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之际,“降薪”、“裁员”等传闻在公募基金行业持续发酵。
昨日,一则关于“公募基金经理薪酬或将封顶350万元”的词条,在收盘后一度登上热搜榜单,随后热度稍有降温,截至发稿时已从热搜榜单退下。
财联社记者了解到,该传闻早在前年开始流传发酵,流传版本几经变更,从封顶5000万元,再到封顶1500万元、1000万、500万、360万,随后降至350万元。随着不同版本传闻流出,有市场观点称,这将是公募行业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薪酬改革。
除了限薪以外,“变相裁员”、“降薪”等与行业出清的传闻近期在市场频频发酵。这背后,业内人士分析,基民投资获得感不高的行业痛点不容忽视,此外,加快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公募基金公司面临自我革新的需求,或出现阶段性行业出清。
“公募基金经理薪资封顶”登热搜
前述基金经理限薪传闻引起市场广泛讨论。“基金经理的工资收入应该与他当年负责的基金收益情况挂钩。”有网友对基金经理在基金不盈利的情况下仍可收取管理费提出质疑。
也有市场人士强调,重要的不是降薪,而是将收入与基金业绩挂钩。还有网友则认为,不需要封顶,而是要对收益好的基金经理多给佣金,反之则多扣。
此外,一张昨日在网上流传的聊天截图称,某基金公司投资部改革,基金经理减少,基金经理将从投资部和研究部挑人组成自己的基助团队;同时,研究部旗下的两个组将被合并,以精简人数,开除周期研究员;待遇上也可能采取降低薪酬,提高奖金弹性。
财联社记者经过核实了解到,这是早在2020年流传的一则谣言部分内容,彼时,谣言中提到的基金公司已回应上述消息为不实传闻。
事实上,类似的传闻近期在基金行业四起。周二,据界面新闻报道,北京某头部公募开始裁员降薪,“研究员底薪立减25%,基金经理立减30%,24年1月份生效”。该报道称,投研条线,每个组都有10%的常规优化名额,按照年底业绩完成度选择投研人员。
而早在节前,就有网传消息称,“公募基金行业出清开始了,江湖传闻某某基金变相裁员”,并点名兴银基金。随后,兴银基金回应称,公司没有成立传闻中的再就业中心,也没有过传闻中的考核方式,公司充分尊重每一位员工的劳动成果,“传闻肯定是不实的,其传播也构成了对兴银基金的造谣诽谤,严重损害了公司声誉,我们也保留采取法律措施的权利。”
“限薪”、“裁员”传闻为何频现?
传闻四起的背后,有业内人士认为,基民投资“获得感”待提升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近年基民投资获得感不好,这是行业的痛点,市场情绪也会被影响,与降薪、限薪相关传闻又迎合了市场情绪,因此,无论真假,类似传闻的流出往往会迅速发酵。”
华东地区一家公募从业人士向财联社记者直言,事实上,降薪、裁员在近年行业内并非新鲜事。“市场大环境还需要回暖,去年以来行业也出现‘降费潮’,基金公司整体收入自然会受到影响,员工的收入中除了固定薪资以外的奖金部分又取决于公司的整体收入,因此,出现薪资下滑也无可厚非。”
去年7月8日,证监会发布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工作安排,降低主动权益类基金费率水平,新注册产品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分别不超过1.2%、0.2%;其余存量产品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将争取于2023年底前分别降至1.2%、0.2%以下。
彼时,有市场观点称,对应2022年末费率高于1.2%的公募基金规模(41,161.4亿元)的情况看,上述管理费率调降或将使得行业实际减少约167.8亿元管理费,占比全部管理费收入的14.8%。
随后,在去年12月8日,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强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证券交易管理的规定》(征求意见稿),标志着公募基金行业第二阶段费率改革工作正式启动。此轮重点在佣金分配与费率调降。中信证券(20.060, -0.12, -0.59%)认为,在仅考虑佣金率调整的情况下,预计A股市场席位租赁佣金规模可能从2022年的188.7亿元下降至126.4亿元,降幅为33%。
限薪则是在2022年拉开帷幕。彼时,中基协出台《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指引》对薪酬结构、薪酬支付、绩效考核、薪酬内控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在一位基金从业人士看来,降薪、裁员等或是行业发展的阶段性现象。“事实上,人员流进流出在行业里并不罕见。此前,基金行业曾经历野蛮式生长的阶段,而在加快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各家基金公司也有着自我革新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也会出现人员的快速更迭。”
类比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该从业人士提到,此前互联网行业也曾有野蛮式生长期,后来经过行业出清升级,其中的平台企业催生出不同的新业态与新服务,平台经济与实体经济进行了深度融合。而公募基金业也正在加快构建行业新发展格局的过程当中。
另外,还有业内人士提到,相比于产品条线多元化的大型公募,中小公募基金公司在“降费潮”背景下的生存环境或将更为艰难,这些公司或许更容易出现较大幅降薪或裁员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