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这个全新的电池法可能没有概念,就让我们一起来解惑一下。
为什么会有新的电池法?具体包括什么?
欧盟成员国将以统一的方式对电池进行管理,对于电池设计、生产和回收在内的产业链各环节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电池新分类
新电池法拟适用于在欧盟销售的所有类型的电池,并将根据电池质量及最终使用对象的不同,分为以下五类:
● 便携式电池:是指密封的、质量小于或等于5kg的,非设计专供工业用途的,既不是电动汽车电池也不是轻型交通工具电池也不是SLI电池;
● SLI电池:是指设计为启动、照明或点火提供电力的任何电池,也可用于车辆、其他运输工具或机械的辅助或备用目的;
● 轻型交通工具(LMT)电池:是指任何密封的、质量小于或等于25kg的,旨在为轮式车辆提供牵引力的电池,这些车辆可以单独由电动机或由电动机和人力的组合方式提供动力,包括法规(EU) No 168/2013定义的L类车辆,但不包括电动汽车电池;
● 电动汽车(EV)电池:是指设计为法规(EU) 2018/858 定义的M、N和O类混合动力或电动汽车提供牵引力的任何电池;或质量超过25kg的,设计为法规(EU) No 168/2013定义的L 类车辆提供牵引力的任何电池;
● 工业电池:是指任何专门为工业用途设计的电池,或任何经过准备再利用后用于工业用途的电池,以及质量超过5kg的,除LMT电池、电动汽车电池和SLI电池外的其他电池;
电池生产、回收和再利用的新规定
● 新法生效后,从2024年起将逐步引入对碳足迹、回收成分以及性能和耐久性的可持续性要求。
● 到2025年年中,将开始应用更全面的生产者责任延伸监管框架。
● 所有收集的电池都必须回收利用,对回收材料的比例做了强制性规定,并且必须实现高水平的回收,特别是铜、钴、锂、镍和铅等有价值的材料。
● 锂的材料回收率目标到2027年将达到50%,到2031年达到80%。
碳足迹新要求
根据欧盟议会披露的法规信息,自2024年7月起,动力电池以及工业电池必须申报产品碳足迹,并在2027年7月达到相关碳足迹的限值要求。
电池产品的碳足迹,已成为欧美监控下一步的重点。在他看来,欧洲和美国已率先对动力电池碳足迹的标准、政策法规开展研究,相比之下,中国作为电池生产大国,对电池碳足迹的研究明显落后。
进入欧洲须有电池护照
欧盟电池法还要求,到2026年,动力电池和工业电池须持有电池护照,才能在欧洲经济区销售。电池护照对电池的制造历史、化学成分、技术规格、碳足迹等信息进行记录。
今年初,全球电池联盟(GBA)首次发布了电池护照概念验证成果。此次公布的电池护照原型,记录了三款电池的全生命周期数据,分别来自于汽车生产商奥迪和特斯拉。除欧盟电池法外,电池护照的概念也得到了2021年七国集团领导人会议、加拿大及美国政府的认可,有望进一步推广。
对我国企业将产生什么影响?
一直以来,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在全球市场中都占据较大份额。
欧盟新电池法规的主要影响之一正是强调原材料的可持续性和负责任采购,中国电池公司需要确保其供应链遵守法规规定的环境和道德标准,这可能需要调整和改进他们过往的采购操作,以及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更加明细的采购目录。此外,中国电池制造商还需要证明产品符合法规中的标准才能进入欧洲市场。
电池全生命周期中的排放大头主要来自正负极材料、铝制金属外壳、以及电芯生产过程中的能耗等。面向欧盟的电池全产业链碳排放要求,我国电池产业实际上还面临着诸多难点。
一方面,我国电池产业链碳足迹工作近两年才起步,数据基础相对较为薄弱,对产业链中的碳排放热点认知较晚。另一方面,我国电网中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相较欧洲差距较大,生产过程中由电力带入的间接排放相对更高。
在全球电池新能源产业发展中,中国因具备成熟的产业链,已经取得突出成就,新能源汽车的产销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研究机构EVTank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88.4万辆,在全球的比重增长至63.6%;中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达到660.8GWh,同比增长97.7%,在全球锂离子电池总体出货量的占比达到69.0%。中国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在全球市场中占据较大比重。预计一旦新电池法生效,中国电池制造商若要在欧洲市场销售电池,将受到更严格的环境和审查要求。
中国企业将如何布局应对?
应对欧洲电池法,靠企业单兵作战行不通,需要多方合作。产业链头部企业需要发挥盟主引领作用,政府职能部门做好管理抓手,尽快制定相关标准,统一行业方法学,推动中欧动力电池碳足迹方法论和数据库互认,加快完善产业链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提高数据质量,提前做好碳足迹评估,共同推进产业低碳转型。
据海关总署公布数据,今年一季度,中国锂电池出口额排名前五的国家依次是美国、德国、韩国、荷兰和越南,占总出口额的62.6%。其中,中国出口至德国和荷兰两个欧洲国家的总金额为272.97亿元,超过了出口至美国的224.7亿元。
根据研究机构统计,过去四年中国在欧洲的动力电池装机占比持续提升,2019-2022年分别为11.8%、16.8%、22.6%、34%,中国动力电池在欧洲市场份额正进一步上升。2023年,中国企业有望进军美国、欧洲等海外市场,为国内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增速逐渐放缓做准备。
海外建厂方面,目前,我国锂电池企业海外建厂数量已达28家(包含电芯、模组PACK工厂),其中,20个工厂公布了规划产能,总计超过506.5GWh。随着电池企业海外工厂的落地,也将吸引材料及设备厂商跟随建厂。
总而言之,中国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全球70%的电池产能在中国,产品供应全球。欧盟的《新电池法》明年将实行,对中国电池产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受相关影响的企业现在就要做好准备。
587 票 VS 9 票:欧盟新电池法规投票通过
2023年6月14日,欧洲议会以587票赞成,9票反对,20票弃权,批准了2022年12月9日欧盟理事会和欧洲议会就加强电池和废电池可持续性规则的提案达成的临时政治协议。
2022年12月,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及欧盟理事会已就欧盟电池法达成临时协议,该项法规将替代原有的电池指令。此次升级后,欧盟成员国将以统一的方式对电池进行管理,对于电池设计、生产和回收在内的产业链各环节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我们第一次有了涵盖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循环经济立法,这将同时有益于环境和经济。”欧洲议会议员阿奇利·瓦里亚蒂表示。到2030年,欧盟的电动汽车保有量将超过驶3000万辆,新规旨在确保其使用的动力电池对环境友好。
根据欧盟电池法的规定,电池主要被划分动力电池、工业电池、轻便交通工具电池等五大类别,在欧洲经济区上市的电池必须符合可持续性及安全性的要求,同时标注产品信息标签,但法规对不同类型电池的相关要求与履约时间有不同规定。
根据欧盟议会披露的法规信息,自2024年7月起,动力电池以及工业电池必须申报产品碳足迹,并在2027年7月达到相关碳足迹的限值要求。
碳足迹是指企业机构、活动、产品或个人,通过交通运输、食品生产和消费以及各类生产过程等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
宁德时代(300750.SZ)董事长曾毓群去年曾表示,电池产品的碳足迹,已成为欧美监控下一步的重点。在他看来,欧洲和美国已率先对动力电池碳足迹的标准、政策法规开展研究,相比之下,中国作为电池生产大国,对电池碳足迹的研究明显落后。
同时,欧盟电池法对于电池所使用的回收材料的比例做了强制性规定。此项规定主要适用于动力电池以及工业电池,欧盟电池法要求,在2030年,产品中所含的回收钴、铅、锂和镍的比例最低须达到12%、85%、4%和4%。
欧盟电池法还要求,到2026年,动力电池和工业电池须持有电池护照,才能在欧洲经济区销售。电池护照对电池的制造历史、化学成分、技术规格、碳足迹等信息进行记录。
今年初,全球电池联盟(GBA)首次发布了电池护照概念验证成果。此次公布的电池护照原型,记录了三款电池的全生命周期数据,分别来自于汽车生产商奥迪和特斯拉。除欧盟电池法外,电池护照的概念也得到了2021年七国集团领导人会议、加拿大及美国政府的认可,有望进一步推广。
欧洲是中国电池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据海关总署公布数据,今年一季度,中国锂电池出口额排名前五的国家依次是美国、德国、韩国、荷兰和越南,占总出口额的62.6%。其中,中国出口至德国和荷兰两个欧洲国家的总金额为272.97亿元,超过了出口至美国的224.7亿元。
来源:界面新闻 记者 | 庄键
01
欧盟新电池法规
通过
反对
弃权
587票
9票
20票
新电池法规旨在通过对电池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监管,以促进循环经济,即适用于电池从生产到废弃回收的整个生命周期,并确保它们是安全的、可持续的且有竞争力的。
❖适用的电池:便携式电池;为车辆启动、照明或点火提供电力的SLI电池;为轮式车辆如电动滑板车和自行车提供牵引电力的轻型交通工具电池(LMT电池);电动汽车电池(EV电池);工业电池。
❖碳足迹声明与标签要求:EV电池、LMT电池、容量超过 2kWh 的可充电工业电池强制披露碳足迹,并附上声明和标签。
❖电池二维码和数字护照要求:EV电池、LMT电池、容量超过2kWh 的可充电工业电池需要通过二维码和数字护照披露电池信息,需要披露的信息包括产品的容量、性能、用途、化学成分、可回收内容物等信息。
❖用于新电池制造的最低回收材料占比要求:
❖废弃电池及关键金属材料最低回收率目标:
除了上述罗列的重点要求外,新电池法规还提出了物质限制要求、耐用性及性能要求、可拆卸性及可更换性要求等。
PART 1
欧盟电池法案
2020年12月,欧盟委员会提出了一项关于电池和废电池的法规提案。该提案旨在加强内部市场的运作,促进循环经济,并减少电池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环境和社会影响。该倡议与欧洲绿色协议、循环经济行动计划和新工业战略密切相关。
“
我们首次拥有涵盖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循环经济立法,这种方法对环境和经济都有好处。我们商定了使消费者受益匪浅的措施:电池将功能良好,更安全,更易于拆卸。我们的总体目标是建立一个更强大的欧盟回收行业,特别是锂回收行业,以及一个整体有竞争力的工业部门,这对于我们大陆的能源转型和战略自主在未来几十年至关重要。这些措施可能成为整个全球电池市场的基准。
——Achille Variati (S&D, IT)
“
PART 2
主要目标要求
图片来自网络 侵删欧盟电池法案提出四个主要目标要求:
更严格的废物收集、回收效率和材料回收目标;
更严格的可持续性、性能和标签要求;
应对社会和环境风险的尽职调查政策;
电器中的便携式电池将更容易更换。
PART 3
主要措施
欧盟电池法案的主要措施:
电动汽车(EV)电池、轻型运输工具(LMT)电池(例如电动滑板车和自行车)以及容量超过2kWh的可充电工业电池的强制性碳足迹声明和标签;
在电器中设计便携式电池,使消费者自己可以轻松拆卸和更换它们;
LMT电池、容量超过2kWh的工业电池和电动汽车电池的数字电池护照;
除中小企业外,所有经济经营者的尽职调查政策;
中国企业如何应对欧盟电池法案
我国的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全球有70%的电池产能在中国,但我国在电池碳足迹核算方面仍存在空白,在欧盟电池法案生效之后,会对我国电池产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要早做准备,做好准备。
企业可尽快展开产品碳足迹核算工作,并根据从电池原材料到回收利用全产业链的碳足迹核算结果,建立电池产品碳排放管理体系,促进碳减排,提高自身的高质量绿色循环发展,符合欧盟进口标准,提升竞争力。
01
电池法的前世今生
电池是向气候低碳化和更清洁用能过渡的关键技术。全球对电池的需求正在迅速增长,到 2030 年将增长14倍。欧盟可能占该需求的 17%。
早在2019年,欧盟委员会于发布了对前电池指令的评估。评估得出的结论是,尽管电池指令在改善环境、回收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然而也无法完全实现其目标,特别是与收集废电池或材料回收效率有关的目标。评估指出,由于缺乏整合技术创新和新用途的机制,该指令很难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
2020年12月,欧盟委员会提出了一项关于电池和废电池监管的提案,也就是《新电池法》的雏形,以替代旧有的电池指令。新电池法提案考虑了该行业的技术发展和未来挑战,并将涵盖电池从设计到报废的整个生命周期。
该提案旨在加强内部市场的运作,促进循环经济,减少电池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该倡议与欧洲绿色协议、循环经济行动计划和新工业战略密切相关。
2022年12月,欧盟委员会同意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达成临时政治协议,法案具体内容已经敲定。
此次通过的《新电池法》,尽管细节文件还未出台,从披露的一些指标来看,和去年12月那版没有明显变化。
一是提供电池碳足迹声明和标签,要求企业根据相关标准,收集并计算向欧盟出售的电池在每一个生命周期阶段的碳排放数据,包括上游原材料、产品生产、运输、报废和回收。
二是设定最低回收率及材料回收目标,就是关于废弃电池最终有多少可以进行回收的百分比。
三是提供电池护照,其中动力电池被明确要求具有电子记录。只有拥有电池护照的动力电池,才能进入欧洲市场。
02
高比例的回收要求能否实现?
根据电池法的规定,未来几年的回收率目标如下:
到2027年,锂的回收率应达到50%,钴、铜、铅和镍的回收率应达到90%;到2031年,锂的回收率应达到80%,钴、铜、铅和镍的回收率应达到95%。
博萃循环碳咨询部门国际业务负责人吴彬告诉《环球零碳》,国内目前采用的回收方式主要是物理法预处理和湿法回收。目前预处理黑粉的收集率已经能达到95%,而湿法部分,锂的回收率可以达到85%至90%,镍和钴的回收率超过98%。但是,以电芯为衡量标准的话,需要将这两个指标相乘。
由于具体的计算细节尚未确定,还不能判断达到这些高回收率目标是否存在困难。
03
不仅仅要核算电池碳足迹
新电池法要求覆盖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将迫使企业在产品设计和生产阶段考虑电池的可持续性和回收性。企业需要寻求使用更环保的材料和生产方法,以减少电池对环境的影响,并确保电池能够被有效回收和再利用。
对于企业而言,电池材料的来源、技术规格、化学成分、制造过程、碳足迹等都在电池护照披露信息中显示,能够让企业清晰供应链,深度掌控原材料供应,并可将成本、产能、风险和机会透明化。
吴彬表示,出口电池做好碳足迹只是一部分,电池法规对电池的监管是全生命周期的,包括如前段的供应链尽职调查要求,以及最终的回收处置等。法规中提到的数字电池护照,会在更广的ESG范畴对电池进行要求。
“对于出口电池的碳足迹具体怎么算,欧盟还会出具体的计算规则。”
针对电池的碳足迹,欧盟JRC(欧盟联合研究中心)牵头制定了相应的计算规则。这些规则将针对不同类型的电池,如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和轻型交通工具电池等,制定相应的碳足迹计算规则。最近,动力电池的计算规则的最终初稿已经发布。
具体的计算细节和细则尚未最终确定,需要企业密切关注相关规定的发布,并遵循细则进行数据核算和计算方法的核证。
企业可以选择第三方去进行数据和计算方法的核证,从而只需要披露最终结果,而不需要披露计算细节,从而规避敏感数据的外泄。
04
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破局之道
我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国,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电池材料生产国,是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链最完整的国家,我国锂离子电池用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的产量均占到全球的70%以上。
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22年中国锂离子蓄电池出口数额接近3426.56亿元,相较于2021年的1835.26亿元增长86.7%,创历史新高。今年一季度,我国锂电池出口1097.9亿元,同比增长94.3%。
据 SNE Research 数据,中国生产的动力电池在欧盟市场份额已经从 2020 年的 14.9% 上升至 2023 年的 34%。
近两年,欧盟及世界多国相继推出电池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了中国产品进入欧美市场的门槛。
6月11日,在“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展览会”举办期间,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举办了国际首个电池行业环境声明(EPD)平台发布仪式。
《动力和储能电池产品类别规则(PCR)》由SGS主笔,包括宁德时代、弗迪电池、远景等60多家电池行业企业共同制定。旨在深入贯彻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发展战略,推动电池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助力国内企业在全球能源结构加速转型的宏观背景下顺利出海。
平台为电池产品开展EPD工作建立了详细的流程和规则,并严格按照国际标准规定的流程和要求制定了电池产品的类别规则(PCR)。EPD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环境数据和信息进行报告,并经由独立第三方验证,更具科学性、可比性,更容易获得外界认可。
将来与国外开展EPD互认工作,有助于增强我国在全球电池行业的影响力和产业安全。来源:环球零碳研究中心
(碳中和专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