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实践中,有两种看起来比较类似的想法,第一种是怕错,第二种则是怕错过。从危害性的角度来看,显然第二种想法比第一种想法的危害性高很多,因为如果怕错,那么可以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做就放弃了机会,也保住了本金;而怕错过,则会让自己慌不择机,极有可能为资产支付过高的价格。
进入股市的人,怕错的情况反而相对比较少,都想来赚钱,都觉得自己无所不能,而基于人性的贪婪性、懒惰性(不会深入去思考),怕错过的思想尤其多。
如果在市场中栽跟头,那么还会处于“怕错”和“怕错过”两种心态之间,这其实跟“怕错过”是半斤八两,谁也不用嘲笑谁。
“怕错过”思想的根源是什么
首先我们看看“怕错过”的根源,总结来看,有以下几个源头。
第一,是没有被意识到、不受控制的贪婪。贪婪之心人皆有之,但是贪婪需要被控制,否则几乎肯定要出问题。贪婪也会让我们为想象中的收益流口水,自然而然就产生了“怕错过”的念头。
散户之所以容易被收割,核心在于能力有限,但是欲望又是无限,有限和无限的矛盾会让人们变得很脆弱。巴菲特和芒格的最大优点,就在于他们深知自己的能力圈、并且始终停留在自己的能力圈里。
第二,是分不清现实性和可能性。“错过”是一种事后的评估,自己原本有某种机会,但是没有引起重视,导致没有能够获得相应的收益。是否错过需要等待事情尘埃落定的时候才能确定,没有人能够未卜先知。
由于事情还没发生,“错过”只是一种可能性,涉及到可能性,就需要概率计算。但是如果搞不清现实性和可能性,就容易把那些想象中的“错过”当作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对于未来,没有什么板上钉钉的事情,一切都是可变的。
第三,对于害怕错过的事物没有充分的了解。理性要求我们找证据、算概率,“怕错过”的“怕”则是一种感性的反映。没有了解就会让人惧怕,如果知道原理、知道这个要错过的事物是什么,那就会发现其实也没什么。
回过头来看,我们的人生都会错过很多的东西,事后的反悔没有意义,既然如此,那么事前的担心和害怕又有什么意义呢?
第四,外部环境的影响和推波助澜。在实际行动中,我们不能将所有的问题往自己身上推,王阳明说“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知之所在便是物”(我看到的第三句都是“意之所在便是物”,从词句和意思演进来看,“知之所在便是物”也挺合适的),思想的落脚点常常在物上,外物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
市场中很多声音,常常会营造一种“会错过”的氛围,而每个人都有被群体思想影响的本能。就跟销售一样,很多销售策略都有兜售焦虑的倾向,股票市场的声音,也常会传播焦虑。
人们在焦虑中,往往会失去判断力,买一些没必要的东西。
怕错过的人,往往会错过更多
我前段时间的读《芒格之道》笔记,1989年芒格的讲话,引用了托马斯·卡莱尔的一句名言:“与其为朦胧的未来而烦扰忧虑,不如脚踏实地,做好眼前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