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全球首款「北斗量子手机」,什么来头?

2022-09-21  科技狐  
加入收藏

前天,我们报道了全球首款「北斗量子手机」发布的消息,一位朋友在评论区留言想让我们科普一下,到底什么是量子手机。

所以为了解除这位朋友的疑惑,今天果子就来和各位聊聊量子手机是什么。

量子手机是个啥?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看过几年前一部非常火的谍战片——《潜伏》,当时这部剧的火爆,让「电话窃听」概念为大众所知。

*图片非《潜伏》剧照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电话窃听的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比如犯罪分子可以通过搭建伪基站,作为你与其他人通话时的中间层,从而无感知地窃听你的一切通话内容。

而前几天发布的北斗量子手机,就是为了解决通话窃听问题而生的。

它基于量子密钥分发技术打造,能够为正在通信的双方生成一个真随机的安全密钥,用于加密和解密彼此的通话、短信内容。

不同于传统伪随机或者固定密钥,量子密钥分发技术的结果不可预测,也就是上文中所说的真随机,所以破译难度非常高。

并且因为量子力学原理——对量子系统的观察,将会改变量子系统,所以即使有人能够巧合破译出量子密钥,那么通话双方也会第一时间察觉到有人在窃听,因为量子密钥内容已经被改变了。

由于量子密钥分发是一个通用的安全通信技术,所以它的适配性非常广,不仅能够支持常规的语音电话,即使是北斗短报文(所谓「卫星通信」技术)也能够通过它加密。

*图片来源 36Kr

然而从这其中也能看出,前几天发布的量子手机,并非是我们潜意识里以为的量子计算机,而是仅仅采用了基于量子力学原理打造的密码加密方法。

不客气地说,将它称为量子手机,而不是加密手机,纯属是在碰瓷众所周知的高性能计算神器——量子计算机。

当然,这也并非是手机厂商首次蹭量子计算机的热度。

量子手机早有先例

今年 7 月,中国电信就曾推出了天翼量子高清密话服务,用户更换量子 SIM 卡后,就能够使用天翼 1 号、华为 Mate 40E 等机型体验。

再远到 2020 年 5 月,三星也推出过一款 3700 元的量子手机 Galaxy A71 5G,同样是采用了量子随机数发生器的加密手机。

正因于此,朋友们大可不必觉得前几天发布的北斗量子手机多么厉害,在果子看来,它只不过是普通的量子手机附带了北斗短报文功能罢了。

如果想要体验量子加密通信技术的话,还不如买华为 Mate 40E 等一线厂商的手机,然后使用电信的量子密话服务更好。

说老实话,这些鼓吹量子加密通信技术的企业,一般都有意无意地隐藏了一个事实——只有双方均使用量子手机、启用量子通信服务,彼此之间的通信内容才会被加密。

不然和平常打电话、发短信没有任何的区别,那些企业只不过是在借用量子计算机的威名、制造隐私焦虑恰烂钱。

因此,就让果子来搞搞理性消费宣传,防止狐友们被忽悠。

不要被制造隐私焦虑

首先,对于普通人而言,基本不用担心任何电话可能被窃听的问题,如同手机不可能窃听用户说话一样,窃听通信的成本非常高,不会有人花大价钱搭伪基站窃听电话的。

并且目前比较常见的窃听案件,基本都是在通话的一侧放置实体窃听器,而不是在截取通话链接窃听。

比如我在你家里沙发后安装窃听器,之后你打电话、说话,我都能听得一清二楚,这点是量子加密手机也防范不了的。

这种情况建议报警

其次,如同上面所说,需要双方都使用量子手机、开启量子通信服务后才能加密。

对普通人来讲,使用成本非常高,这还不只是钱的事儿,你得让对方也用量子手机和你打电话。

一般来讲,如果你让你的朋友专门花钱买个量子手机和你打电话,你的朋友……可能你就没朋友了。

而和家里人打电话,啊……家务事也没有到需要担心别人窃听的问题吧,除非你是首富之子王少爷……

最后,想要保护隐私不被窃取,需要我们用户和手机公司双方的努力,如今移动互联网时代,数字信息能够泄露的隐私远远比打电话、发短信泄露的多。

作为用户,我们应当做到不下载来路不明的 App,不随便点击网页链接,防止手机中毒,把输入法的剪贴板权限关了,这点不只限于 Android,即便是 IOS、HarmonyOS 用户也要注意。

对于手机公司来说,积极修复系统漏洞,严格管理第三方应用的权限申请,以及最重要的一点——不要监守自盗。

只要用户和手机公司都能遵守以上几点安全守则,那么果子可以保证你的隐私基本不会出现泄露问题。

直接点说,果子认为完全不需要购买所谓的量子手机,靠蹭量子计算机名字造噱头的它,看着就一股智商税的味……

就算只看手机系统的话,一个小公司的系统安全也比不上苹果、华为这些一线巨头的安全性修复速度吧。

抛开量子加密芯片不谈,那款「北斗量子手机」中的「北斗」,也就是北斗短报文技术。

除了目前华为 Mate 50 系列搭载外,未来也会陆续出现在其他国产旗舰手机上,小米、OPPO、vivo 和魅族都不会少的。

所以,我们还是乖乖抱着手中的手机看爱造噱头的他们表演吧!

参考资料:

新华网;IT 之家;新浪网;知乎;维基百科;维科网;界面

编辑:契天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