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百度架构师分享:通过分布式系统解决限流问题

2019-07-04    
加入收藏

在分布式领域,我们难免会遇到并发量突增,对后端服务造成高压力,严重甚至会导致系统宕机。为避免这种问题,我们通常会为接口添加限流、降级、熔断等能力,从而使接口更为健壮。JAVA领域常见的开源组件有Netflix的hystrix,阿里系开源的sentinel等,都是蛮不错的限流熔断框架

今天我们就基于redis组件的特性,实现一个分布式限流组件,名字就定为shield-ratelimiter。

百度架构师分享源码实战篇:通过分布式系统解决限流问题

 

原理

首先解释下为何采用Redis作为限流组件的核心。

通俗地讲,假设一个用户(用IP判断)每秒访问某服务接口的次数不能超过10次,那么我们可以在Redis中创建一个键,并设置键的过期时间为60秒。

当一个用户对此服务接口发起一次访问就把键值加1,在单位时间(此处为1s)内当键值增加到10的时候,就禁止访问服务接口。PS:在某种场景中添加访问时间间隔还是很有必要的。我们本次不考虑间隔时间,只关注单位时间内的访问次数。

需求

原理已经讲过了,说下需求。

1、基于Redis的incr及过期机制开发 2、调用方便,声明式 3、Spring支持

基于上述需求,我们决定基于注解方式进行核心功能开发,基于Spring-boot-starter作为基础环境,从而能够很好的适配Spring环境。

另外,在本次开发中,我们不通过简单的调用Redis的java类库API实现对Redis的incr操作。

原因在于,我们要保证整个限流的操作是原子性的,如果用Java代码去做操作及判断,会有并发问题。这里我决定采用Lua脚本进行核心逻辑的定义。

 

为何使用Lua

在正式开发前,我简单介绍下对Redis的操作中,为何推荐使用Lua脚本。

1、减少网络开销: 不使用 Lua 的代码需要向 Redis 发送多次请求, 而脚本只需一次即可, 减少网络传输; 2、原子操作: Redis 将整个脚本作为一个原子执行, 无需担心并发, 也就无需事务; 3、复用: 脚本会永久保存 Redis 中, 其他客户端可继续使用.

Redis添加了对Lua的支持,能够很好的满足原子性、事务性的支持,让我们免去了很多的异常逻辑处理。对于Lua的语法不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正式开发

到这里,我们正式开始手写限流组件的进程。

1. 工程定义

项目基于maven构建,主要依赖Spring-boot-starter,我们主要在springboot上进行开发,因此自定义的开发包可以直接依赖下面这个坐标,方便进行包管理。版本号自行选择稳定版。

2. Redis整合

由于我们是基于Redis进行的限流操作,因此需要整合Redis的类库,上面已经讲到,我们是基于Springboot进行的开发,因此这里可以直接整合RedisTemplate。

2.1 坐标引入

这里我们引入spring-boot-starter-redis的依赖。

2.2 注入CacheManager及RedisTemplate

新建一个Redis的配置类,命名为RedisCacheConfig,使用javaconfig形式注入CacheManager及RedisTemplate。为了操作方便,我们采用了Jackson进行序列化。代码如下

注意要使用@Configuration 标注此类为一个配置类,当然你可以使用@Component , 但是不推荐,原因在于@Component 注解虽然也可以当作配置类,但是并不会为其生成CGLIB代理Class,而使用@Configuration ,CGLIB会为其生成代理类,进行性能的提升。

2.3 调用方Application.propertie需要增加Redis配置

我们的包开发完毕之后,调用方的application.properties需要进行相关配置如下:

如果有密码的话,配置password即可。

这里为单机配置,如果需要支持哨兵集群,则配置如下,Java代码不需要改动,只需要变动配置即可。注意 两种配置不能共存!

3. 定义注解

为了调用方便,我们定义一个名为RateLimiter 的注解,内容如下

该注解明确只用于方法,主要有三个属性。

1、key–表示限流模块名,指定该值用于区分不同应用,不同场景,推荐格式为:应用名:模块名:ip:接口名:方法名 2、limit–表示单位时间允许通过的请求数 3、expire–incr的值的过期时间,业务中表示限流的单位时间。

 

4. 解析注解

定义好注解后,需要开发注解使用的切面,这里我们直接使用aspectj进行切面的开发。先看代码

这里是注入了RedisTemplate,使用其API进行Lua脚本的调用。

init() 方法在应用启动时会初始化DefaultRedisScript,并加载Lua脚本,方便进行调用。

PS: Lua脚本放置在classpath下,通过ClassPathResource进行加载。

这里我们定义了一个切点,表示只要注解了@RateLimiter 的方法,均可以触发限流操作。

这段代码的逻辑为,获取 @RateLimiter 注解配置的属性:key、limit、expire,并通过redisTemplate.execute(RedisScriptscript,Listkeys,Object…args) 方法传递给Lua脚本进行限流相关操作,逻辑很清晰。

这里我们定义如果脚本返回状态为0则为触发限流,1表示正常请求。

5. Lua脚本

这里是我们整个限流操作的核心,通过执行一个Lua脚本进行限流的操作。脚本内容如下

逻辑很通俗,我简单介绍下。

1、首先脚本获取Java代码中传递而来的要限流的模块的key,不同的模块key值一定不能相同,否则会覆盖!2、redis.call(‘incr’, key1)对传入的key做incr操作,如果key首次生成,设置超时时间ARGV[1];(初始值为1) 3、ttl是为防止某些key在未设置超时时间并长时间已经存在的情况下做的保护的判断;4、每次请求都会做+1操作,当限流的值val大于我们注解的阈值,则返回0表示已经超过请求限制,触发限流。否则为正常请求。

当过期后,又是新的一轮循环,整个过程是一个原子性的操作,能够保证单位时间不会超过我们预设的请求阈值。

到这里我们便可以在项目中进行测试。

测试

这里我贴一下核心代码,我们定义一个接口,并注解@RateLimiter(key=“ratedemo:1.0.0”,limit=5,expire=100) 表示模块ratedemo:sendPayment:1.0.0 在100s内允许通过5个请求,这里的参数设置是为了方便看结果。实际中,我们通常会设置1s内允许通过的次数。

我们通过RestClient请求接口,日志返回如下:

根据日志能够看到,正常请求5次后,返回限流触发,说明我们的逻辑生效,对前端而言也是可以看到false标记,表明我们的Lua脚本限流逻辑是正确的,这里具体返回什么标记需要调用方进行明确的定义。

总结

我们通过Redis的incr及expire功能特性,开发定义了一套基于注解的分布式限流操作,核心逻辑基于Lua保证了原子性。达到了很好的限流的目的,生产上,可以基于该特点进行定制自己的限流组件,当然你可以参考本文的代码,相信你写的一定比我的demo更好!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