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小甜甜”缘何变成“牛夫人”? 上市公司信托理财规模持续下降

2023-07-05  上海证券报  
加入收藏

来源:上海证券报

信托产品曾是上市公司理财的首选,但因近年来信托产品频频“暴雷”,行业风险上升、产品整体收益率下滑,上市公司对其认购热情下降。从数据来看,2021年上半年,有63家公司购买了信托产品,认购金额合计169.06亿元;2022年上半年,购买信托产品的A股上市公司有53家,认购金额合计84.48亿元,同比近乎“腰斩”。2023年6月1日,原银保监会下发的三分类新规正式实施,随着分类新规的及时出台,信托业有望在转型中逐步化解风险、提升差异化竞争力。

◎记者 马嘉悦

上市公司对于信托产品依旧缺乏兴趣。据上海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认购信托产品的规模为81.5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与2021年上半年规模相比则几乎“腰斩”。

信托产品曾经是上市公司理财的首选,近年来上市公司对其的认购热情“一落千丈”。“小甜甜”缘何变成了“牛夫人”?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在资管新规下刚兑打破等因素影响下,信托业风险上升,上市公司对于信托理财产品愈发谨慎。不过,随着信托公司逐步化解存量风险,加快转型步伐,信托产品的吸引力有望再度提升。

上市公司认购信托热情骤降

6月30日,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盐湖股份”)公告称,公司使用闲置自有资金认购多只理财产品,其中认购信托产品金额达7亿元。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购买理财产品的A股上市公司共计701家,认购总金额为4304.5亿元。其中,购买信托产品的上市公司数量为39家,认购金额为81.5亿元。

对比来看,上市公司购买信托产品的总额已连续两年下降。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共有1059家A股上市公司购买了6742.64亿元理财产品。其中,有63家公司购买了信托产品,认购金额合计169.06亿元;2022年上半年,购买信托产品的A股上市公司有53家,认购金额则直接“腰斩”至84.48亿元。

另外,从上市公司购买的信托类型来看,现金管理类、固收类信托产品更受青睐。比如,盐湖股份认购了陕国投·汇盈1号债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微光股份认购了中融-汇聚金1号货币基金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行业风险上升与收益下滑是主因

记者采访获悉,上市公司认购信托的热情下降,主要缘于行业频频暴露的风险和产品收益率的下滑。

今年以来,有多家上市公司因购买信托产品而“踩雷”。比如,南华仪器今年4月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1年7月30日以自有资金6000万元认购重庆信托发行的“重庆信托·昆明融创城项目集合资金信托计划”。2022年4月30日,公司收到重庆信托发来的临时公告,称债务人昆明融创城投资有限公司及其担保人资金出现流动性困难,到期未能偿还借款构成实质违约,信托计划终止。

同月,恒银科技也披露了关于购买信托产品逾期兑付事项进展公告,称其2021年购买的两只信托产品均未能到期全部兑付。

“去年以来,房企流动性承压,融资类信托持续压降,因此行业风险尤其是房地产信托风险持续暴露,此前钟爱信托产品的上市公司也因此受损。”上海一位信托业人士坦言。

除了风险暴露,信托业整体收益率下行,也“劝退了”很多上市公司。

据国投泰康信托研发部统计,2023年1至5月,集合信托产品对应的平均发行收益率分别为6.66%、6.65%、6.67%、6.58%和6.56%。业内人士透露,近年来,随着信托业的逐步规范,标品业务占比逐步提升,因此信托产品的整体收益率呈现下行趋势。2012年前后信托产品收益率普遍在10%以上,而2018年前后收益率降至7%至9%,如今大多数产品收益率在6%上下浮动。

信托业需重塑竞争力

从资金认购意愿来看,信托似乎正在逐步丧失吸引力。但业内人士认为,伴随着三分类新规的正式实施,信托公司有望在逐步化解风险的同时重塑具备竞争力的产品。

6月1日,原银保监会下发的三分类新规正式实施。根据新规,信托公司应当以信托目的、信托成立方式、信托财产管理内容为分类维度,将信托业务分为三大类共25个业务品种。

中国信托业协会特约研究员简永军认为,分类新规的及时出台,为正处于转型迷茫期的信托业指明了方向,引导行业以规范方式发挥信托制度优势和行业竞争优势,加速信托业高质量发展步伐,为信托业在金融体系中找到差异化竞争力奠定基础。

用益信托研究员喻智表示,近年来,信托公司正在积极探索家族信托、家庭信托、保险金信托、破产重整服务信托等多类业务。与此同时,以TOF为主的信托标品业务也快速发展。用益信托数据显示,5月TOF为主的标品信托产品成立数量为274款,环比增加了52.22%,成立规模为49.4亿元,环比增加20.93%。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