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1万亿元特别国债发行 为四季度和明年的经济运行打基础

2023-10-25  新京报  
加入收藏

10月24日,据新华社报道,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增发的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集中力量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弥补防灾减灾救灾短板,整体提升我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增发国债和2023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的决议,明确了上述安排。

据悉,增发的1万亿元国债将作为特别国债管理,增发后,我国财政赤字将由3.88万亿元增加到4.88万亿元,预计赤字率将由3%提高到3.8%左右。

1万亿元特别国债用于灾后重建等 赤字率或提升至3.8%

具体来看,此次增发的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今年拟安排使用5000亿元,结转明年使用5000亿元。

据财政部介绍,资金将重点用于八大方面: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防洪治理工程、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其他重点防洪工程、灌区建设改造和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行动、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受灾地区等高标准农田建设。

今年以来,我国多地遭遇暴雨、洪涝、台风等灾害,地方灾后恢复重建任务较重,近年来,各类极端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对我国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此前的8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也研究部署防汛抗洪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提出“加快恢复重建”“进一步提升我国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中央审时度势,实事求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做出预算调整,打破3%赤字率的束缚,充分利用了我国较大的中央财政空间。事实上,在1998年面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暴雨灾害时,我国也做出过预算调整。

回顾历史,我国自1981年恢复国债发行以来,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民生改善、金融创新等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

但与一般国债有所不同,特别国债的“特别”之处在于其基于某一非常时期,且基于一种特殊需要。

过去,我国共新发了三次特别国债,分别是1998年、2007年和2020年,其中,2007年发行的部分特别国债在2017年到期后开展了6964亿元续发行。

1998年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主要用于补充因受亚洲金融危机冲击的四大行的注册资本;2007年发行的1.55万亿元特别国债,则用于向央行购买外汇储备及中央汇金公司股权,成立中投公司,当时的大背景是外汇储备激增,此举主要为抑制流动性被动泛滥的压力;2020年发行的1万亿元特别国债,主要用于地方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相关支出等。

发行特别国债有利于扩大总需求 为四季度和明年经济打好基础

可以发现,前三次特别国债的发行均“事出有因”,那么,此次特别国债发行意欲何在?将产生哪些作用?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温来成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此次中央财政增发1万亿元特别国债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今年河北等地的洪涝灾害较为严重,一些地区的确要进行灾后重建,同时,地方也有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需求,这些都需要资金支持,而增发国债能满足资金需求;另一方面,灾后重建的项目大多是工程建设一类项目,这些项目能拉动地方投资,还能带动消费,成为地方经济增长的有效抓手,当前及明年的经济也需要这样的增量。

罗志恒表示,发行特别国债有利于扩大总需求,推动经济持续向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总体持续恢复,但总需求不足、微观主体信心不振等问题依然存在,增发国债有利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总需求,为四季度和明年的经济运行打好基础。

罗志恒进一步表示,发行特别国债还有利于提振信心与预期。“一段时间以来,信心不足制约了微观主体经济活动的扩张,影响了投资和消费,当前,增发国债超出市场预期,释放了政府稳定经济增长的信号。”

此外,罗志恒还认为,此时发行特别国债有利于增加可支配财政资金,更好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利于优化债务结构,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今年以来,受制于房地产市场总体低迷等,土地出让收入继续大幅下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持续负增长,制约了财政支出的力度。同时,从债务管理看,增发国债后赤字增加并转移支付给地方政府,不仅缓解了地方财政压力,还优化了债务结构。”

关键词:国债      点击(7)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国债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