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玩了二十多年的老玉友,他是一位普通公司的职员。
据他所说,刚开始工作收入还很低,第一件玉弥勒还是自己花500块工资买的,但就是这样,在过去的 20 年里,他用一份普通的薪水,前后收藏了二三百件名家作品,如今已经是一个妥妥的藏家。
他的成功与眼光、艺术修养、耐心密切相关,也许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如此,但他却能以一种方式很好的做到了,那就是以藏养藏。
一,行业内卷
可能有人会说了,别说以藏养藏了,近年来经济大行情都不好,各行各业都有波及,大家手里都没钱了,和田玉市场应该更冷淡才是,怎么还会有那么多人天天玩玉呢?
的确,疫情时期的那几年,市场行情低迷,也让各个行业都很难熬,可是难熬也得熬,如何生存,如何求变,也是对玉雕名家们的考验。
疫情之后,原料市场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大幅度降价,好的料子反而要价更高了,而差的料子却没人感兴趣,大家对好的,品质过硬的需求更多了,也认同其价值,所以更愿意花高价去买单。
不仅原料市场如此,在玉雕界大浪淘沙的行情下,质量不高的作品自然会在这个时期内遭受淘汰,毕竟优胜劣汰也是行业铁律,只有真正的精品才能在大环境下依旧保持市场地位和价值。
大势所趋,无形之中整个行业都在内卷,但市场就像一个蛋糕,总资源只有那么大,完全是各凭本事吃饭,所以这种情况下,玉雕创作者之间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求创新求突破求出路,拼一个未来。
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越是这个时候,越要经得起风浪,亦是许多人涅槃的良机。
与其说玉石市场的暂时萧条,使得整个行业的发展减缓了步伐,不如说是让那些只追求短时利润的人有了反思和自省的机会,从长远来看,这反而对行业健康发展有利。
对于藏家来说,非常时期,也许也正是抄底捡漏的好时机,也会有比较理想的让价空间,能否捡到肉,也全凭个人眼力以及收藏实力~
二,收藏热
稍微了解历史的都知道,从古至今,和田玉的市场就从未断绝,甚至和田玉成为了一种财富保值、增值的最佳选择。
如今,随着传统文化行业的潮流兴起,玩玉群体也逐渐庞大起来,收藏热情很高,也以越来越理性化,越来越冷静的姿态出现,朝着好的趋势发展。
另外,随着消费意识的转变和兴趣爱好的拓展,身边的玩玉者也不乏年轻人的身影,过去的玩物丧志的老思想也已经成为历史,新的玩物增智和玩物增资的思维方式也已经被大家所接受。
而且,不像以前的玩家以佩戴和养护为主,在这些基础上大家不仅注重收藏,还重视其艺术价值,在精神享受的同时,也期望获得带来丰厚利润。
无论是时代大环境还是民族文化的崛起,以及个人收藏意识的觉醒,随着国家经济实力和文化氛围的进一步增强,和田玉收藏市场只会越来越热,所以,以藏养藏也是更多人的选择。
三,以藏养藏
什么叫以藏养藏?简单说,就是边买边卖。
就是在自己收藏的过程中,抛售掉部分增值空间不大或者已经感到厌倦的藏品,去换取等价的经济价值,几寸资金购置新藏品,这可能也是如今大多数藏家维系长久收藏的方式了。
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随着玩玉经验的积累和审美眼力的提高,慢慢的只会玩得越来越精,也会想买更多的精品,回头再看看,那些在你刚入行时购买的藏品,可能就会不太喜欢了,甚至有点看不上眼了。
这个时候,有些藏家会有念旧情结,毕竟有些对自己而言也是很有纪念意义的,所以无论好坏都不舍得转手,也有一些是当初花了高价,买贵了的,更是舍不得转手。
这样下去,手中的东西又多又杂,不仅找不准收藏思路,还容易收藏相似的物件,最糟糕的情况往往是,可能花了半辈子的积蓄,藏品堆积如山,也有可能没多少精品。
旧的不想出,好的也想要,但钱从哪里来?搞收藏没有钱,就像开车耗光了油,没法继续前行。
何况,好的东西太多了,只要不是家里有矿,总有财力匮乏的时候,更何况是普通人。当有机会面对真正好的东西时,如果囊中羞涩,就更显得有心无力了。
所以,不如让这些藏品适当的流通,及时淘汰普品,以便在买卖中有余力,有余粮,还可以积累资金购买更好的,升级自己的收藏。
如果你想要做好收藏,没有自己的一套理性策略是不可行的,让藏品流动起来,这是一种收藏的思维,以藏养藏,如此循环往复,不断盘活资本,合理规划自身收藏道路的选择,也不失为一个对的方向。
何况,通过买卖,可以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对自身的收藏眼光也是一种考验,久而久之,也会有所提升。
那么,以藏养藏,你是如何看得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