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也是个公考“钉子户”,所幸现在已经上岸。数次国考+省考的经历,让我把备考行测的坑都踩过了,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行测各板块的刷题经验。
△ 我的行测经历了从50+到70+的突破
01
将判断和资料正确率提高到80%
相信很多考生都有这样一个困惑,自己做了很多题目,但是分数总是原地踏步,不禁让他们产生自我怀疑,严重打击了复习的积极性。
很多考生由于不想落下任何一部分,采取“全面式”复习,眉毛胡子一把抓。其实,行测的每个模块差别挺大的,在复习过程中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去强化某些模块,而适当地放弃某些模块。
根据我的复习经验,至少对我来说,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是在漫长复习中进步最明显的两个模块。
行测要想取得高分,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必须要提升正确率和提高做题速度。所以在考前复习阶段,要提高对这两个模块的重视程度,力争在规定时间内将正确率提高到80%+。
这里分为两种不同的复习方法。一种是如果你的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在规定时间内正确率已经达到80%,且做题速度尚可。
那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你只需要保持每天在规定时间内做一套判断和资料,时间一到,不管是否完成都停笔不做了。
对于正确的题目要看一下解析中是否有更加快捷的解题方法,错题要特别重视,思考是由于粗心看错题干或算错答案,还是所考的知识点还没有掌握。尽量避免考场上出现类似错误。
另外一种是你的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或者正确率较低。这种情况一般是你对判断和资料的知识点和做题技巧还没掌握。那么你可以不规定时间先做几套题,然后校对看看失分主要是在哪里。
有针对性地找这个专题视频课进行听讲,并将知识点、答题技巧做好笔记。听完课后要配套着做几套题目,切实将知识点熟练应用到做题过程中,逐步提高做题速度和正确率。
02
将言语的正确率保证在70%+
言语的学习是一个“慢热”的过程,一方面要通过听课打牢基础,另一方面要勤刷题、勤总结,如此才能提高复习效率。
所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掌握基本技巧,争取在短时间内将言语该拿的分数一分不落的拿到手里。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词语那么多在短时间内该如何积累呢。在此,建议大家从近几年的真题中去积累。
做过真题的小伙伴应该都知道,其实很多词语(成语)在连续几年的真题中都可以看到,因此我们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把近几年的真题中出现的词语(成语)的词义及用法掌握好。
在有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要将市考、其他省市的言语真题中出现的词语(成语)一并掌握好,其实常考的成语,也就是那些。
03
关于数量模块,它的分数在公考中所占比例也是较大的。但是我却不建议大家去全力争取拿到百分之七八十正确率。
因为数量主要看个人的掌握能力,它不像资料有固定的几个公式,数量所涉及的数学知识面太广,没有一定的基础或者花很多时间去听课、练习,是很难提高正确率的。
我备考了几年,刚备考的时候也曾花很长时间,还曾经跟着数量教学视频一章章学,但是数量的提分真的是微乎其微,正确率一直在30%左右。
相比全部蒙题的正确率大概在25%,并没有提高多少,相比之下把这个时间花在提高其他模块,进步真的是肉眼可见。如果你像我一样不擅长数量,建议不要过多浪费时间。
尤其在临近考试阶段,我认为数量在有时间的前提下可以有针对性地掌握几个知识点,在考场上遇到的话直接就套上,如概率、倍数法、简单路程题目等。
04
对于常识很多人都会选择直接放弃。我认为在考前,常识是一个值得你花一点时间去复习的模块。
每年公考常识题都会考时政,考前花点时间看看政府工作报告,了解一下相关的时政,或许你刚好就看到了真题。常识正确率的提升,你离高分就会更近一步。
05
剩下就是心态的调整了
作为一个经历过考公多年无果的过来人,我非常能理解在年龄增长、考公愈发激烈的双重压力下,考前的那种焦虑和煎熬是非常折磨人的。学会调整心态,排解压力才能让我们学习事半功倍。
考前复习压力大,当焦虑或太累学不进去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听一下学习强国、人民日报时评、半月谈公考直播等,或者大声朗读一下时政热点、申论文章等。
特别提醒,考前一天一定要休息好,错开住宿高峰。不住宿的话一般很早就要出门,中午也在考场附近休息,所以考前一定要注意休息好,保障充足睡眠。
考试将近,虽然很忙很累很焦虑,但是风雨过后便是另外一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