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实名购票时代,为啥还要在网络呐喊寻人?大数据派不上用场了?

2020-04-28    
加入收藏

日前,湖北麻城市一无症状感染者乘火车离开,当地发布网络通告,紧急寻找密切接触人员。在通告中,无症状感染者所乘坐的车厢及活动轨迹被公开。既然都实名购票了,为什么同一车厢的人员,还要兴师动众通过最原始的方式在网络上呐喊寻人?大数据真的有用吗?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副主任兼赛迪智库信息化与软件研究所所长吴志刚直指“数据孤岛”这个老大难问题。

实名购票时代,为啥还要在网络呐喊寻人?大数据派不上用场了?

都是“数据孤岛”惹的祸

其实,自疫情暴发以来,这类寻人通告并不少见。公众经常可以在各类社交媒体上看到紧急寻找同车次或同航班的旅客,因为发现同行的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所有近距离接触的旅客都可能被感染。只有尽快找到这些密切接触者,才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和早隔离,以免殃及更多无辜。也许有人会问,现在乘坐火车和飞机早就实名制了,而且相当一部分人还是通过网络渠道买的票,个人信息甚至电话号码都留在了售票系统,一个电话打过去不就完事了,何必通过网络和媒体如此兴师动众找人?

实名购票时代,为啥还要在网络呐喊寻人?大数据派不上用场了?

在吴志刚看来,这都是“数据孤岛”惹的祸。近年来,我国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取得积极进展,但是开放数据质量不高、共享意愿不强的现象依然存在,政府、企业、个人不同主体获取数据的困难依然存在,致使经济社会运行的各个领域未能得到全面的数据支持,数据没有像水一样随需而动。“这次疫情中,车票虽然实名制了,但由于信息系统没有打通,特别是政府数据和社会数据还没有做到深度融合,导致大数据技术无法进行深度分析和关联运算。”

唤醒沉睡的数据势在必行

唤醒沉睡的数据资源,势在必行。吴志刚建议,要尽快搭建全社会数据流通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国家大数据中心体系。对政府而言,要打通政企之间的数据汇集、互通、开放和共享。对市场而言,应进一步营造便于数据要素流通的市场环境,以应用需求为指引,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强化数据确权定价、准入监管、公平竞争、跨境流通、风险防范等方面的制度建设。

赛迪智库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所数据治理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王伟玲认为,这其中,数据安全是关键,应该从数据安全技术研发、数据安全制度建设和数据安全评估三方面着手,改变数据安全“被动防御”的局面,打造“攻防兼备”立体化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在此基础上,以数据管理为着力点,推动数据从“明珠蒙尘”跨域到“连城之璧”。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车联网、物联网等数据密集型领域标准不一,增加了数据共享互认的难度。显然,要解决“数据孤岛”问题,必须从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技术手段方面着手,三管齐下才能奏效。

不久前,国家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积极对标国家战略要求,对建立数据要素市场提出明确要求,旨在凝聚各方协同发掘数据价值,破除数据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