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如何解救过度使用社交媒体导致的抑郁

2019-07-22  南方都市报  
加入收藏



国外一份最新研究显示,在社交媒体或电视上花费过多时间的青少年,其抑郁倾向将显著增强。《美国医学会小儿科期刊》发表的这篇研究,用六年时间追踪加拿大蒙特利尔超过3800名学生,请他们记录每天用来看电视、浏览社交网站和玩电子游戏的时间,同时要求他们评估自己孤独和悲伤等抑郁症状的程度,结果发现,仅仅比普通水平多出一个小时的社交媒体互动,就会导致抑郁程度增加。值得一提的是,研究人员没发现抑郁与电子游戏之间存在显著关联。

当然,也有人提出质疑,到底是使用社交媒体过度导致抑郁程度增加,还是反过来,因为抑郁,才上社交网站转移焦虑、寻找慰藉、排解空虚?这可能是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两者的因果关联到底为何,目前尚不清楚。可是,假如电子游戏不会导致抑郁,使用社交媒体就问题明显,横向比较,说明后者作为一项显著事实,还是应该引起家校和社会各界的重视。

为何社交媒体会导致青少年抑郁,研究者给出的解释包括:社交媒体上不断接触理想化的形象,会降低青少年的自尊心,并且随着时间推移,抑郁的情况会不断加重。按照我的理解,所谓“降低自尊心”,指的是年轻人看到同龄人活得如此精彩(起码在朋友圈或微博上表现得如此),错误地把表象当作真实,以为其他人都过得更快乐、更成功,就自己不快乐、一事无成,对比之下导致妒忌心膨胀。这种同伴间互相攀比带来心理压力,虽说前互联网时代也有,但社交媒体无疑歪曲、放大了“他人美好生活”的程度,还有日常比较的频次,给青少年造成的影响与他们的父母辈不可同日而语。

当然,攀比、妒忌带来的抑郁,只是社交媒体时代大众心理健康问题的很小一部分,“中招”者也并不仅仅局限于青少年群体,中年人、老年人也会面对类似问题。而且,“网络欺凌”,甚至是熟人间网络上的一言不合,大“打”出手,可能会导致不同年龄社交媒体用户的各种不快、愤怒、受挫感,甚至是绝望。

除此以外,我觉得最为令人担忧的,是过度使用社交媒体引发的所谓“互联网依赖症”。具体而言,它指的是日常生活完全被社交媒体上没完没了的分享念头所占据。没错,吃饭前必拍照,临睡前必跟世界说晚安……都是表现之一,我甚至看过有人摔断腿后直播自己疼得死去活来的。换句话说,生活无时不刻不以上网分享为最终目标而组织和展开。如果不加节制任其发展,生活中那些没有自拍和分享价值的日常活动,就变成了“浪费时间”(看看断网、找不到Wi-Fi会令多少人“抓狂”就明白了),对心理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有专家认为高度近似抑郁症的精神状态。

既然过度使用社交媒体有那么多负面影响,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把“中毒”者解救出来呢?专家的建议是对青少年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做出规定,可是这也很难(除非像这两天周杰伦中老年粉激战iKun铁军,父母们从子女手中抢过手机,成功打榜登顶)。那么,社交媒体本身是不是应该有所动作?既然浏览过的网页都能根据客户浏览习惯定向推送广告,对于有抑郁倾向的使用者,社交媒体是否也能精准识别,发信息给他们以关心、帮助?解铃还须系铃人,期待网络专家、技术人员能正视青少年用户面临的问题,予以积极协助。 果冻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