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一语成谶:智慧之言,还是神秘预言?

2024-02-20  简易百科  
加入收藏

“一语成谶”(yī yǔ chéng chèn)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一句随意说出的话,最后竟然真的应验了,成为了一个预言。。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种预言或预测非常准确,就像是一句话直接促成了某个事件的发生。

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文献《左传》。在《左传》中,有一句话是“言而有信,行而果验,为之谓之谶”。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说出的话能够应验,行动能够得到验证,那么这就是谶语。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语成谶被认为是神灵或先贤的警示和启示。它不仅仅是简单的预言未来,更多地是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观察和分析,以及对人类社会规律的把握,从而推断出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因此,一语成谶也被称为“智慧之言”。

除了《左传》之外,中国历史上还有很多关于一语成谶的故事和传说。比如,在三国时期,有一位名叫周瑜的将领,他曾经预言自己会在赤壁之战中战死沙场,结果他的预言真的应验了。这样的故事不仅增强了“一语成谶”这个成语的神秘色彩,也让人们更加相信预言和预测的力量。

一语成谶是一个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和丰富历史背景的成语,它反映了人类对于预言和预测的追求和敬畏,也体现了人类对于智慧和启示的渴望。

这个成语的典故和故事有很多,比如:

  1. 荀子骂春申君黄歇:荀子曾任兰陵令,但被春申君的小人谗言所害,被撤职。荀子在离开楚国前往赵国后,写信给春申君,痛骂他小心眼、耳根子软,喜欢嫉贤妒能。荀子在信中说:“夫劫弑死亡之主,心之忧劳,形之困苦,必甚于疠矣。”后来春申君果然因听信小人李园的话而被杀,印证了荀子的话。
  2. 秦始皇死而地分:秦始皇三十六年,一块陨石落在东郡,上面写着“始皇帝死而地分”。虽然秦始皇认为这是人为破坏,杀了陨石周围的人,但没过多久,秦始皇就死了,天下诸侯并起,真的实现了“始皇帝死而地分”的预言。
  3. 傅斯年病逝台北:傅斯年曾出任北大、台大校长,培养了大量人才。1949年他随北大迁台,一次聚会中他写下“死于田横之岛”的字。田横是秦朝末年平定齐国的贵族,因惧怕刘邦而逃到荒岛上。傅斯年把台湾比作田横之岛,结果他真的在台北病逝。
  4. 孟昶的春联:五代时,后蜀皇帝孟昶在除夕日写下“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春联。几年后,北宋攻入成都,孟昶投降。巧合的是,接掌后蜀地方的是宋太祖赵匡胤的亲信吕余庆,暗合“新年纳余庆”中的“余庆”二字。同时,北宋为庆贺赵匡胤生日设立的节日叫“长春节”,与孟昶的“嘉节号长春”也相契合。

这些故事都体现了“一语成谶”的神秘和不可思议之处。然而,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这些所谓的预言和预测往往是由于巧合、偶然性、人类心理暗示等因素而产生的,并不一定具有真正的预测和预言能力。因此,在面对类似的预言和预测时,我们应该保持理性和客观,不要盲目相信和依赖。

关键词:文化      点击(29)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文化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