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九年拍出的《封神》,到底有多神?

2023-07-23  中国新闻周刊  
加入收藏

它的节奏显示了乌尔善的耐心

  它的命运将会如何

  《流浪地球》系列电影的导演郭帆曾经参观过一个剧组,回来以后,他感慨说,跟人家相比,《流浪地球》只能算一个小作坊产品。

  这话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流浪地球》已经将中国科幻电影工业提升了一个档次,被视为可以与国际顶尖大片相提并论。如果这都是小作坊,那真正的工厂是什么样的?

  郭帆去参观的片场属于《封神三部曲》。片场位于青岛的海边,占地500亩,最多时有2800多人同时工作。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剧组干脆搭建了一个巨型食堂,可以容纳2000人吃上新鲜的饭菜,而不用吃盒饭。这确实像一个大型工厂。

  但他口中的工厂与作坊,指的不是片场和基建的规模,而是整个工业流程体系。让他最震惊的一点,是《封神三部曲》剧组竟然可以按时上下班。

  《封神三部曲》是导演乌尔善最新的作品,第一部于7月20日上映。最近几年来,这个系列都是中国电影行业里一个颇受瞩目、期待和好奇的项目。从2014 年筹备起,至今已有9年,偶尔流出的有关《封神三部曲》的消息,都透露出这是一个规模宏大、纷繁复杂,但又稳扎稳打、不疾不徐的工程。从很多方面来看,这可能都是中国电影产业中从未出现过的项目。

  它的规模显示了乌尔善的野心,它的节奏显示了乌尔善的耐心。它的命运将会如何?

  《封神三部曲》的一处置景现场。本文图/受访者提供

  《封神三部曲》:传说中的电影项目

  《封神三部曲》前期是一个庞大的建设工程,然后才是一个文艺项目。2018年3月,在青岛东方影都的 500亩海边空地上,一场奠基仪式之后,原地仿佛即将崛起一片工业园区,但其实只是要拍一部电影。基建启动 5 个月后,2018年8月27日,《封神三部曲》开机,一切都像是一个规划严密的工业项目。

  郭帆参观过《封神三部曲》片场后惊讶,这么庞大的剧组竟然可以运行得有条不紊,《流浪地球》剧组曾经连续拍摄27小时,但《封神三部曲》剧组每天正常上下班。他感慨,那才叫真正的电影工业化。中国电影人曾经羡慕的好莱坞那种按时上下班、有双休日的工作节奏,在《封神三部曲》剧组部分地实现了。

  对一些到过《封神三部曲》拍摄剧组的人来说,让他们印象相当深刻的一点,是拍摄现场的安静。乌尔善说,现场的安静有序是因为前期大量的准备工作,拍摄当天的镜头之前,演员和动作组、威亚、摄影等各个部门前一天已经排练了一下午,而为了一些难度很高的动作场景,演员可能已经训练了好几个月。

  在《封神三部曲》拍摄、制作和等待的几年中,两部《流浪地球》先后上映,已经将中国科幻电影工业化水准带入一个新的次元。郭帆眼中难以望其项背的《封神三部曲》,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

  当乌尔善说起电影工业化时,通常被人们看作最重要指标的视觉效果只能排在最后一位,他认为电影工业化包含三个维度,前两个是创作和制作管理。

  剧本创作用了近5年时间。第一步是确定电影类型——神话史诗片,这在中国电影市场几乎是空白,在国外此类题材也很少见。编剧冉甲男最近发文说,《封神三部曲》剧作最大的难点,是电影是一个舶来品,自身携带的故事叙述习惯是古希腊戏剧传统,人物塑造也容易走上他们的老路,与中国本土文化习惯、英雄形象相去甚远,毫无认同感。但由于现代观众都是在电影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对电影这种叙事方式非常习惯。所以,在无数细节的编排中,要始终把这两种形式的冲突考虑在内,最终实现故事文化属性本土化,但形式电影化,水乳交融。

  这种冲突不仅出现在剧作上,也出现在美术上。电影视效也是一项从好莱坞诞生的技术,做中国的神话史诗,如何保证有中国美学特色,而不是全片欧式风格?

  在筹备阶段的调研中,主创发现国内从技术到人才都有很大的欠缺,所以,他们从一开始就将目光投向全球,最终选择了美国、加拿大、法国、澳洲、印度、中国的8家公司共同合作。为了统筹视效工作,乌尔善专门建立了一个名叫“魅思映像”的视效新公司,请来参与过《星球大战》《独立日》视效工作的道格拉斯·汉斯·史密斯来做视效总监,在视效总监与魅思映像合作确定整体概念后,再分包给全球各个视效团队加工生产。如果以制造业概念打个比方,《封神三部曲》是将中国制造提升到了中国创造的阶段,在全世界寻找最合适的代工厂。

  这些视效公司各有所长,中国公司负责古建部分,法国公司负责昆仑仙境,美国一家公司专门处理与水有关的画面,参与过《权力的游戏》的澳大利亚公司,承担了战争场面。为了保证中国美学底蕴的呈现,视效总监从采风阶段就参与其中,理解中国人心中的文化符号。“相当于从头建立了他们对东方美学体系的理解、认知和发挥,而不是后期的时候甩给他们一个素材,再去沟通和纠正。”《封神》执行制片人兼第一副导演孙晔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封神三部曲》拍摄阶段工作人员先后超过8000人,用时一年半,这是一个周期漫长、超级复杂的项目,“要保持各部门配合,同时长时间工作,这就是中国电影工业化最重要的进步。”乌尔善说。

  《封神三部曲》几乎所有工作都在一种稳定的节奏中耐心推进。譬如说,为了寻找一批能够全身心跟组两年的年轻演员,国内5个,海外6个选角团队花了一年多时间物色新人。乌尔善看了15000多人的资料,面试了1400多人,最终选中30多个,用6个月时间为他们进行表演、马术等各项技能培训,培养出一个身材匀称健美的“男团”。

  虽然电影大部分场景都在摄影棚拍摄,但为了还原上古时代壮美的自然风貌,剧组外景选景组在全国20多个省份实地勘景、寻找秘境,影片中的重要场景都有现实参考。片中树林的原型是墨脱原始森林,黄河悬崖是壶口瀑布的扩大版,西岐壮阔的麦田取自天山北麓的高地丘陵麦田,白雪皑皑的冀州雪原取自北疆阿尔泰山。

  再比如场景和道具制作,从参观博物馆、古遗址起步,到最终设计制作成型,很多道具都是经年累月反复雕琢的产物。最宏观的场景——龙德殿——花了3个月预制木雕,4个半月搭建,总计 7 个半月才成型。《封神三部曲》场景美术指导邱生对《中国新闻周刊》说,龙德殿是最完整的场景,几乎用“满搭”的方式搭建。龙德殿内,商王的背后有一面巨大的屏风,观众一眼就会被那只华丽张扬的贴金饕餮兽首吸引目光,但极少人能人注意到的是,屏风上还镂空地雕刻着一些画面。而这些连环画一样的画面所讲述的故事——殷商500年历史——恐怕没有观众能够注意到并且读懂。

  道具做到这个份上,到底有什么实际意义呢?“会有一份信任感,工作人员会感受到,观众最终也会感受到。”邱生说。而且《封神三部曲》道具制作中请来了大批艺术家、工艺大师和非遗传承人,木工则多数来自著名的“木雕之都”浙江东阳、安徽歙县。电影片尾字幕中呈现了壮观的工匠名单,其中人数最多的木工组多达上千人。

  尔善。

  男一号为何不是姜子牙?

  无论是《封神演义》还是后世衍生的作品,主角大多都是姜子牙。但《封神三部曲》则以周武王姬发作为主角。如乌尔善所说,在《封神演义》的故事里,只有姜子牙、纣王、妲己和姬发四个人物贯穿始终,其中姬发并不是故事的核心,只是在结尾武王伐纣的段落中才成为重要角色。

  《封神第一部》选择姬发作为主角,是希望以一条英雄成长的线索重新组织封神的故事。这是讲故事的视角问题,也是电影的类型化考量——一个青年成长的故事,更能让当代观众产生共鸣。

  李雪健饰演的姬昌见到姬发时,在商王身边当了 8 年质子的姬发已经长大成人,姬昌看到他腰间的家族玉佩才认出儿子,眼里放光,颤抖着说:“这是我儿子姬发啊!”姬发却冷漠回应:“我是殷商王家御前侍卫姬发。”

  此时,他已经将充满雄性气质的商王认作父亲。等到商王露出邪恶面目,姬发内心受到冲击,被商王囚禁在笼中的姬昌对儿子说:“你是谁的儿子不重要,你是谁才重要。”这句正中姬发内心的箴言,或许是整个《封神第一部》电影最重要的题眼,它穿越时代,像一记敲打,在当下的观众心中也能产生回音。

  即便只从第一部来看,剧本也已经为这个角色设置了丰满的成长弧线,他经历了身份认同危机,完成自我觉醒和精神弑父,在痛苦和纠结中最终决绝地与邪恶分道扬镳,在道德上回归正义,在肉体上回归家庭。

  乌尔善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正因为姬发在传统封神故事中戏份不多,反而留下了更大的创作空间。剧本改写了姬发与商纣王的关系,在传统故事中,姬发与纣王直到最后的牧野之战才初次相遇,但作为正反两派的一号人物,在戏剧结构中他们必须尽早见面。因此,编剧借用后世历史中的作为人质的“质子”制度,将姬发设定为从小被送到商王身边的质子,并且建立了他们精神上的父子关系,最后完成精神弑父的转变。

  乌尔善认为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一个核心,是对家庭与伦理的重视。他实质上将《封神第一部》的故事建立在两个家庭之上,一个是姬昌、姬发和伯邑考的西岐家庭,一个是殷寿、殷郊、妲己的殷商家庭。每个人都面临保全自己与保护家人的选择,善与恶的分界线,就是他们面对亲情和伦理的底线。殷寿弑父杀兄、心安理得,而姬昌则无比爱家人。商王杀了伯邑考后做成肉饼,逼迫姬昌吃下亲儿子的肉,这个经典故事被李雪健演绎得惊心动魄、催人泪下,塑造出一个慈悲为怀、爱子心切的姬昌。

  历代文献都记录了这个事件,说明虽然这个故事真假难辨,但其震撼力让历代史官都难以割舍。但不同文献和故事中解释的方法不一样,乌尔善给予的解释,符合他对一个父亲的理解:他不得不吃掉长子的肉,是为了保护还活着的第二个儿子。乌尔善说:“这可能才是一个伟大的父亲所做的事情。所有这些让我们感动的价值,我们电影里要表现的东西,其实都跟伦理和亲情有关。”

  最后一幕,姬发骑白马千里奔袭,穿越美轮美奂的旷野和麦田,最终回到故乡西岐,回到父亲身边。最终能够让人共情的也是亲情。其实,这与好莱坞的剧作模式不谋而合,好莱坞大片十有八九最终也将情感回归到家庭。

  《封神演义》故事本身并没有过于丰富的思想意义,也缺乏当代性的价值,通篇无外乎神仙斗法、神魔大战。乌尔善看中这个故事,是因为它处于中国神话与历史的交界地带,既有可以发挥想象力的神话色彩,又有商周之变真实历史的恢弘质感,他将二者嫁接,创造了他所称的神话史诗类型。而无论神魔交战多么热闹,他要表达的一切价值观和情感,最终都来自真实的人性。

  什么是中国的神话史诗片?

  《封神三部曲》执行制片人兼第一副导演孙晔是乌尔善的大学同学,两人合作了近 30 年。他记得最早是《画皮II》上映后,乌尔善第一次对他说起自己的一个梦想:把《封神演义》搬上银幕。《画皮II》在 2012 年获得了7亿多元票房,在当年的国产片中仅次于《泰囧》。那是乌尔善作为卖座电影导演的光辉起点。

  但乌尔善真正动念要拍《封神演义》,比那还要早十年,起因是嫉妒。2001年到 2003 年,《指环王》三部曲接连上映,乌尔善看了以后大受震撼,“很嫉妒,我说为什么这不是我拍的电影?”他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那时我有一个典型的心理习惯,看到一个电影特别好,就觉得这为什么不是我拍的,这种嫉妒的感觉特别强烈。”

  他当时就在脑子里琢磨了一遍,哪个题材能拍成中国的《指环王》?只有《封神演义》。《西游记》非常神话,但不是史诗,像个公路片;《三国演义》非常史诗,但不是神话。唯有《封神演义》既有神话色彩,又有史诗质地,可以满足他对“神话史诗”的热爱。

  那时乌尔善还在拍广告。他从小学画画,从中央美院附中考入中央美院油画系,退学后考进北京电影学院广告导演专业。他的志向一直是艺术家,拍广告只为了谋生。直到2007年前后,他不再想做艺术家了,目标明确地想做主流娱乐片导演,打算用10到20年时间投身这个领域。《封神三部曲》依然在这个规划之中。

  “他很有耐心。”孙晔说,“性格很平缓,情绪相对比较稳定,不是那种大呼小叫的人。之所以能按部就班不着急,还是因为我们有充分的准备。”

  在《封神三部曲》剧组,孙晔有个外号叫“表哥”,他要负责每天制作每天的通告单,让片场的每个人直到自己该做什么。这是一份巨细无遗的工作。

  当剧组撤离时,是距离开机漫长的 18 个月之后。通常如一部《封神》的体量,拍摄周期最多半年,而这次,乌尔善要同时拍完三部曲,拍摄周期精准地乘以了三倍。

  孙晔说,一年半的时间,意味着剧组的生活将从临时状态改变为日常状态。而这又是一个动辄上千人同时工作的庞大团队,吃喝拉撒的统筹难度相应加倍。当然,这些生活方面的安排,虽然可能也会影响电影质量,但毕竟是间接而可控的。三部连拍的超长周期带来的最主要挑战,还是在于拍摄的工序、预算等方面。剧组请来了一位重要参谋指点迷津,实际上,三部连拍的主意就是他出的。筹备期间,乌尔善到好莱坞拜访了巴里·M·奥斯本——电影《指环王》的制片人。巴里·M·奥斯本告诉乌尔善,《指环王》最重要的制片经验就是三部连拍,省下了很多钱。

  乌尔善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封神三部曲》是故事时间紧密衔接的三部电影,一些场景会在三部里重复出现,如果拍完一部,一两年后再拍下一部,即使场景没拆,也会变旧,“老房子翻新比毛坯房装修更难”。还有一个乌尔善十分看重的因素,就是演员状态的维持。电影里还有个扮演关键角色的小演员——演哪吒的武亚凡,拍摄时才一米出头,5 年后电影上映时,16岁的他个头已经跟饰演姜子牙的黄渤不相上下。如果不连拍,三部电影里的哪吒可能会是三张面孔。

  在《封神》宇宙里,主宰者不是商纣王殷寿,也不是周武王姬发,而是乌尔善。他可以胸有成竹地摆平一切麻烦的局面,但唯独左右不了市场。“你觉得可以吗,没让你失望?”谈及市场预期,他反问采访的记者,只有在这个问题上,他显得不那么笃定。

  在7 月10日的北京首映礼上,乌尔善半开玩笑地说,第二部正等着第一部的票房做后期。如果一切顺利,第二部也许明年能见到。

  作为一线商业大片导演,乌尔善的导演作品少得可怜,迄今只有三部:2011 年的《刀见笑》,2012 年的《画皮II》和 2015 年的《寻龙诀》。后两部分别获得了超过 7 亿和16 亿元的票房,都进入了当年国内电影票房前四位。他两次证明了自己赚取票房的能力,但没有新片上映的这8 年,国产票房已经跨入单片 50 亿的新时期,他还没有机会证明自己。

  虽然市场的偏好瞬息万变,但乌尔善却以8到10年的周期去做一个电影项目,这可能来自对电影品质的信心,但也确实是冒险。就连詹姆斯·卡梅隆也不确定,观众能否对他旷日持久的《阿凡达》系列保持兴趣。

  “我们从来没有摘桃儿,也没桃可摘,我们都是在挖坑,然后自己跳进去。”乌尔善笑着说,“等《封神三部曲》都上映了以后,可能这桃儿才丰收。”

  《封神第一部》剧照:龙德殿前战斗一触即发,姜子牙(中,黄渤饰)法力尽失,师侄杨戬(右,此沙饰)、哪吒(武亚凡饰)上前保护。

  《封神三部曲》的后两部还在进行视效制作,他的新片《异人之下》已经拍摄完成。上个月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他的《郑和下西洋》系列电影正式官宣,这是一个体量不亚于《封神三部曲》的项目,这一次的难度将是处理与水有关的内容。他对《中国新闻周刊》透露,他正在开发的项目还有一个科幻片系列、一个历史传记片,也有另一个神话史诗项目。“我做项目时间比较长,可能都会需要一定的周期。”乌尔善说,但在《封神三部曲》建立的基础之上,一切或许会顺利一些。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