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主流物联网的三种商业模式,你知道吗?

2023-02-03  51CTO  chris han
加入收藏

 

物联网平台典型商业模式

人们对物联网云平台功能的印象还停留在设备连接管理、设备信息管理、App应用开发、数据分析等。物联网云平台是一款提供丰富功能组合的商业软件产品,本质上是一种资源,或者称为一种服务,国内的云平台还只停留在虚拟主机的硬件云阶段,虽然有很多宣传云平台软件的资料,实际应用案例却少得可怜。

物联网云平台需要根据企业所属的行业的不同、经营管理方向不同,做出不同的解决方案,采取不同的商业模式。业界实际已经产生了3种主流的物联网平台商业模式。

模式一:按基础资源的使用收费

此模式营收主要由两部分构成:

1)按照设备连接数量、设备连接时长、消息数量、消息流量进行收费,属于设备接入层带来的收益;

2)在完成设备接入的基础上,对客户使用云服务、人工智能、安全服务等增值产品进行收费。

通用型的物联网平台大多采用此种模式,由于其背后大多是云服务厂商,物联网平台是公司扩大云产品使用量和扩大连接场景的一种手段,最根本的目的还是增加对云的消耗。

因此,参照业界已经有成熟的公有云收费模式,这种情况下的物联网平台收费相对是标准化、公开化的,比如阿里云IoT就已率先公布了平台上各项资源的计费方式,具体标准都可以在其官网查到。

典型厂商:阿里云、华为云、微软Azure IoT平台、腾讯云、青云QingCloud等。

模式二:按平台及软件产品的授权收费

采用此种模式的企业以打造品牌化的平台产品为主要目标,在运营中常常基于自身标准化的平台,为客户做对应的定制化开发。他们通常对某一类或几类场景应用尤为擅长。

获取营收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1)根据业务需求、工作量评估开发成本,向客户一次性售卖平台产品;

2)提供定制化的平台之后,与客户一起运营,在运营中再进行分成,比如按照设备点位数量、按照每个接入固定收取一定费用等方式。

此外,咨询服务往往也是平台厂商对外提供专业服务的重要方式之一。

典型厂商:PTC ThingWorx、Arm Pelion等。

模式三:按软件+硬件解决方案的形式收费

投身物联网平台建设的企业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传统硬件企业,他们认可物联网平台的价值,但是仍然认为需要依靠传统硬件生意来支撑平台的运营,因此不纯靠平台获取营收,而是以软件+硬件一体化的模式提供解决方案。

另一部分软件企业,长期以来发展了在硬件层的生态合作伙伴,提前完成了硬件的对接测试,虽然同样选择以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的形式提供服务,但平台占据营收的主要组成。

综合来看,这类模式下的营收由三部分组成:

1)硬件费用,除去企业可能存在某种自有硬件产品外,其他硬件来自于预先对接并测试好的其他厂家的产品;

2)基础平台费用,相当于软件的授权;

3)对接费用,眼下很多物联网项目并不是理想的直接连物的方式,而是需要平台与很多现有的第三方系统进行对接,此时企业往往根据系统的开放程度、协议的规范程度、需要对接的点位数量进行评估,具体报价是以需要投入的研发费用作为参照。

典型厂商:丹东华通、机智云、云智易、特斯联等。

物联网平台何时盈利?

根据物联传媒以往的市场调研,一些业界比较典型的物联网平台创企2019年的营收规模普遍能达到千万级别,但他们更强调目前仍没有实现平台真正的市场价值。

这是因为,在物联网迅速发展的进程中,率先感受到明显收益增长的是感知层,包括传感器技术成熟后成本持续走低,通讯模组出货规模持续走高,而平台层因为对物联网市场碎片化、用户需求分散化的特点感受更深,相对来说是一项长期的过程。

而且现在大量设备没有实现联网,没有接入到平台体系,以及平台连接设备之后在数据分析、业务使能方面还有极大的发挥空间,未来势必还有更大的价值。

所以这段时间以内,先活下去很重要。

平台企业也有一套标准化的生存指南,例如深耕细分行业、建设标杆案例、选择性进入新的增量市场、发展行业生态伙伴等。

如同毛泽东的那句诗: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数百家从事物联网平台的企业,虽然暂时没有风光无限,但面朝未来,看到的是物联网平台将成为连接底层硬件和上层应用的关键桥梁,成为有规模、成本低、使用便利的软件基础设施,想必也会更有信心走下去吧。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