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为什么有人宁愿溢价买华为,也不考虑性价比高还有现货的小米?

2022-09-25  网易号  源哥讲评
加入收藏

“为什么有人宁愿溢价买华为,也不考虑性价比高还有现货的小米?”

这个问题其实不是一个好问题,甚至说是对社会缺乏最基础的认识!

在回答之前,大家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性价比到底是什么?是所有人都需要性价比吗?

下面我们分几大块去讨论这个问题(可以点击左侧目录快速查看)!

我是游戏行业从业人员之一,因为工作领域与数据有关,每天都接触大量的数据信息,所以我们可以脱离硬件的实用价值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讨论这个问题,尤其先解答:“为什么有人宁愿溢价买华为,也不考虑性价比高还有现货的小米?”

以“发烧”为精神图腾的小米品牌,在2015年前后发布了首款小米note,定价2299元-3299元,意于冲击高端市场!而华为在2014年发布了首款高端机型mate7,定价2999-3699元,实际价格上并没有过大差异!但后来市场的发展、手机厂商的产品线完善,两个品牌对旗下旗舰产品定位都有了调整:

 

小米:小米note市场预期不佳,已经从曾经作为冲击高端产品定位2299元-3299元下调至969-2099的中低端定位!
华为:华为mate系列市场反馈较好,一路走高成为华为品牌下名副其实的旗舰产品,更是衍生出了如pro/pro+/RS保时捷/xs折叠屏等等,价格覆盖4999-18999元!

 

那这里其实我也能发起提问:“七年前花3000块钱买的小米note旗舰,现在怎么就变成千元档的低端机了?”,这两个逻辑不就是一样的吗?这能说明小米note就“良心”吗?也不能!

其次,能问出这样问题和迎合问题逻辑去回答的这类人群始终还没明白“贵的东西是不是就代表是好东西”与“实用价值和附加价值的区别是什么”这两个核心逻辑!

我看了很多回答基本上有这几个论调:

 

1、被某国制裁导致成本上涨,错✖
2、因为华为用料更好,制造成本高,错✖
3、华为收的就是智商税、爱国税,错✖

 

简单来说,华为的某些产品贵,仅仅是因为产品定位、目标用户群体与品牌整体向上所导致的,咱们可以尝试分析一些其他几家厂商的市场策略:

 

魅族:J.Wong早些年的思路是要打造一家“小而美”公司,也就是精准人群、精品旗舰、少销量、高利润,但后来李楠引入了阿里的投资与对赌,李楠与白永祥带队搞了一波机海战术,销量是上千去了,但是也为后续的结果埋下了伏笔!
蓝绿厂:早些年依靠海量的小鲜肉广告配合强大的线下渠道收割了一波又一波代言人idol的小迷妹们,俗称“粉丝经济“!
小米:从出生喊出的“为发烧而生的理念”,坚持线上销售模式,在那个性能稀缺的年代,一部旗舰手机1999的价格,的确吸引了很大一波粉丝,但过于拉跨的用户质量也成为了小米现阶段的痛点!

 

在各大厂商意识到中低端市场趋于饱和的情况下,这些品牌又干了些什么事情?

 

2012年7月小米红米研发第一款红米1,2013年8月正式发布!
2013年12月华为成立“荣耀”子品牌,侧重高性价比!
2013年12月欧珀成立“一加”子品牌,主打中高端旗舰!
2014年12月魅族成立“魅蓝”子品牌,喊出的口号是“青年良品”!
2018年5月,欧珀成立“realme(真我)”品牌,主打线上性价比!
2019年2月,vivo成立IQOO,主打“生而强悍”的理念。

 

我们把这些厂商的时间列出来就能知道,其实他们的动作都是一致的,这些品牌均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ov比较特殊,oppo成立一加是定位高端),通过成立第二子品牌的形式,将主品牌从百元、千元级市场剥离,或者推出新品牌走高端市场,以达到主品牌走高端路线,子品牌走中低端性价比路线!而子品牌的主要面对人群则是那些消费能力相对一般的年轻人与老年人!比如早些年的华为荣耀,华为将以前干的一些“脏活累活”下放给了次级品牌荣耀去承担,如华为畅享、麦芒等中低端产品在现阶段基本销声匿迹,主要原因是荣耀扛起来了脏活累活!而华为历年的操作都是把去年的旗舰配置下放在荣耀作为今年的主打旗舰去和其他品牌拼性价比!

大家再思考一下,其实现在主流的几个品牌基本上都在用成立子品牌,下放脏活累活的手段去拔高主品牌的形象!那为什么其他国产品牌价格就没华为这么“离谱”呢?你以为它们就是什么好东西?蓝绿厂、小米哪个不是尝试了N次冲击高端?只不过他们都挂了而已!

这些年相信大家经常听到“冲击高端”这个词,小米、oppo、vivo这些品牌哪个没喊出过这句话?那为什么要冲击高端?李楠的意思是一个高端的产品需要一个高端的品牌去支撑价格和毛利率,有了较高的利润才有钱去做到独立研发、独立设计和生态独占!

有意思的是,华为被制裁后,其他国产品牌并不能吃下华为所腾出来的高端市场空间,李楠:“高端的产品背后,是高端品牌”,如果用李楠的思路去解释为什么华为现在这么贵,大概就是现在国产手机市场,只有华为一家品牌能支撑得起它的价格,也只有华为一家品牌能撑得起“高端品牌”这个词!

用数据分几大块去回答这个问题:

模块一:手机的价格能侧面证明一个人的整体质量吗?

在游戏行业的用户数据分析中,玩家使用什么手机品牌与型号是能够侧面证明该玩家的整体质量!如我所在项目组的仙侠游戏产品在2020年初上线几大硬核应用商店时的首月数据(数据已脱敏,并对相关数据名词进行了翻译,以便不了解数据含义的各位观看/理解):

从上图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

1、三星、魅族、小米和努比亚渠道的玩家基数较低,数据的参考意义下降,但并不表示数据完全不能参考!

2、刨去三星后剩余的国产品牌中,用户质量排名:华为>OPPO>VIVO>魅族>小米>努比亚,华为的用户质量最高,其次是蓝绿厂,剩下的就是魅族、小米与努比亚!

3、每个手机品牌都有自己的“调性”与“用户画像”,如魅族,魅族官方时刻强调“小而美”,第三方用户画像调研魅族的用户画像“一直坚持初心,更具宅属性,喜欢二次元、追求小清新。魅族的用户,可能是宅却清新脱俗的宅男宅女。”,这与魅族官方“调性”基本一致,所以我们能从数据上看出,各大厂商的付费率数据都是13%+左右,只有魅族是7.76%,刨除各类客观内容,融合画像数据更多能佐证魅族渠道的用户是一群“清新脱俗贼挑剔的小年轻”!

4、三星虽然在国内已经被边缘化,但是购买三星的人群质量仍然是Android/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安卓阵容中最高的那一批!

5、华为是国产品牌中用户质量最高的一群人,通过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在付费率差异不大的情况下,华为新付费用户人均付费要比OPPO高75.7元,比VIVO高88.61元,比魅族高131.69元,比小米高274.55元,比努比亚高313.2元!那为什么华为就能比小米高274.55元,比努比亚高313.2元呢?

6、蓝绿厂的数据也能看出点有趣的内容,如蓝绿厂用户女性用户占比更大,仙侠酷炫的场景、建模,外观等内容更加能吸引到该类用户的喜好,所以用户量极大!

7、是所有的游戏在这些渠道下都是这个数据模型吗?不是!和我一直强调的一样,不同品牌不同调性吸引的用户是完全不同的,如上面的数据是一款仙侠游戏的数据,如果是一款二次元游戏产品,可能华为的整体数据会有下划,而魅族的数据会上升!除了用户本身的质量以外,用户的兴趣爱好也是影响数据的指标之一!

8、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待小米,小米冲击几次高端失败是有原因的,因为小米从开始的宣传的高性价比“发烧”,吸引到的用户基本上都是学生、刚出社会的小白领为主,这群人收入与消费能力较为薄弱!在小米品牌调性没有太大改变之前,大部分小米的原生用户群体完全没办法支撑得起高昂的购机费用!

正如小米集团清河大学副校长王嵋发言称:“小米认为未来的天下,得屌丝者得天下,得年轻人得天下”,最后在广大网友的爆破下王嵋致歉下课!但是事实是,王嵋只是说出了实话而已!

其次,我们更可以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去让大家理解我的思路!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结构是心理学中的激励理论,包括人类需求的五级模型,通常被描绘成金字塔内的等级。从层次结构的底部向上,需求分别为:生理(食物和衣服),安全(工作保障),社交需要(友谊),尊重和自我实现。

我们可以把“手机”等各类商品带入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以产品分别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而设定,消费者收入越高,所能达到的层次也越高。下面拿手机举个例子:

也就是说,我们平时在网络上看到诸如:“为什么XX品牌价格便宜性价比高,还会有人选择高价购买华为”等问题,均是低需求层次人群对高需求层次人群的不了解/不理解而产生的认知偏差!

小结:那些说购买xx品牌手机都是智商税、爱国税的都可以歇歇了,人家真的比你有钱,起码在虚拟产品上要比你舍得花钱,不同品牌之间的用户其实能粗略的理解为是两个完全不同人群!

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性价比到底是什么?是所有人都需要性价比吗?

我的回答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所谓的性价比”,撕葱就是个典型,而那些远远达不到他这个水平的某些人群,也不首要考虑所谓的性价比!

模块二:买苹果的都是些什么人?买华为的又是些什么人?蓝绿厂呢?小米呢?

*以下用户画像均是引用网络现成数据(MobData研究院18年Q3的数据,但是依旧存在一定的参考意义)

这个模块存在的意义是能更好的加深各位看官对“品牌用户画像”的认知,结合模块一能更好的理解为什么某些人会花高价购买你认为不值的产品!


 


 


 


 

这份主流画像基本能够解答大家平时的一个疑问:“为什么这个人看起来也没什么钱,但是却要买苹果手机?

1759年,亚当·斯密在他的《道德情操论》中说:“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辛苦劳作、来回奔波到底为了什么呢?所有这些贪婪和欲望,所有这些对财富、权力和名声的追求,其目的到底何在呢?难道是为了满足自然的需求?

“被他人注意、被他人关怀,得到他人的同情、赞美和支持,这就是我们想要从一切行为中得到的价值。

富有的人忘情于财富,是因为财富能够自然而然地为他吸引世界的目光。穷人则完全相反,他们以贫穷为耻。他们感觉到自己生活在世界的目光之外。一旦感到自己被世界所忽略,人类天性中最强烈的欲望将必然难以得到满足。

从基础画像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比较有趣的数据,坊间流传的所谓“用蓝绿的都是厂妹”其实不无道理,但是更精准的描述应该是“蓝绿厂女大部分是家庭主妇”!

华为、小米用户更贴切的画像应该是:“一个已婚有车有房的中年油腻男”会更贴切,而苹果用户的用户画像则又印证了之前所下的结论!

手机用户的换机流向中也有一个比较有趣的数据,原使用中低端价位手机的用户很难突破3000元档次,而原3000元以上手机用户则有较强的上下兼容能力,这也证明用户质量带来的兼容区间问题显著!

在调性差异较大的品牌里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华为的用户流向华为、vivo和oppo,而小米则是小米、华为和vivo,为什么小米有这么多的用户流向华为,而华为很少用户流向小米!其实这个问题之前就已经说明了!

其次,MobData研究院的这份报告也已经说明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华为的目标用户群体有40%+的月收入在10k-20k之间!


 


 

而10k-20k收入的人群是广州总人口的前7%,是深圳的总人口的前11.2%!但是有趣的是,华为和小米的用户群体在20k以上收入的人群均是11%+,也就是两个品牌的人群主要是在数量最庞大的中低层有着巨大的差异!

汽车圈有句话说:“得A级车市场者得天下”,但是放在手机行业未必适用!

模块三:贵的东西是不是就代表是好的东西,好在哪里?

 

 

所谓“一分价钱一分货”,“便宜没好货”,通俗的意思即指,越贵质量越好。

事实上,每一种商品就其本身的实用价值来讲,都有属于自己的价值区间。假设价格等于价值,那么在一定区间内,价格越高意味着用了更好的原材料,制作过程更精密,产品功能更多,更先进,投入更高的劳动价值等,这个时候,价格高确实意味着产品更好。

 

 

当商品以价格体现出的实用价值达到上限(制作成本达到最高)的时候,再想提高价格,就必须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反过来说就是,当价格远超于同类产品的时候,不是它的质量更好了,而是附加价值高了。

所谓附加价值就是指附加在产品原有价值上的新价值,通常需要靠营销手段来实现。

简单一点理解就是,你高价购买的东西,除了本身的实用价值以外,你还得到了更好的售后服务,或者是购买感受,或者是便利性等额外价值。

比如奢侈品,3万块钱甚至是30万块钱的包,它的价格远远超过了包自身的实用价值,并不是质量更好了,不是你可以使用10年、20年不变样,它只是会带给你社会地位、荣耀、品牌、服务等无法用金钱衡量的附加价值。

再比如,机场里的肯德基比商业街上的肯德基食物单价更高,是因为机场里的肯德基更好吃或者更干净吗?不是,是因为它的附加价值。它所处的地段增加了它的成本,从客人角度来说,是给了客户便利性的附加价值。

所以,当同样的商品,价格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比拼的不是质量的好坏,不能简单的说东西更好了,它只是附加价值更高而已。

也就是说,4000块钱的小米旗舰和8000块钱的华为旗舰在“实用价值”上其实差异并不大,但是在“附加价值”这一项上小米和华为就有天差地别的区别!

 

 

此时此刻的你,需要的是实用价值还是其他价值

假如是实用价值,买合理价格内的商品就可以了。假如,你需要满足某些心理需求,或者外在的附加价值,那就去寻找适合你的商品。

举例来说,假如你月入3000,普通阶层,缺什么商品的时候,按照需要的实用价值来买就可以了。

假如你需要给老板送礼,那需要送的可能不是实用价值,而是附加价值,就需要挑选价格昂贵,大家都知道的高端商品。

通过上面三点去反观提出该质疑的人群,我们基本上可以判定出一个模糊画像:“收入不高,死盯着各家旗舰产品,却忽略了自身条件所对应的价值定义

综上所述,“越贵的东西就越好”不是绝对的,需要视情况而定。有句话讲:“不买最贵的,也不买最便宜的,就买中间的。”也许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才是理性的消费。

模块四:各家手机厂商产品线丰富,为什么就只盯着旗舰产品不放,心态是怎样的?

劳动节闲得慌,手动整理了一份现在主流厂商的在高中低端的产品布局和天梯图,难免有遗漏或错误,大家可以凑合着看!(红米、荣耀、真我、一加、黑鲨这类属于各大品牌下的子品牌,有着更明确市场目标,不在主品牌序列下,估不作统计!)

产品定位:

看表格可能你对数字不敏感,不如直接看天梯图更实际!

这里其实有个很有意思的数据,就是为什么各大厂商在中端机上都区分了主打线上和主打线下的机型,为什么?归根结底还是线上与线下消费者对一件商品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比如年轻人为什么喜欢在网上买衣服?刨去便捷性因素,年轻人在网上买衣服更多的是看重款式、价格,质量并不是第一位!而线下实体店购买衣服的消费者会将品牌、质量放在首位!两类消费者的消费侧重是完全不一样的!

用手机来比喻就是,线上消费的主力军是年轻人,对手机参数有研究,所以厂商会将这类消费者所关注的相关参数进行无限放大,比如CPU型号、内存大小、屏幕素质等等进行堆料宣传,但是在另一些参数上可能就不是那么好看,比如最近很火爆的红米K50,USB还是2.0(其他相同销售策略的品牌机型也一样是这样的路子)!而线下的消费群体普遍是对硬件参数不敏感的消费者,他们关心的更多的是产品品牌知名度、外观设计如何,所以如早期的OV线下策略,华为的nova、小米的civi这类手机均是主打外观设计和拍照

产品定位天梯图:


 

从上面两张图看,大家能很容易了解到各家产品的主攻市场区间段在哪个区间!如:

 

苹果:5000-10000 华为:4000-8000, OV小米:4000以下

 

从价格层面上来说,华为和其他三家国产品牌在产品定位上就是天差地别,每个品牌的定价上都能看出点有意思的数据就是,华为的旗舰定价在4000+起(苹果5000起),其实是为了吸纳那些勉强能够得上苹果,但预算又不是特别充足的用户,华为旗舰的初始定价策略更像“廉价”苹果的意思!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华为在主品牌序列下,3700-4200这个区间内是没有产品覆盖的,而这个价位的手机普遍定位为次旗舰,再看OV小米三家厂商的定价,小米数字旗舰、mix旗舰与OV的旗舰和次旗舰的售价均在3700-4200这个区间重叠!当我们把产品定价区间梳理出来后就能知道,在产品价格体系上,苹果>华为>小米>OPPO>VIVO,也就是说,如果你想买5000+的产品,首要考虑苹果,买4000+产品首要考虑华为,买3500+产品考虑小米,买2000+产品考虑OV!

那这样一看下来,根据你的预算去选择对应的产品,假设你有预算:

如果你预算4000:华为P系列、OPPO find X、vivo x系列、小米数字系列和mix系列,都是各大厂商的拳头产品!

如你预算3000内:华为主品牌的产品基本不用考虑,oppo Reno/pro+、vivo S系列、小米的数字简配版都是实用价值极高的拳头产品!或者可以考虑各大厂商子品牌旗舰(一般都是下放了主品牌上一年的旗舰配置),如荣耀、红米之类的,可选择真的多得数不过来!

如预算2000左右,OV这么多产品在这个价格区间内,难道就不香吗?为什么偏偏就得考虑nova?

所以,我实在不太明白“现在的华为为什么那么贵?”,因为华为和蓝绿厂、小米等厂商在整个产品线上是高度重合的!每个品牌都在向上,每个品牌下的产品也在调整,为什么有人觉得华为贵,更深层次的真相仅仅是华为在品牌向上这件事情上要走得比蓝绿厂、小米等厂商更成功而已!其实大家的动作都是一致的,主品牌主攻高端,次级品牌如荣耀、红米等主要收割3000元以下市场承担主品牌下方的脏活累活!

更多的消费者其实手机市场未能理解到这些,如果用车来打比喻的话,3万-15万必买国产车、日德系20-28万必买合资中级轿车,30万以上必上BBA一样,貌似这个观念在国内汽车市场已经成为“铁律”一样清晰!

所以我们消费的时候要搞清楚自身需要的到底是“附加价值”还是“实用价值”,当你手握3000块的时候喊“怎么华为mate、P系列怎么那么贵”、“怎么oppo find X那么贵”、“怎么vivo X那么贵”的时候,本身就是没搞清楚自身到底需要什么,当人满足了生存需求后,则会为附加价值买单,名车、名表、名牌包,贵一点的手机这不太正常了吗!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