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新校区啥样?开放性、街区化、有色彩

2020-07-17    
加入收藏

新华社北京7月17日电(记者魏梦佳 关桂峰)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一座“城市森林公园中的校园”即将拔地而起。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贺耀敏16日表示,中国人民大学在建的通州新校区项目目前正积极推进,未来将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一张“文化名片”。

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新校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重大项目,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创新发展轴和生态文明带相交形成的东北区域,西邻行政办公区,北侧与运潮减河相依,总用地规模110公顷,建设规模105万平方米。

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新校区啥样?开放性、街区化、有色彩

↑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新校区整体效果图。(中国人民大学供图)

据介绍,人大通州新校区建成后,面积将是其中关村校区的约1.5倍,可满足2.18万名学生就读。“通州新校区建设对我校拓展办学空间、推进改革创新、提升办学实力具有重要意义。”贺耀敏表示,通过构建新空间,新校区将探索创新办学模式,打造高等教育改革的试验田。

据悉,人大通州新校区计划分两期实施,力争到2023年8月校园一期工程竣工,校区将可满足约8000名学生规模办学需求;预计到2025年8月二期工程结束,校园全面竣工。

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新校区啥样?开放性、街区化、有色彩

↑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新校区北区学生宿舍一期效果图。(中国人民大学供图)

新校区长啥样?贺耀敏说,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新校区将汲取世界一流大学校园规划成功经验,突出人本人文校园、兼容开放校园、绿色生态校园、智慧科技校园、持续生长校园的特色。

为此,学校专门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崔愷主持编制《新校区校园规划设计导则》,同时还开展园林景观、智慧校园、道路景观一体化设计等多个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通州新校区建设不仅要为人民大学开拓更大、更好的教育办学空间,还要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整体建设相融合,成为与未来城市风貌及城市生活相和谐的有机组成部分。”崔愷说。

据介绍,新校区将建设成“小街区、密路网、围合式”的“开放式校园”。例如,将校内路网与城市道路衔接,形成统一的路网体系,使校园公共绿地和体育、文化等设施具备与城市共享的条件;使校园建筑与街道界面要求相吻合,形成界面宽整有序、风貌融合的“街墙”空间;控制建筑的高度和密度,营造便捷的步行系统和丰富的场所空间。

崔愷说,为避免以往由一个设计单位设计出来过于统一、单调的校园风貌,人民大学新校区建设还在建筑语言、色彩、材质肌理等方面有相应规定,不同区域都有一些主题色和创新色,展现校园有机生长、丰富多元的魅力。

人民大学新校区在建设中还将创造不同的特色空间和建筑造型,争取做到“一楼一景”“一院一景”,同时在建筑技术、材料等方面也力争实现创新性、耐久性、经济性和生态环保。

崔愷表示,人大中关村校区有很多师生喜欢的小花园、小景观,将来在新校区也会有选择地营造一些这样的场景,保留老校区的美好记忆;新校区部分建筑在色彩上也会体现中关村校区的特色,比如师生很喜欢的人大明德楼外观的红色,使新老校区在建筑色彩上有一些衔接。“让大家觉得不管在哪个校区,都像回家一样,有亲切感。”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