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华为首次披露支付战略:不与支付宝、微信支付竞争

2022-07-18  第一财经  
加入收藏

在过去十多年中,当用户触达金融业务的第一入口从网点、银行App逐步转到手机上时,一个以微信支付、支付宝为首的移动支付生态江湖逐步形成。但在华为看来,支付技术的底层逻辑正在改变,这意味着诞生于移动时代的支付模式也将迎来巨变。

在近日的一场媒体沟通会中,华为支付事业群总裁马传勇首次向包括第一财经在内的记者披露了华为在支付领域的最新战略布局以及华为钱包的最新月活用户数量。“钱包用户已超过1亿。”马传勇认为,支付业务最终将成为华为构建鸿蒙系统生态能力与商业闭环的重要“基础设施”,而不是为了与现有的移动支付巨头竞争。

华为首次披露支付战略:不与支付宝、微信支付竞争

但目前不管是互联网巨头还是手机厂商在金融领域的业务已初具规模,此外,包括拼多多、携程、字节跳动、快手在内的互联网企业也在通过收购等方式获得支付牌照。未来不管对于哪家企业而言,拿下支付赛道都是一场“硬仗”。

为什么“下场”做支付?

华为介入支付赛道始于2011年,此前的定位更多是为上架华为应用市场的APP提供支付服务。2016年,华为应用内支付正式出海新加坡和阿联酋,同步开始推出银行卡支付、本地钱包、网银支付等产品。

但直到2021年拿下移动支付牌照,华为也并没有如外界所想的那样,高调介入金融市场。

此外,目前仍有不少人将华为支付误认为Huawei Pay。从定位上看,前者是经中国人民银行许可,由深圳市讯联智付网络有限公司提供的支付服务,依托华为钱包为管理入口,提供支付账户管理和支付服务的入口。而后者则是华为钱包与银联共同推出的手机闪付能力,支持NFC支付、银联二维码、 线上支付等支付方式。

对于“亲自下场”做支付,马传勇对记者表示,这是内部对鸿蒙生态的战略考量,要构建具有支撑性的平台能力,支付必然是最重要的板块之一。

“我们好多事情都是这样子,始终是以产品为主业,一个业务该不该做,取决于是不是华为所擅长的领域,我们现在只集中在能够做好的领域。”马传勇对记者表示,华为支付其实就是一个支付工具,是华为在鸿蒙体系下所构建的“根”能力,目前不涉足金融服务。

在他看来,鸿蒙可以打通手机、手表、车机等多个终端平台,但从支付底层技术的角度来看,却无法在物联网系统与移动系统割裂的背景下被快速复制、打通。

在华为对未来移动场景的判断中,新移动支付形态不需要通过打开手机相关APP进行“扫一扫”,而是可以通过手机、手表、汽车等任意一种终端完成,比如在出行场景中,华为手机用户在开车靠近加油站时,会收到一条附近加油站的消息服务,用户可自由选择油号、金额等,无需下车即可完成加油。

移动支付硝烟弥漫,谁能脱颖而出?

从目前移动支付市场的格局来看, 微信支付与支付宝已经占据国内支付市场90%以上的市场份额。

此外,随着金融融入到手机软件、硬件中,强大的手机原生体系已经催生出了以手机厂商为主的移动金融另一极。

比如苹果此前已拥有Apple Cash,Apple Card等金融服务。当苹果在WWDC2022官宣Apple Pay Later之后,美国版花呗Affirm的股价应声走低。因用不了多久,苹果的用户便可通过Apple Pay直接向高盛等金融机构进行消费贷款。

而在国内,能够提供这样服务的手机厂商并不在少数。

以小米的“天星金融”为例,打开软件后就能在首页看到不少有关借款的选项。而除了拥有贷款功能的随星借,小米还有Mi Pay的功能。在B端业务上,小米供应链金融还基于商业保理和融资租赁牌照,为线下店提供“米店融”产品,为上游供应商提供应收账款融资服务。

OPPO的金融牌照数量仅次于小米,除了成立专门的金融公司欢太数科,还拥有自营借贷品牌“秋贝” 、“欧享贷”等产品,覆盖小贷、商业保理、融资租赁等多个领域。

华为在强调不与微信支付、支付宝竞争的同时,其实在金融业务上也与其他手机厂商走了一条不同的路。

马传勇对记者表示,尽管外界对华为支付业务多有猜测,但目前内部并没有开展更多的金融业务计划,短期内也没有市场份额的目标。“显然,华为支付与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并不是竞争关系,本质上这项业务的推出不是为了跟其他支付做对抗。”

“交易流水费率是支付公司的主要盈利模式,但华为更看重的支付所带来的附加的价值,比如用户通过支付渠道进入可以反哺华为其他应用,从而形成对鸿蒙生态上的黏性。”马传勇对记者表示,微信支付与支付宝是服务于所有移动操作系统终端,而华为支付没有对标的对象,还是为了鸿蒙系统全场景覆盖,成为基础设施。例如智能手表上需要支付,车机(汽车)上需要支付,华为将会把支付功能设置到系统中,软件自适应可也以节省开发成本。

谈及金融业务的拓展时,马传勇表示,除了和银联等展开合作外,华为也正在推进数字人民币相关业务的速度。“2019年11月起,华为参与到数字人民币研究工作中,在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的统一指导下,投入到相关技术规范的编写和开发。”

相较于其他手机厂商在金融赛道的“激进”,华为显得较为冷静。

“支付本身是为了便捷,但便捷地反向就是安全,这一点内部想得很明白。”华为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三年前,银行机构没有一个月活过亿的APP,但华为消费者云却有多个过亿的APP,在没有流量入口压力的同时,华为还是国内头部银行的技术支撑者之一,对于金融业务其实并不陌生,但是华为一直没有涉足太多的金融业务,有着安全等因素考量。

但未来的支付竞技场,除了目前的选手外,还有拼多多、携程、字节跳动、快手等互联网厂商的加入,谁能在未来脱颖而出,考量的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能力。牌照、运营模式以及生态,对于任何一家厂商,一个全新的战场正在到来。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