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给孩子讲道理不听怎么办?多用这种提问法,父母才不“白费力气”

2020-01-13    
加入收藏

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经历一段叛逆的时光。发现孩子有叛逆的心理,有的家长会采用包容溺爱的方式,而有的家长却选择批评指责。

一般过于极端的做法,都对孩子的健康没有好处。所以,有时候就不得不采用“讲道理”的方式。可是,怎么讲道理那?TA在叛逆期真的能听进去吗?

给孩子讲道理不听怎么办?多用这种提问法,父母才不“白费力气”

其实,在生活中父母给孩子讲道理,基本上很难听进去。其主要原因还是没有掌握对方法,当然也不会看到效果。

孩子已经6岁了,心理上已经到了高速发展的阶段,平时不但非常活泼,还经常用一种“大人”的口气对我讲话:“妈,这么晚了你该做饭了。”“妈,记得要随手关门。”

现在大宝已经过了5岁之前的“猛长期”,思考能力也逐步提高,变得懂事了很多,我常常会发出感叹:总算不那么操心了。可是再给他讲道理上,依然会费些心思。

给孩子讲道理不听怎么办?多用这种提问法,父母才不“白费力气”

有一天,送大宝上学校之前,兄弟两个闹了点小矛盾,现在情绪上还有些低落。正当我送到门口,他却说什么也不进去了。我以为他还在跟弟弟怄气,就试图给他讲些道理,话还没说两句,他就有一种想哭的冲动,嘴里还说着:不听不听。

这时,正好一位老师走过来,蹲下对大宝说:你看看妈妈都蹲了很长时间了,都累了,咱们先让妈妈站起来好不好。

大宝这时看向了我,点了点头。老师接着说道:咱们先让妈妈回家吧,老师带你进去跟小朋友玩游戏,尽管这时大宝还是满脸委屈,可还是跟着老师进去了,临走还不忘给我说声“妈妈再见”。

给孩子讲道理不听怎么办?多用这种提问法,父母才不“白费力气”

看到他这样我很难过,他是因为自己的委屈没有发泄出来,才有这么大的情绪。但同时我也知道,这时候给他讲道理有些无济于事,反而佩服起了老师的做法。

老师的做法为什么好那?

孩子同样是闹情绪,老师的做法是非常睿智的。她没有直接对孩子讲,你为什么生气,发生了什么?而是,转移了话题说妈妈的辛苦,这时他也是可以感受到妈妈也是不容易的,自己不应该还给妈妈惹麻烦。

当时跟孩子讲道理,他根本就没听进去,而老师没有讲很多大道理,却让孩子自觉的懂了一些道理。可见,两个完全不同的做法,其结果也是大不相同。

给孩子讲道理不听怎么办?多用这种提问法,父母才不“白费力气”

在我们小的时候,爸爸妈妈们经常对我们讲,生活如何艰苦,我们要怎样怎样。他们想方设法的告诉我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又是善恶。可是听是一回事,听到心里能够理解又是一回事。

当时我们只管应承,对父母说的大道理根本一窍不通,就更别提怎么消化、理解了。或许等到自己慢慢长大,才知道对孩子讲道理,讲的好的话或许他们能听进去点,讲的不好就相当于白说。

每个孩子都有他固有的思维模式,不可能什么事都听家长的,更不要指望,我说的对,孩子就一定要遵守,因为他们的认知还很有限。

让孩子自己懂得道理,多用""苏格拉底式""提问法

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孩子不懂道理,硬要给他灌输下去,只会给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其实,在给孩子讲道理时,多用""苏格拉底式""提问法,就是前面老师的做法,让孩子自己明白道理,才能收获更好的效果。

苏格拉底的提问法是指:发生矛盾造成当事双方争论不休,通过陈述和提问,让对方说的话出现问题,就加以反驳,让对方只能说正面的观点。

比如,利用提问和回答的方式,让孩子独自思考、理清思路。

我和孩子一起聊天,他很想要个小火车,可是我并不想买给他。

妈妈:“你真的想要那个火车吗?”

孩子:“是,妈妈,没有它我很难过!”

妈妈:“家里不是,有这样的小火车吗?”

孩子:“家里那个,没有这个好玩!”

妈妈:“为什么没它好玩,这不都一样吗?”

孩子:“这个轮子是完整的,没有磕碰!”

妈妈:“它不和家里的一样吗?只是这个有点新。”

孩子:“对,我觉得新的好一点!”

妈妈:“它们两个功能都是一样的,现在新一点,玩几天就旧了,我们还要花这么多钱能买很多好吃的,你觉得买这个真的合适吗。

孩子:“……”

说道这里可能孩子自己就会想了,这个玩具到底值不值得。同样的玩具,却要多花冤枉钱,有钱还不如买点好吃的,到最后就会打消买玩具的想法,还学会了动脑放大思考。

类似的事情我们古代圣人孔子也做过,他是用在数学上,后来他的学生这样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同样也是用问答发,引发别人思考。

陶行知先生也曾讲过,孩子们有问题就让他们问,可以让他们在解答问题中,累积知识量,开发思维。

平时在跟孩子聊天的时候,要让他们能够感觉跟父母是平等的,哪怕是再忙也要耐心的跟孩子讲话,让他们心中感觉到你是爱他的。这样沟通起来,才更容易让孩子专心的思考下去。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阳光育儿君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