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在一线城市养老,需要花多少钱?

2023-02-26  虎嗅APP  
加入收藏

出品 | 虎嗅青年文化

作者 | 渣渣郡

本文首发于虎嗅年轻内容公众号“那個NG”(ID:huxiu4youth)。在这里,我们呈现当下年轻人的面貌、故事和态度。

面对一代人晚婚晚育的问题,家里的长辈想必已经从各个角度,对大家进行了一波波鞭辟入里的说教。

估计很多对话,都是从“不结婚、不生孩子以后谁养你”展开,最终以“老了跟朋友一块,去养老院不就得了”结束。

年轻人这种只要攒够了钱,就能体面养老的想象,很像是《小时代》的老年版复刻。

这种期望,放在现在的商业社会里,好像显得非常容易,就像是去超市买菜那么轻松:行动不受限的时候,可以采取居家养老,从社区请来第三方机构打理生活;等行动不便的时候可以去养老机构,安度晚年...

但,养老这件事真的这么容易吗?

北京民政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17日,北京市有582家养老机构,提供了11.3万个养老床位。

对于很多想去养老院的老人来说,像位于城区、硬件设施好、价钱便宜的北京第一社会福利院这种公办养老机构,自然是安享晚年的上佳之选。

但自从2015年2月北京市印发《关于深化公办养老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规定“公办养老机构只接收4类优抚对象(特困、五保对象中的老年人,80岁以上经济困难的孤寡、失能老人,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老年人,重要贡献的失能高龄老人)”后,有去养老院需求的老人只能去市场上非公办公营的养老院解决。

与公有公办养老院的福利性质不同,市场上的养老院遵循房地产规则。

这意味着,大众能选择到养老院,价格都会比公立的贵不少。

养老院价格主要由床位费、护理费以及餐费构成。

北京养老院的餐费大概是一两千元/月,饮食构成一般是三餐两点,其中区别由食材的精细程度和用餐方式决定,比如半自助的就要比份饭贵点。

去年12月,北京香山附近一间养老院的食谱

护理费用由护理级别决定。

虽然各地有各地的标准,但评判核心都是基于年龄、自理能力、精神状态、感知和沟通能力、健康风险及照护难易程度的不同而决定。在北京地区的养老机构,如果失能老人需要请一位1对1的护工照顾起居,每月至少要为此花费8000元左右。

床位费受所处地段以及装修档次影响。

找养老院就有点像挑酒店,闹市里福利用地不好找,能找的又太贵。所以一般来说,大空间、装修好的养老院都相对远离市中心。

这一点最能体现在日常活动安排上,远离市区的大型养老院一般拥有很多公共区域,可以布置很多集体活动,而在市区内的养老院囿于空间紧张,活动种类并不丰富。

医疗资源的丰富程度对养老院价格有较大影响。

比如近三甲医院的养老院一般价格较高,而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希望老人住进医疗能力强的养老院,最好是小病不折腾,直接可以在医院解决。为了解决这一需求,现在一些高级的养老机构自己本身就是一间二级医院。

北京石景山地区一间养老院的活动表

装修也影响价格。

有些传统的养老机构保持着原始的形态,就像是农家乐,看了就觉得不太行。但大型的养老机构,就会请专业团队设计整体风格,布置各种适老设备,给人感觉考虑的很周全。比如他们考虑到一些老人可能眼睛花,就用大色块对门廊进行区分,方便他们找到自己的屋。

这些区别最终会在床位费上得到体现。

市区外一间全环境适老装修、医疗配套设施齐全、活动空间宽阔的养老院床位月费,大概是住在西城区的传统养老机构单人间半自理老人月费的3倍,是同等条件下郊区养老机构月费的5倍。

在高额的养老费用之外,很多高端养老院都设立了高额押金,动辄六位数起步,并以房费、护理费折扣为优惠手段,吸引消费者缴纳更高的押金。

北京石景山地区一间高端养老院的价格

如果将体面养老定义为老了有独立空间生活、有人照顾、能在充足的物质条件下平静地走完一生,那么这份体面的代价将是月费1万元以上,与之相对的是2020年北京养老金平均水平为4157元。

这一差距也能在北京市民政局历年来的公开数据中得到体现,2022年7月27日北京市民政局发布的《二0二一年北京市社会建设和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数据显示,在2012-2021年这段时间里,虽然北京养老床位变得越来越多,但是养老床位的入住率始终在40%左右浮动。

数据来源:北京市民政局官网

虽然现有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人的养老意愿还是居家养老,但一个更现实的问题是,按照此前政府公布的平均工资数据推算,大部分北京退休居民的退休金,都不足以点亮去企业级养老院的选择键,在没有选择能力的情况下去谈需求,就像是另一维度的何不食肉糜。

“虽然好多人说入住率不高,是养老院需要加强服务,但我觉得主要原因还是太贵了,在我观察里,住私立养老院的老人一般经济状况都不错。”今年刚刚给家人换完养老院的许先生这样表示。

许先生在2020年初为家人找养老院时总结的一张情况表

承载经济压力的不仅仅是消费者,也是养老院院方。

在北京海淀北部经营一间养老院的李女士告诉我,现在国家给补助,经营养老院还有薄利,但如果有一天不能给了,那这生意还能不能做下去就真说不好了。

“主要是这年头成本太高,我们养老院造价400万,目标就是服务老百姓。运营成本除了土地租金35万一年,最大花销就是人员工资,得占整体运营费用的三分之一。”李女士表示,“利润率最高的不是床位费,是养老耗材和生活用品,比如约束带、尿垫这种。”

2016年9月21日,在河南郑州的一间养老院,两位工作人员正为老人换纸尿布、按摩、翻身。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体面代价的背后,是未来真实的养老压力。

对于独生子女而言,祖辈的养老由父辈承担,就算是去豪华养老院,也可以由孩子均摊。

但随着老龄化大幕缓缓降下,父辈衰老,独生子女一代必定需要独立面对父辈养老的问题以及自己的未来。

诚然,随着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面对衰老和失能,独自养老的人们还可以通过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等方式,聘用第三方机构的护工来实现暮年的幸福。

不扯AI机器人介入养老的可能性,单说近期实现幸福养老目标的前提,是需要源源不断的劳动者和活生生的人。

而现在,人成了问题。

一位北京83岁老人今年2月份的养老院账单

缺人的问题,在北京养老市场变得愈发严重。

2017年,北京市60岁以上退休老人为333.3万人,人民政协网在文章《北京市养老护理员数量》一文中指出:

“目前北京养老护理员约有7000余人,按照北京市老年人口计算,缺口大概为2.3万人。”

2023年,北京市60岁以上退休老人为429.9万人,北京市人大代表安丽娟在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上表示:

“北京市现有敬老院570多所,养老驿站1000多所,现有护理人员3000多人,现在缺口10多万。”

造成养老人员缺口的主要问题,首先是工作性价比太低。

据养老院院长李女士回忆,1997年时,老百姓觉得北京遍地是钱,爱跑出来讨生活,但随着生活成本的激增、农村政策的向好,像护工这种辛苦的工作,就不太有性价比了。

展开来说,目前北京的养老护工大概分为三类:

第一种是家庭养老护工,类似于俗称的保姆,大多是养老消费者通过亲朋介绍或是中介招聘来的。一般来说,都是老人家庭提供吃住,主要工作内容是买菜做饭、助浴擦身以及精神陪护。

工作时间视家人而定,如果周末孩子回家,他们则能歇息一下。如果不能,那就是7x24小时的陪护。他们的工资视老人的自理能力在4000-6000元左右浮动,逢年过节有不定期奖金。

第二种是养老驿站的护工,其工作内容和家庭养老护工大差不差,只是时间上的差别,12小时的工作薪资大概在3500-4500元左右,如果能照顾更多的老人、工作更长的时间,则会获得绩效奖金。

第三种是养老院的护工,工作内容相对繁重,存在一看多的情况,工资视能力、劳动时长、劳动难度以及照看数量而定,在4000-7000元左右浮动。

从劳动保障角度来说,由于照顾老人翻身行动是个体力活,所以他们很多人都患上了腰椎疾病。但遗憾的是,对于他们的保障并不充足,第一类护工的保障最少,有的跟雇主之间连合同都不签,更别提保险了。第二种和第三种护工,虽然会和公司签订合同,但五险一金普遍出于自愿因素没上。

在走访护工时,谈及不要五险一金的原因,很多人给出的理由都是基于想多挣钱、感觉五险一金没用而做出的决策。

而之所以他们会做出这些决策,是因为护工这个从养老产业宏大视角下看起来很重要的工作,更像是一份“无可奈何”的营生。

2021年4月16日,河南鹤壁,在河南省淇县朝阳仁爱康复养老中心,淇县朝阳仁爱康复养老中心,护工正在帮长期卧床的老人坐上轮椅,洗漱干净。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据李女士介绍,她养老院里的护工80%以上都是45岁以上,大部分是来自陕甘宁地区的农民,文化水平不高,相对稳定。

这一画像是北京护工的缩影,据2018年北京市护理工作者协会不完全统计,北京市护工学历在初中及以下的人数占40%-50%左右。

一位45岁的天水护工告诉我,之所以选择养老这份工作,是因为相比较家政清理要轻松些:“照顾老人总有个坐着的时候。”

我又问她,那你为啥不做带娃保姆呢,感觉这活跟护工差不多,但挣得多啊。她回答:

“我娘娘,才不是,照顾小孩外家都盯着呢,又要学历,又要形象,事多着吧?照顾老人事少,算轻松的!”

在生活中,我们总能听见亲戚朋友对保姆的抱怨。

这样的抱怨背后,藏着的是人民群众对高素质护工的需求,或者说是对养老产业一线服务的升级。

那么那些本该成为养老行业升级的中坚力量,那些学相关专业的学生都去哪了呢?

“留不住,我这之前来过一些专业学生过来实习。”李女士回忆,“你像我们这种私企养老院,基本上都是压缩成本,读过书的年轻人都想要平台、要机会、要职业发展,但我们这种小企业给不了,一线就是干活,大的又有限,坑就那么多,所以大多数不是转行政就是不干这行了。”

李女士还提到,现在来应聘的应届生大多数投的都是管理岗,但他们缺乏经验,一线护理经验比不过老护工,理论知识对企业发展也是纸上谈兵,根本无法胜任。

另一位目前在北京石景山区某养老院做销售的养老专业毕业生告诉我,大部分同学不看好养老这一行业,都转行了,而自己决定做销售,也是希望多赚点钱。

2017年11月6日,毕业于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老年护理专业的徐永芳正在养老院照顾老人。她所在的班级是天津首届老年护理本科班,当时班里有四十多名学生,而毕业后真正从事养老行业的同学仅不到20%。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影响年轻人进入养老一线行业的原因,还有一层是因为职业歧视。

在过去,大部分人会将这份工作视为出卖体力的廉价工作,是可以随时替换的零件。这种过去普遍存在的职业污名化,正让我们自食恶果。

虽然国家在近些年来,为了提高养老护工的职业地位和劳动报酬推出了不少好政策,但在具体实施上,还存在进步空间。

比如2021年1月1日施行的《北京市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实施办法》为养老护理岗位设立了500-1500元的月度奖励津贴,对在养老机构内签订劳动合同或劳务协议(含劳务派遣协议)、专职从事养老护理服务且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养老护理员,经民政部门核实后,直接发放给养老护理员本人。

但一些护理员对此忧心忡忡,一方面是有些人没签订劳动合同,另一方面是他们担忧自己文化水平不足,没有时间复习,怕没时间考证。

2022年6月25日,广东东莞,2022年东莞市“南粤家政”职业技能大赛上的养老护理员考试。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上面提到的这些问题,只是老龄化社会序章里的几个小小标点,是一场漫长的病痛,它关于钱,关于人,也关于观念。

面对家庭结构的缩小、一代婚恋生育观的变化,养老问题终会像一朵乌云,慢慢飘到每个人的头顶上。

在这篇文章开始之前,我问我的家人,是不是有钱就能体面养老了?

她告诉我:“要是有钱就能养好老,那也太容易了,这里有很多钱以外的问题,没有答案。”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虎嗅App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