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新质生产力”如何映射在股市中?

2024-03-07  金融界  
加入收藏

新质生产力的细分产业特征梳理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整合科技创新资源,科创企业是发展布局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因此股市中新质生产力板块呈现出较为鲜明的科创属性。而股票池的具体构成又是以各战略新兴产业为分类标准,因此不同战略新兴产业往往因各自发展阶段、禀赋优势、产业布局方向等存在差异,使产业特征有所分化。下面我们将具体来分析。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布局企业众多,研发支出强度显著

A 股新质生产力板块中共有312 家上市公司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企业数量较多,涉猎业务较为广泛。在当前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的技术和产业革命的背景下,以ChatGPT 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为抓手,凭借AI 大模型良好的通用性和泛化性,产业整体研发意愿和创新效应更强,研发支出强度更为显著,其13-22 年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的中枢值(下同)为7.4%,高于新质生产力整体情况(6.7%)。24 年2 月OpenAI 发布全新文生视频模型Sora,同期苹果正式发售首款头戴式空间计算设备Vision Pro,可见伴随AI 的进一步发展,近期信息技术产业新的技术突破不断涌现。人工智能核心要素中,我国算力规模持续壮大,根据中国信通院的数据,22 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达178.5EFlops,较21 年增长72%,占全球比重上升至40%。未来有望促使人工智能进一步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依托雄厚产业基础,有望逐渐成长。

A 股新质生产力板块中共有173家上市公司布局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目前在仪器仪表、金属制品、机器人、医疗器械等领域多元化发展。源于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于一身的特殊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依托自身工业制造业的产业基础禀赋优势,往往具备较为优质的固定资产装备制造资源,相较于其他战略新兴产业,其13年-23Q3固定资产周转率中枢(下同)为5.8次,高于布局新质生产力的整体水平(3.1次),可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或可以借助其先进制造资源的禀赋优势,通过高效利用固定资产以进一步深化发展。当前各企业已在智能制造等领域占据领先地位,根据前瞻经济学人网的数据,22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市场规模为4万亿,叠加国家领导层对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予以重点关注和支持,23年12月国家发改委修订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重点强调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未来依托雄厚的产业基础和政策的引导支持,有望使技术进一步趋于成熟。

新材料产业:处于向中高端产品自主研发的过渡阶段。

A股新质生产力板块中共有173家上市公司布局新材料产业,在化学制品、金属材料等领域稳步推进。但我国当前新材料产业仍存在基础材料品质不高、关键战略材料保障不力、前沿新材料创新不足等问题,13-22年其研发支出占营收比重的中枢值为3.9%,同时2022年板块内研发人员数量占比的均值为16%,相较其他产业研发创新能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例如根据华经情报网,我国在高端专用芯片(5%)、制造及检测设备(5%)、智能终端处理器(30%)等关键基础材料领域国产化率仍较低,整体仍处于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型升级的过渡阶段,伴随各地加快新材料产业集群的布局,未来相关布局企业有望迎来新的机遇。

生物产业:研究领域持续实现突破,加速迈入成长期。

A股新质生产力板块中共有171家上市公司布局生物产业,在医疗器械、化学制药、生物制品均衡布局。当前我国生物产业还处在技术推动产业发展的起步上升阶段,未来生物产业在经济占比中有望持续扩大。从业绩来看,生物产业正步入快速成长期,各生物企业底层核心技术加速产业化,13-23Q3生物产业ROE和归母净利润增速的中枢值(下同)分别为15.6%、27.7%,均高于其他战略新兴产业。近期生物领域的研究成果已取得积极进展,23年11月首款CRISPR基因编辑疗法于英国获批上市,23年12月减肥药GLP-1受体激动剂入选《Science》十大年度科技突破之一,24年2月马斯克宣布首个植入Neuralink大脑芯片的人类患者或已完全康复。未来借助生物技术加速演进、生命健康需求快速增长的关键机遇,有望进一步推动生物产业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新能源相关产业:光伏、风电、新能车等领域已具备先发优势。

A股新质生产力板块中分别共有60家、99家上市公司布局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光伏设备、电网设备、电子元器件产业链上下游等领域已大量布局。在电气化和智能化时代的背景下,我国新能源相关产业已逐渐形成领先优势。一方面,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其发电量占我国发电量的比重从11年的17%上升至22年的31%;另一方面,我国新能源汽车正扬帆出海走向世界,电动载人汽车出口金额23年累计同比增长73.4%。从收入增速上来看,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13-23Q3营收增速中枢值分别为24%、22%,较其他战略新兴产业更高。当前,我国新能源领域持续取得技术突破,23年11月中国科学院实验室制备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可将光电转换效率提升至26.1%,未来伴随相关政策扶持,叠加关键技术自主可控,相关新能源企业有望持续发展。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新技术发展和应用速度低于预期。

来源:券商研报精选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      点击(12)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新质生产力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