人的关系。

社会环境欠缺

现代高科技电器设备的接受和普及程度,直接关系到带娃所需的帮手人数。

每个带娃出行的妈妈都有直观的感受,在外因为找不到母婴室而喂奶不便,因为没有无障碍通道而使妈妈一个人带娃推车很费力,因为没有自动售卖母婴用品的便利而常常搞得手忙脚乱。

根据中国城市母婴室白皮书显示,中国所有内地城市总共拥有母婴室2643间,且只有7所城市拥有超过100间。这个数据相较欧美、日本等国家,只能说中国还处于母婴室建设的起步阶段,而且面对国内庞大的婴幼儿数量,供需也是完全不平衡。

为什么说老外一个人能带宝宝,而中国人要一家子?

来源:第一财经《中国城市母婴室白皮书》2019

总的来说,外国人能一个人带娃也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不仅是在育儿方面掌握了自主权和话语权,不依赖于老一辈,而且善于利用各种高科技电器设备以及公共设施提供的便利,也因此极大地提高了带娃效率。

当然,凡事也不能一概而论,无论在中国还是外国,都有一人带娃走天下的妈妈,也都有全家齐上阵的家庭。不管中西方育儿方式有多大差异,归根结底还是要减少不必要的育儿分歧,提升育儿效率,这才是为宝宝成长创设最好的成长环境。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