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携程员工每周可在家办公2天:居家办公真的好吗

2022-02-16    狐度
加入收藏

文|和光

2月14日,在线旅游平台携程集团宣布,将在全公司推行混合办公制度。携程将于3月1日开始,每周三、周五,公司各事业部、职能部门可根据实际管理需求,实行或逐步推行1-2天的混合办公。携程方面透露,这次全面推广“3+2”等工作制,将覆盖该集团全部员工(约3万人),不分男女、不分值岗、不做薪资调整。

对此,不少网友表示感觉“很爽”,很羡慕别人家的公司,发出了“如何让老板不经意间看到这条微博”的呼声;但也有网友担心这样会让工作和生活更分不开。

居家办公真的利好员工吗?欧美公司是如何安排居家办公的?国内要推行居家办公,需要哪些制度安排?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些问题。

01企业和员工通过弹性取得平衡

有两个很有意思的对比。国内一些网友看到居家办公,首先想到的是会不会变成24小时待命,如果要加班,怎么算加班费。而美国一些上班族则是哪怕是降薪,也要居家办公。

去年7月,美国一家市场调研公司做了一项线上调查,这项调查显示,美国的白领非常喜欢居家办公。只要可以居家办公,一些人宁愿降低薪酬、少休假或增加工作时长。这项调查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只要能居家办公,65%的人愿意降薪5%。问卷里还有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让你居家办公,你可以放弃什么?人们回答这个问题时,答案也是五花八门,有人说可以一年不使.NETflix、社交媒体或者亚马逊,还有人说可以放弃联邦或地方的投票权。

居家办公可能会让员工的生活更加便利,但与同时,到手的工资也会变少,这是欧美国家一些公司正在发生的变化。2021年8月,谷歌对外宣布员工可以申请永久居家办公,得到批准后,薪水最高可能下降25%。

居家办公的模式原本就起源于欧美国家,一向重视员工福利和权益保障的欧美企业为何突然转向?令人摸不着头脑的减薪反映出的反而是欧美企业已经相对成熟的居家办公政策。

首先,员工拥有相当大的自主选择权。企业在推出居家办公时并非一刀切,而是设置了不同的模式。员工可以选择永久在家、一周几天在家的混合办公制,当然也可以来单位办公。不同的模式,也有相应的考核和薪酬方案。

像谷歌等一些公司做出的减薪25%的方案,针对的也是永久在家的员工。换言之,如果像携程一样,只是一周选择几天居家,那薪酬不会有变化。这种动态薪酬方案综合考量的是员工家庭所在地的税收政策工资水平和生活成本。我们用更加清楚的例子来说明就是,如果选择在北京居家办公,就按照北京的薪酬水平;如果回到自己的小县城,那就按照当地的水平。不只谷歌,Twitter、Facebook、Amazon等公司采取的也是类似的政策。

具体到每天的工作时间,员工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安排与公司协商。有的公司甚至允许员工上午带孩子,下午、晚上才工作。

从这就能看出,企业和员工通过弹性工作制取得平衡,企业通过科学、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保障员工的选择权,是居家办公能顺利推进的第一步。

其次,从考勤方式来说,公司一般会要求员工在工作时间随时待命,办公软件处于在线状态,最终结合工作成果综合考核。

疫情以来,对于大众普遍抱怨的工作和生活的界限被打乱这一问题,有些公司也采取了一些暖心的小方法,比如给员工发送一小时午饭时间的日历提醒、额外安排一天的自由休假时间等。企业和员工在博弈的过程中,员工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减少薪酬来换取生活便利,企业则减少了相当一部分成本。当然,这离不开法律的保障。

2016年,荷兰立法要求保障劳动者自由选择劳动场所的权利,其中就包括居家办公。法律要求劳动者向企业提出居家办公申请时,企业可以拒绝,但是必须要以书面的方式进行解释。2020年1月,芬兰也颁布了类似的法律。

02 改变意识,健全法律,改革企业管理模式

在携程之前,国内大部分上班族对于居家上班的切身感受几乎都来自于疫情。2020年2月3日,也就是部分企业开工的第一天,全国近两亿人开启了“云办公”。虽然因为国内本土疫情很快就被控制,我们很快就结束了居家办公,但这一模式的优劣也引发了广泛思考。

站到社会的角度,要推行居家办公,不啻于打破一个旧的社会系统模式,塑造一个新的社会生态系统,这需要个体、企业和政府改变意识、健全法律、改革管理模式。

虽然对于居家办公,上班族也有这样那样的抱怨,但总体上大部分还是乐于拥抱这种新模式的,但是企业管理者显然不这么想。有的企业管理者认为居家办公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工作质量下降,也害怕企业文化会被稀释。在疫情里短暂的居家办公期间,不少企业还趁机取消了员工的交通补贴、餐费补贴,变相降低劳动者福利,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员工的抱怨和不满。这就相当于在员工和企业管理者挑起了一场信任危机。

这背后就需要企业管理者和员工都转变意识,抱着双赢的思维,探索出一套适合居家办公的企业管理模式,通过妥协、协商达成一致。

在企业管理模式方面,国外一些企业的做法都值得借鉴。比如,日本一些企业把交通补贴转化为在家办公补贴,用于支付居家办公产生的水电费、仪器设备等费用,不仅合理而且更人性化。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从法律上保障二者的合法权益。以网友最关心的加班、24小时待命为例,我国《劳动法》对于劳动者每天、每周最长工作时间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居家办公必然会带来工作时间和非工作时间的模糊,这会不会导致员工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一旦发生工伤,又该如何界定?这些都需要法律进一步明晰。

有研究认为,疫情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意识到,居家办公可能成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德国等国家开始讨论通过立法来确保国民在家办公权;在美国,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放开,很多企业为了吸引员工重返办公室,推出了很多政策,比如举办派对、准备礼品、提供免费午餐和儿童日托,甚至是免费瑜伽课,不过这些政策还是没法对抗居家办公的魔力。

如今携程面向全公司推出“3+2”混合工作制,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将是一个很好的观察样本。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