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golang基本数据类型讲解

2023-05-20    干饭人小羽
加入收藏

Go语言中,数据类型分为**静态类型**和**底层类型**,感觉底层类型是golang实现的时候所使用的C语言的类型,而静态类型仅仅是针对于go语言本身而言所定义好的类型。具体的信息可以查看$
GOROOT/src/runtime/runtime.h 可以看到golang中的byte类型,通过`typedef uint8 byte`来定义,这样在golang中直接使用反射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reflect"

)

func main() {

	var b byte = 'D'

	fmt.Println(reflect.TypeOf(b))

}

//output: uint8
 

这里通过反射得到的是uint8,8个bit表示的无符号整数类型。

string

可以看到string类型的结构体就是



struct String

{

    byte* str;

    intgo len;

}
 

字符数组存储实际的数据,len存储长度。通过结构体就可以看到,定义好string变量之后是不能动态增加的,因为len已经写入进去了。

strconv golang中string与基本数据类型之间的转化
fmt.sprintf 函数也可以将interface类型转化为string类型

http://blog.csdn.NET/siddontang/article/details/23541587
string之间的类型的比较 strings.Equal??

slice

slice为了实现动态增长,又多添加了一个元素cap,这个元素表示已经分配的元素,就是相当于总的空间,len表示对于用户使用而言这个slice的实际长度。这个和JAVA中的Arraylist感觉有点类似,就是先分配一个空间,之后看空间不够的话,再动态扩展,但是扩展的过程对使用者来说是不可见的:



struct Slice

{

    byte* array;

    uintgo len;

    uintgo cap;

}
 

注意slice的第一个参数是一个byte指针,实际上指向的就是底层数组的对应的位置。
这里补充一点,关于初始化的问题,make函数可以用于对slice、map 以及 channel对象进行初始化操作,这三个对象的背后使用了必须要初始化的结构,比如对于slice , 要是不初始化的话,各个值都是nil 显然是没没法使用的。关于make与new的区别可以参考这个博客

下面是一个slice和string转化的例子,可以用来更好地了解slice与string以及底层数组的关系,不同的生成slice的方式,内部的操作是不同的。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unsafe"

)

func main() {

	//example 1

	var slice []int32 = make([]int32, 5, 10)

	//p是指向slice类型的一个指针

	//这里是模拟一个slice类型 然后转化过来

	p := (*struct {

		array uintptr

		len   int

		cap   int

	})(unsafe.Pointer(&slice))

	//para v will print the go type

	//If the value is a struct,

	//the %+v variant will include the struct’s field names

	fmt.Printf("output:%+vn", p)

	//example 2

	//声明数组的时候 没有显式指定数组的长度 而是通过特殊的标记 ...

	//告诉编译器 让编译器去自动地计算

	var array = [...]int32{1, 2, 3, 4, 5}

	//数组进行截取 转化为slice 此时自动给len 和 cap 赋了值

	var sliceb = array[2:4]

	fmt.Printf("before modify: array=%+v, slice = %+vn", array, sliceb)

	//此时 slice 中用的底层数组和 array 是同一个

	//此时 slice[0]的位置 指向的实际是底层数组中 元素3所在的位置

	sliceb[0] = 678

	fmt.Printf("after modify: array=%+v, slice = %+vn", array, sliceb)

	//example 3

	//注意 如果使用的是Append方式生成新的slice

	//就不会有类似的效果 因为采用append方式会分配新的底层数组

	array = [...]int32{1, 2, 3, 4, 5}

	var slicec = array[1:3]

	slicec = append(slicec, 6, 7, 8)

	//可以对比这次结果 发现 两次array的输出是一样的 并没有因为 slice的修改而对array造成影响

	fmt.Printf("before modify: array=%+v, slice = %+vn", array, sliceb)

	slicec[0] = 123

	fmt.Printf("after modify: array=%+v, slice = %+vn", array, sliceb)

	//注意 从slice 生成slice 的时候原理也是类似的 直接用slicea=sliceb[para1:para2]的语法

	//使用的是同一个底层的数组 要是通过append方式 则会重新分配底层数组

}

/* 输出:

output:before modify: array=[1 2 3 4 5], slice = [3 4]

after modify: array=[1 2 678 4 5], slice = [678 4]

before modify: array=[1 2 3 4 5], slice = [3 4]

after modify: array=[1 2 3 4 5], slice = [3 4]

*/
 

map

map类型、slice类型、以及通道类型,都是引用类型,引用类型就是说这个结构总会持有一个指针,保持对底层某个结构的引用。作为对比,数组类型就是值类型。对于引用类型,在使用的时候,具体声明了之后,还要进行初始化,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和底层数据结构之间的联系。使用字典的时候,要不就直接声明+初始化,要不就声明之后使用make初始化。

//直接声明加赋值

mb := map[int]string{1: "hello", 2: "go"}

//直接声明并初始化

m := make(map[string]int)

之后就可以直接使用了。

array

array定义的时候,通过[n]类型进行定义,可以在定义的时候就把值赋进去,比如[3]strng{"a","b","c"} 还可以在[]中使用...标记,这样编译器会自动识别数组的长度,并且进行初始化。

interface以及类型转化

接口类型的实现比较复杂,整理出几条关于接口的要点,实际中,关于断言表达式的地方总是用的不太好。这个帖子关于断言说的比较好。这个文章介绍也比较好。

go 语言是编译型的,有一次写了这样的代码 :

containerpid = fmt.Sprintf("%d", containerpid)

之后是对containerpid进行一些字符串的操作,比如字符串的拼接,在编译的时候就会报如下的错误:

invalid operation: "teststring" + containerpid (mismatched types string and interface {})

主要原因是因为go并不是那种动态执行的语言,因为是要先编译好再执行,在编译器看来,这个contaierid还是没有转化成strig类型(??) 除非不使用同名的变量,另外新起一个变量名字,这样编译时才能通过。

(1)普通类型向接口类型的转化是隐式的,接口类型向普通类型转换需要类型断言。由于interface{}包含了0个方法,所以任何类型都实现了interface{}接口,这就是为什么可以将任意类型值赋值给interface{}类型的变量,包括nil,下面是隐式转化的例子: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reflect"

)

func main() {

	var val interface{} = "hello"

	fmt.Println(reflect.TypeOf(val)) //output: string

	fmt.Println(val)

	val = []byte{'a', 'b', 'c'}

	fmt.Println(reflect.TypeOf(val)) //output: string

	fmt.Println(val)

}

(2)在显式的类型转化中,一种方式是使用comma-ok的断言语法,由于golang中不像java哪有那样采用泛型声明的方式,因此好多时候不能确定这个类型到底实现了哪些接口,于是可以采用断言表达式,注意 x.(T) 这样的断言类型转化,x 必须是一个接口类型的变量,T 是一个对应的实际的类型,比如下面这个程序,生成一个interface{}类型的数组,之后通过隐式转化,可以往里面放入任何类型的变量,之后还可以再使用用断言表达式检测对应的类型。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type Test []interface{}

func main() {

	test := make(Test, 5)

	test[0] = "a"

	test[1] = 2

	test[2] = true

	test[3] = []byte("test")

	for index, element := range test {

		if value, ok := element.(string); ok {

			fmt.Printf("test[%d] is type of string the value is %vn", index, value)

		} else if value, ok := element.([]byte); ok {

			fmt.Printf("test[%d] is type of string the []byte is %vn", index, value)

		}

	}

}

(3)在使用实例实现interface的时候,还要注意值方法和指针方法的区别。interface这里的使用,多多少少可以看出一些动态语言的设计风格,就是所谓的"鸭子类型",即不是通过显式的指明继承自某个接口或者类,而是由当前类型实现方法的属性集合来决定。理解上就是,感觉比静态的类型逼格高一点,总之我的interface就写在那里,你要是想继承我,使用我的方法,就把这些方法实现了就行,并不要求你显示的声明,继承自我,怎样怎样。有些动态类型的语言在运行期才能进行类型的语法检测,go语言在编译期间就可以检测。比如下面这个例子: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reflect"

	"sort"

)

type Sortable interface {

	Len() int

	Less(i, j int) bool

	Swap(i, j int)

}

type SortStringA [3]string

type SortStringB [3]string

func (self SortStringA) Len() int {

	return len(self)

}

func (self SortStringA) Less(i, j int) bool {

	return self[i] < self[j]

}

func (self SortStringA) Swap(i, j int) {

	self[i], self[j] = self[j], self[i]

}

func (self SortStringA) Sort() {

	sort.Sort(self)

}

func (self *SortStringB) Len() int {

	return len(self)

}

func (self *SortStringB) Less(i, j int) bool {

	return self[i] < self[j]

}

func (self *SortStringB) Swap(i, j int) {

	self[i], self[j] = self[j], self[i]

}

func (self *SortStringB) Sort() {

	//调用sort包中的 Sort方法 传入的参数只要是一个实现了 sort.interface的类型的实例即可

	sort.Sort(self)

}

func main() {

	sa := SortStringA{"2", "3", "1"}

	sb1 := &SortStringB{"2", "3", "1"}

	sb2 := SortStringB{"2", "3", "1"}

	fmt.Println(reflect.TypeOf(sa))

	sorta, ok := interface{}(sa).(Sortable)

	fmt.Println(reflect.TypeOf(sorta))

	fmt.Println(ok) //output:true

	sa.Sort()

	fmt.Printf("SortStringA after sort %v:n", sa)

	sort.Sort(sa)

	fmt.Printf("SortStringA after sort %v:n", sa)

	//在golang 的源码包中

	fmt.Println(reflect.TypeOf(sb1))

	sort.Sort(sb1)

	sorted := sort.IsSorted(sb1)

	fmt.Printf("sb1 (type:SortStringB) after sort %v :, is sorted : %v n", *sb1, sorted)

	sb2.Sort()

	fmt.Printf("sb2 (type:SortStringB) after sort : %vn", sb2)

}

/*output:

main.SortStringA

main.SortStringA

true

SortStringA after sort [2 3 1]:

SortStringA after sort [2 3 1]:

*main.SortStringB

sb1 (type:SortStringB) after sort [1 2 3] :, is sorted : true

sb2 (type:SortStringB) after sort : [1 2 3]

感觉这一段代码还是能够说明一些问题的:

  • 首先定义了一个sortstable的 接口 这个接口中有三个方法,这三个方法同sort包中的基本类型sort.interface中定义的三个方法是一样的,之后分别用值方法与指针方法对这三个方法进行了实现。
  • 可以看到,采用值方法时,因为方法调用的时候,采用的是指传递,原来的变量中sa的数据并没有排序。同时还测试了一下断言表达式,通过comma-ok的表达式,sa类型可以转化为sortable类型,这里体现了其动态性,但是采用反射输出的时候,还显示的是其本身声明时候的类型main.SortStringA,这里又体现了其强静态类型(类型一但确定就不再改变),两者结合起来使Go语言在保持强静态类型的安全和高效的同时,也能灵活安全地在不同相容类型之间转换。(这个文章讲一些interface原理性的内容,比较好)注意里面的典型的interface+switch+断言的使用方式。
  • 由于sortable中的三个方法和sort.interface中定义的三个方法一样,因此sa sb相当于都实现了sort.interface方法,可以直接调用sort包中的函数。但是要注意,具体实现的时候,前一个是SortStringA本身实现了三个方法,后一个是SortStringB指针实现了三个方法,因此 SortStringB指针类型实现了 sort.Interface 调用的时候传递过去的要是指针才行,否则编译报错。比如直接sort.Sort(sb2)会报错
SortStringB does not implement sort.Interface (Len method has pointer receiver)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