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大神写Python时,也需要猴子请来的“补丁”

2022-11-01  今日头条  VT漫步
加入收藏

为什么叫猴子补丁?

猴子补丁的这个叫法起源于Zope框架,大家在修正Zope的Bug的时候经常在程序后面追加更新部分,这些被称作是“杂牌军补丁(guerillapatch)”,后来guerilla就渐渐的写成了gorllia(猩猩),再后来就写了monkey(猴子),所以猴子补丁的叫法是这么莫名其妙的得来的。

 

 

还有种说法是由于这种方式将原来的代码弄乱了(messing with it),在英文里叫monkeying about(顽皮的),所以叫做Monkey Patch(猴子补丁)。

程序中对猴子补丁的解释

猴子补丁指在运行时动态改变类或模块,为的是将第三方代码打补丁在不按预期运行的bug或者feature上 。

在运行时动态修改模块、类或函数,通常是添加功能或修正缺陷。猴子补丁在代码运行时内存中发挥作用,不会修改源码,因此只对当前运行的程序实例有效。

因为猴子补丁破坏了封装,而且容易导致程序与补丁代码的实现细节紧密耦合,所以被视为临时的变通方案,不是集成代码的推荐方式。

 

代码解释

我假装有一个翻译员的模块,它能使用各种语言print出“你好”,

translator.py

class Translator:

    def __init__(self):
        pass

    def chinese(self):
        print("你好!")

    def japanese(self):
        print("空你兄哇!")

    def english(self):
        print("Hello!")

然后在另外一个文件调用这个模块,

demo.py

from translator import Translator

t = Translator()
t.japanese()
t.english()
t.chinese()

执行结果:

空你兄哇!
Hello!
你好!

然后一个广东的程序员用这个模块的时候,希望调用chinese的时候能print“雷猴”而不是“你好”。

再不改变原来模块(库)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这样给这个模块(库)打上我们需要的补丁。demo.py

from translator import Translator

t = Translator()
t.japanese()
t.english()
t.chinese()

def canton(self):
    print("雷猴!")

Translator.chinese = canton
t2 = Translator()
t2.chinese()

执行结果:

空你兄哇!
Hello!
你好!
雷猴!

猴子补丁的实际应用场景

stackoverflow上有个比较热的猴子补丁使用案例,很多代码用到 import json,后来发现ujson性能更高,如果觉得把每个文件的import json 改成 import ujson as json成本较高,或者说想测试一下用ujson替换json是否符合预期,只需要在入口加上:

import json
import ujson

def monkey_patch_json():  
    json.__name__ = 'ujson'  
    json.dumps = ujson.dumps
    json.loads = ujson.loads

monkey_patch_json()

猴子补丁的功能很强大,但是也带来了很多的风险,以上对json模块的修改可能会使整个Python/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Python进程所使用的json模块都会被替换。

可能自己的代码能hold住,但是其它第三方库,有时候问题并不好排查,即使排查出来也是很棘手。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