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北京率先实现免缴人员“一站式”参保

2022-01-04  北京晚报  
加入收藏

“一次办好,非常方便。”近日,家住丰台区的宫女士在街道为孩子办理残疾人证时,同步办完了免缴人员参保手续。据了解,为方便免缴人员参保,市医保局与困难群体各主管部门密切配合,建立“联网通办”工作机制,在全国率先将免缴人员身份认定、办理参保、制发社保卡三个流程合三为一。这种“一站式”服务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北京率先实现免缴人员“一站式”参保

 

  优化流程

  参保办证一次完成

  市民宫女士的儿子患有先天智力残疾,不久前,她到所在街道为孩子办理残疾人证,收获到一份意外的“温暖”服务。

  “我了解到按照孩子的情况,可以享受残疾人的免缴待遇,办理残疾人证的同时就可以参保了。”宫女士说,在街道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她先在微信搜索“北京残联”小程序,为孩子进行身份认定,在确认无其他医疗保障后,同时办理了城乡居民参保手续。“非常方便,只跑一次,残疾证和医保卡就都办好了。”宫女士高兴地表示。

  据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改革之前,市民为了获得免缴资格,需要持相关资料到医保经办部门进行申请,比如说携带残疾人证、低保证明等材料,到医保免缴人员经办机构进行认定,可能需要往返跑几次。此次改革的第一步,是建立免缴人员数据库,打通了一些信息孤岛。医保部门从六个相关委办局获取了相应免缴人员身份信息,由六个委办局确定身份,汇聚到医疗保险经办部门。医保部门直接在城乡医疗保险系统中,为相关人员打上免缴标识,这部分群体再参加城乡医疗保险时就不需要缴费了。这个数据库的建立就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老百姓少跑腿”。第二步改革,是在全市免缴人员数据库的基础上,医保部门把服务前端延伸到基层经办的前端。这样,市民在申报残疾人资格或低保资格时,就会获取其是否愿意参保的信息。相关部门办理了残疾人证或低保证明等身份认定之后,会把相应数据信息推送到医保经办部门。医保部门获得这些信息后,在数据库中进行比对,为其自动办理相应参保手续。办理参保手续后,医保部门会把有关数据再推给人力社保局的制卡部门,进行制卡,通过邮寄的手段,发送到市民参保的社保所。这样,老百姓只要跑一次,不仅办好了残疾人证等相关身份认定,参保手续也完备了,减少了市民跑腿,实现一站式办理。

  精准对接

  部门联网街乡通办

  为市民带来便利的背后,是医保等相关部门细致精准的对接。据了解,2020年4月,市医保局先后两次来到大兴区,针对免缴人员在政策兜底、数据共享方面进行调研、论证。8月,市医保局会同市民政、残联等8个部门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个人缴费享受政府补贴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通知》。

  作为试点区,大兴区医保部门及时联系了区民政、残联等部门,按照政策要求先期进行摸排。依据居民一次登记,部门联网通办的原则,属地民政、社保等部门也是主动对接,尽快通知个人办理参保手续。在2020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集中参保期,大兴区累计完成13类免缴人员标识添加20461人,占全区参保人数的7%。在后续工作中继续沿着“部门联网、街乡通办”的工作思路,将免缴人员的身份认定、医保参保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兜底保障

  免缴人员应保尽保

  据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市已建立起免缴人员兜底保障机制,将符合城乡居民医保参保条件的免缴人员全部纳入参保人员信息库。信息不完整的免缴人员,在参保信息完善前发生的当年度医药费用可申请手工报销,确保不因部门间信息交换延迟影响待遇享受。将职工医保减员的免缴人员自动纳入城乡居民医保信息库,实现个人医保待遇无缝衔接。

  市级医保部门与市级各主管部门每月进行数据交互比对,将比对结果逐级下发至乡镇(街道、地区)。乡镇(街道、地区)督导便民服务中心补充完善参保信息及对未参保免缴人员进行有无医疗保障摸排。同时,市区两级定期梳理汇总免缴人员信息,健全台账,逐人核查,逐一动员,自下而上协同服务,自上而下精准督办,确保不落一人。

  去年以来,在医保等相关部门细致工作下,本市已建立起免缴人员存量数据库,形成2021年34.1万免缴人员数据信息,全面实现本市免缴人员应保尽保。

文/王歧丰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