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卷起来了!5月以来多只权益类基金主动下调管理费

2023-05-31  和讯网  
加入收藏

5月以来,已有包括工银银和利混合、聚利混合、国融融泰混合等在内的多只权益类基金主动宣布调低管理费年费率,有的从1.5%下调至至1%、也有的从1%左右下调至0.6%甚至0.3%,托管费年费率也同步降低。

此外,近期招银理财发行的首只净值低于1元不收管理费的类公募基金,一时间也成为行业焦点。

去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意见》,鼓励证券、基金、担保等机构进一步降低服务收费,基金降费逐渐成为趋势。但此前降低管理费率的基金以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型基金为主,近期主动权益类基金频频调低费率,在行业和投资者内部引发热议。

主动权益类基金扎堆下调管理费

5月30日,国融基金发布公告称,旗下国融融泰灵活配置混合基金将下调管理费,由此前的1.2%/年下调至0.6%/年,修订更新后的管理费率将从6月1日起生效。

对于下调管理费的原因,国融基金在公告中指出,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投资者的投资理财需求,降低投资者的理财成本。

无独有偶,近期多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先后密集下调基金费率,引发广泛关注。

5月24日,中信建投基金旗下两只偏债混合型基金中信建投聚利混合、中信建投睿溢混合双双官宣下调基金费率,其中中信建投聚利基金管理费率由1.5%下调至0.3%、托管费率由0.2%降至0.1%,中信建投睿溢基金管理费则由1%下调至0.3%、托管费率由0.1%继续降至0.05%。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只基金此前都是由保本型基金转型而来,基金转型后也因产品在保本期结束前绝大部分固定收益资产到期等原因经历了规模的断崖式下跌。从业绩上来看,这两只基金2022年、2023年以来的回报在行业中都处于垫底水平,目前已经沦为迷你基金。

国融融泰的情况也与此相似,该基金今年年内净值已经下跌了15.05%,成立以来亏损幅度达到28.46%,近年来的业绩在行业内一直处于末流。最新规模仅剩不足400万元,与基金成立时的7.67亿规模不可同日而语。

除此之外,5月26日工银瑞信旗下2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也公告将调低基金费率。其中,工银银和利混合基金的管理费年费率由0.5%调低至0.4%;优享混合基金的管理费年费率由1.5%调整至1%,托管费年费率由0.25%调整至0.2%。

在公告中,工银瑞信表示下调费率的原因在于“满足投资者的理财需求,降低投资者的理财成本”。

产品亏损“零管理费”,基金费率卷起来了?

基金下调管理费率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去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意见》,鼓励证券、基金、担保等机构进一步降低服务收费,推动金融基础设施合理降低交易、托管、登记、清算等费用。

在政策的鼓励下,已经有不少基金早就开始了降费率模式,但此前多是以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为主。5月以来主动权益类基金频频采取动作,引发行业和市场关注。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以主动权益类基金为例,目前还是1.5%的管理费率为主流,其中普通股票型基金中管理费率1.5%的占这类产品总数的93.71%(份额分开计算,下同),混合型基金的占比也达到66%。

事实上,近期基金费率的话题屡屡被提起,关注度也是相当高。就在几天前,招银理财推出了一款权益类公募产品,当累计净值低于1元时暂停收取固定管理费,也一度引爆市场。

具体而言,该产品和公募基金一样,采取的是固定投资管理费,费率为1.5%/年,但如果日累计净值低于1元(不含)时,从下一自然日起暂停收取固定投资管理费,直至净值高于1元(含)后再恢复收取。

虽然这种操作并不等于不收取管理费,但也是明确规定将产品管理费与业绩捆绑起来,打破了公募基金原有的旱涝保收模式,因此被视为行业的“搅局者”。有大型公募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这类产品的面世“肯定对基金公司造成了压力”,但他也表示,管理费模式创新是大势所趋,公募行业近年来也做了不少尝试。

举个例子,2019年首批6只浮动费率公募基金集中成立,如今市场存续收取浮动管理费的基金产品早已超过百只,未来不排除有更多这类产品出现。也有业内人士指出,预计未来将有更多基金公司调整费率,“作为机构投资者,只有将持有人与管理人的利益深度绑定、建立利益趋同机制,行业才可能走得更远”。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