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全世界都在做口罩,为什么你还是买不到

2020-02-21    
加入收藏

作者 / 姚赟

来源 / 盒饭财经(ID:daxiongfan)

系统提示:雅戈尔、红豆股份、格力地产、中石化、富士康、比亚迪、广汽集团,加入“口罩制作商群聊”。口罩缺口下,从服装纺织业,到汽车制造、电子设备制造,再到房地产、能源,纷纷“降维打击”——加入了口罩制造大军。

供应端,超76%口罩企业复工,又有众多企业纷纷转行做口罩;需求端,“一罩”依旧难求:从电商到药房,从微商到代购,从国内到国外,现在能买到或抢到口罩的人都算得上“能人”。

为什么这么多企业投入口罩生产,却还是买不到?何时能缓解口罩供需之间的极度不平衡?这些或紧急转型或临时购买设备做口罩的企业,生产出的口罩是否会涨价?等待疫情过去后,这些临时暴增的口罩产量,又会带来哪些影响?

带着这些疑问,盒饭财经(ID:daxiongfan)调研了全国口罩产业分布状况,采访了口罩原料供应、生产、批发等从业者,试着从这些毛细血管来解开这些疑问。

复工不代表恢复产能

“万能的票圈,有没有渠道能买到口罩啊!医用外科的就行,需要1千个,有没有大神能买搞到啊!” 发布10分钟后,这条朋友圈下,“作者”又自己留言补充了一句:“一两百个也可以的!”

2月17日,刷朋友圈时,张燕昶(化名)偶然看到了这条求助:“这反应太慢了,1月22日之前可能还能有,现在要找到这个量的口罩,除了直接去厂家预定,没有其他渠道。另外,厂家生产的口罩也都被统一购买派发到一线了。所以,基本上没戏。”

张燕昶就职于温州市特康弹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主要业务是做口罩、纸尿裤等产品上的弹力无纺布,从销售网络来看,每年这些原料都被销往世界各地。而张燕昶在这家企业中,负责的便是包含了日本、韩国、土耳其等国家的外贸销售。

2月12日,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公布了一份通知——《关于帮助省级应急物资重点企业(第四批)及迫切配套企业(第八批)复工生产的通知》,这份通知的附件中明确了“省级应急物资重点企业(第四批)” 的5家企业,以及“省级应急物资生产迫切配套企业(第八批)”的84家企业,张燕昶所在的特康弹力便是84家企业之一。

换句话说,因为涉及到产品“口罩的弹力耳挂”,她家可以提前开工了。2月13日,更因为成为复工新政策下的一员,特康弹力还上了当地电视台的新闻。

“年前本来还有库存,1月22日那天,来了一个客户,开着车,直接把库存搬空了一半。现在客户们拿着现金在厂门口排队抢材料,但就是忙不过来。”年前订单暴增,现在还可以提前复工,加上了当地新闻,凑齐了“订单、政策和品牌”三件套的特康弹力,距离恢复产能全力开工依旧长路漫漫。

“复工第一天,老板娘和我抱怨了20分钟,说开还不如不开,工人回不来、物流动不了、通行证也还没发。后来老板娘干脆不上班,回家休息去了。”因人员短缺,目前9条线只开了一条,产量杯水车薪。

复工企业劳务短缺的问题,成为提高产量、平衡供需的拦路虎之一。

2月11日至14日期间,上海美国商会针对进行了一项关于复工的调查。该项调查在进行,共有109家在上海、苏州、南京和及长江三角洲地区有制造业务的美国企业回应。

报告显示:约78%的受访企业表示,他们在中国的工厂缺乏足够工人来运作完整的生产线(run full production lines)。约69.1%的企业接受调查时已复工,约21.8%企业计划2月17日当周复工。

据2月10日全国22个重点省份的最新数据显示,大家关心的口罩企业的复工率已经超过76%,防护服企业的复工率为77%。

对这些复工的企业来说,员工短缺、物流问题被认为是接下来2至4周必须面对的最大挑战。现金流管理问题反而是最不迫切的。约78.2%的企业表示,没有足够的工人来运作完整的生产线。

在制造业密集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工厂陆续开工,但工人迟迟不到位,已是习以为常的状况,每年春节后企业或多或少都会遇到招工难的困扰。只不过,这次疫情的冲击下,让解决这一问题变得更加急迫和必要。

工人之困

制造业工厂一线工人流动性大,往往是“招八百走一千”,大型工厂几乎全年在招聘。招工问题也从过去的老板挑工人,转变为工人挑老板。

按照往年惯例,不论是长三角还是珠三角地区,大部分工厂都会刻意选择在初八开工。

每年初八的8点18分,老板和部分回岗的老员工们,齐齐集中在工厂门口。鞭炮声,加上老板发“开工红包”,这阵仗下热闹的氛围不输任何一个传统节日。八,谐音“发”,初八的8点18分,老板们都想讨个吉利。

正式开工后,才开始陆续招聘员工的工作。

制造业,尤其是一些中小制造企业,一直以来的招工方式与其他行业的招工方式有所不同。

工厂门口,用一张凳子简单支块板子,写着招工启事;附近的电线杆上,贴上黑白打印的招工启事,混杂在牛皮鲜广告之中;稍微讲究些的企业,便会去地方的人才市场挂上招工需求,或是在网上挂上招聘信息。

大部分中小制造业务招工的方式,仍停留在互联网时代之前,线下是主要的招工渠道。而工人们也都摸清了路数,基本都会在年前辞职踏实回乡过年,初八前后外出回到务工地寻找新的工作机会。

大部分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民营企业老板们,没有淘汰这种“原始”的招聘方式,并不是他们不知道因互联网兴起的线上招聘渠道。

2019年2月,央视针对制造业工厂的“招工难”现状,进行了采访。采访中,一位制衣厂老板对着镜头说,现在来找工作的应聘者多为30至40岁,50岁以上的工人也并不罕见,“90后”应聘者却少了很多。

(31%的骑手上一份工作正好是产业工人,来源美团点评研究院)

这些年轻人都去哪了?答案是外卖、快递、网约车之类的新兴服务业。

国家统计发布的2017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省内流动农民工占比增高,从事制造业的农民工比重为29.9%,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农民工比重为48%,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而今年的疫情,对制造业来说,是雪上加霜。

“初三老板给我打了个电话,说是我们一半的员工是湖北人,开工基本凉了,让我们做好心理准备了。”疫情爆发前期,延长假期的通知还没下来,但从武汉封城的状况来判断,正常开工的概率很低,“我们本来想把安徽的一些员工提前招回来,但是怕他们万一在路上被传染上了呢?只要一个中招,我们一个厂就凉透了,更别提什么开工不开工了。”

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表统计,人口流出最多的前5名省份分别是安徽、四川、河南、湖南、湖北。根据2018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17年农民工输出数据表明,前5名的省份分别是河南2670万、安徽2024万、湖南1879万、江西1847万、四川1679万。

与上述报告一致,除湖北外,在江浙地区常见的务工人员籍贯,大多来自安徽、四川、河南、江西等地。而这些区域不是疫情比较严重,就是外出限制要求严格——想出来都很难。

这才有了各地方政府夸张的“抢人潮”。

浙江杭州掏钱包下高铁组织企业员工返程;嘉兴嘉善县为了助企业复工招工,甚至包下专机;浙江湖州对部分行业的新员工给予1000元/人的生活补助;江苏南京对企业包车组织返岗补贴50%包车费用……

常年的招工难现状下,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加速了“抢人潮”的出现。

全球口罩荒

2月11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秘书长丛亮表示:企业要配备消毒液、体温枪等物资,为职工配发口罩等防护用品。切实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未休假期的工资报酬应按照有关政策保障落实,按时发放福利待遇。

国内口罩统一调度一线,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口罩全球购”已成为不得不做的事儿。

2月18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刊文称,一位与制造商合作的业内专家透露,美国目前的口罩存货只能保障医院和其他前线医护人员未来4周的用量。政府官员现正在考虑增加采购本地生产商的口罩,每日与十几家在美国本土进行销售的防护设备制造商和20家分销商进行会谈。

近期,因囤积、代购等情况导致韩国的医院也出现了口罩紧缺的状况。于是,韩国出台了相关政策:金额超过1.2万元或者数量超过300个,就要申报出口手续。而只要在申报审批上做出限制,就能限制住出口数量。

根据界面新闻的报道:在日本,口罩厂商尤妮佳的工厂已经1个月没有停息;一家名为Kolmi Hopen的法国公司突然收到了一大笔订单——5亿个口罩。该公司在暴增需求之下,仍需要延长工作时间、雇佣更多工人,来保证机器的24小时生产。

但,哪怕这样,还是不能满足目前大众对口罩的需求。

2月2日,工信部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医疗物资保障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王伟在会上提到,高熔指纤维聚丙烯的国内产能比较充足,2019年国内产量约90万吨,“一吨可生产一次性外科口罩90万~100万只,而生产N95医用防护口罩只能是20万到25万只”。按此推算,中国一次性外科口罩年产能可达到8100~9000亿只,N95医用防护口罩年产能可达到1800~2250亿只。

中国工信部曾指出,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口罩生产和出口国,年产量占全球约50%。

而这一统计,还未算上原材料部分。

1月20日后,疫情全面爆发。张燕昶本人还未意识到即将对正常生产影响前,土耳其、韩国、危地马拉等多地的客户都发来了“问候”。这些问候都有一个套路:先询问疫情下张燕昶的健康状况,了解到没什么问题后,直接询问对节后那批货是否会有影响。

让张燕昶印象深刻的是一个韩国客户,接连嘘寒问暖,还要给他从韩国寄口罩给她:“给金佰利代工的4家工厂,都是从我们家拿货的,他们不少原材料都是国内供货的。国人满世界买口罩后,全世界都在找口罩。”

SMS无纺布是所需口罩的核心原材料。

据了解,医用外科口罩和N95口罩一般采用多层结构,简称为SMS结构:里外两侧为单层纺粘层(S);中间为熔喷层(M),一般分为单层或者多层。

而中国作为无纺布的出口大国,SMS无纺布的占比也在逐年提升。

2019年8月,中国纺粘和熔喷法非织造布行业年会暨第四届四次理事会在江苏常州举行会上,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纺粘分会会长陈立东给出一组数据:2018年,我国纺粘行业运行质量稳步提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纺丝成网法非织造布总产量达到302万吨,同比增长5.38%,速度增长符合宏观形势和发展预期;新增纺粘法生产线65条,其中SSS、SMS在线复合生产线增加近13%。

中国熔喷无纺布的产能到底是多少?

根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纺粘法非织造布分会对国内企业的年度工业统计数据可知,截止2018年12月底,中国纺粘法非织造布的总生产能力为4,375,500吨/年,纺粘法非织造布总产量为2,971,204吨/年,其中在线复合SMS工艺非织造布实际产量为634,695吨/年。2018年中国熔喷法非织造布生产能力达到83,240吨/年,实际产量为53,523吨/年。

那国内生产SMS无纺布的企业集中哪些地方呢?

盒饭财经(ID:daxiongfan)以“sms无纺布”为关键词,在百度爱采购、传众网、阿里巴巴等平台进行了数据爬虫。简单整理了一份“sms无纺布”厂家所在地的名单,同时,以这份名单为基准,进行了分析。(数据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但一定程度上也能体现SMS无纺布大致分布的情况)

(制图:盒饭财经)

本次统计共爬到有效数据3125条(含有所在地信息),去重后得到1317条最终进入统计图表的数据,依据省份来划分后,发现浙江占比26.55%、江苏占比16.81%、广东占比15.93%、湖北占比11.5%。

而这些占比靠前的省份,受到本次疫情影响较大。

缺口之下

政策鼓励,又加上存在巨大的市场缺口,这种时候,除了各大转型做口罩的企业外,还夹杂着不少“小白”涌入者。

他们与之前提到的雅戈尔、红豆股份、格力地产、中石化、富士康、比亚迪、广汽集团等企业不同,没有任何基因,只是因为看到机会,便跃跃欲试。

有媒体在12日报道:从25万到120万,涨价380%,这是目前一套口罩生产设备的价格。从1.8万到8万,涨价440%,这是口罩原材料熔喷布的价格。每一天一个价格的口罩原料和口罩设备,背后是大量从业者的加入。

浙江籍的周杭云便是蠢蠢欲动者之一。

年前辞了工作,从北京回到绍兴。疫情爆发后,因为每天抢口罩,认识了不少如批发商、3M经销商等产业链上的人。本就想着找个机会创业的周杭云意识到,或许现在是做口罩的好时机:“当时想的很简单,这么缺,做了肯定有销路。但,想着存在风险的可能性,那时计划是先买一套设备,找家里人做着,也挺不错的。”

然而,随着不断深入的了解,周杭云的想法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越了解越觉得我这种小白不适合,原料、机器设备疯涨不说,根本买不到现货,就算预约上了机器交付也还有很长一段时间。”

设备之外,还有原料的供不应求:“这种紧缺的情况下,原料供应商肯定会先紧着老客户、大客户。而且这种情况下,就算人家愿意给你,你也得拿着足够诚意的现金去支付一部分预付款。这对我来说,成本太高了。”

艾媒发的《2020-2021年中国口罩行业市场状况与趋势研究报告》中提到:对于口罩生产上游的口罩机制造商,由于口罩机的制造经过设备零件制造、组装、调试以及交付一般需2个月的周期,且设备对资金成本占用较大,相关应警惕产能过剩的风险,用尽可能柔性的供应链系统分摊风险。

1月28日,人民日报客户端援引的消息称,据当地企业介绍,口罩专用过滤材料熔喷布的市场价格从原来的1.8万元/吨涨至2.9万元/吨。2月12日,界面新闻采访一家熔喷布小厂家时,熔喷布的价格已达到每吨8万元。

然而,不少“蠢蠢欲动者”已将想法变成了行动。

根据企查查专业版数据显示,自2020年1月1日至2月10日,经营范围涉及医疗器械、消毒产品等防护制品的企业增势喜人,全国范围内医疗器械新增企业数超2万家,消毒产品次之。

从行业来看,全国医疗器械新增企业中,批发和零售业以增加14900家排名第一;全国消毒产品新增企业中,批发和零售业仍以近2500家遥遥领先。

口罩有1-2周不等的生产周期,当这批设备涨了3.8倍、原料涨了4.4倍、员工需要支付3倍工资的“超高成本”口罩面世时,消费者的接受度又将如何?

趁着未雨得绸缪

“一次性的、医用外科的、棉纱的、防毒的、防雾霾的,好多好多品种,市面上有的种类都有吧。不过年前,除了棉纱的,其他口罩都卖光了。”老陈是义乌小商品城一个做手套、口罩的批发商,夫妻两人在这里经营了几十年,从没有想过,有一天他店里的口罩会如此紧俏。

年前所有口罩,在到处横行中“天价口罩”的市场上,老陈依旧选择全部无保留平价卖出。而老板娘显然不这么看:“还是得留一点年后再卖,万一老顾客要的话,又进不到货,还能有现货给他们。”

仅是小学文化的老陈还是选择了全部平价卖出,做出这个选择的原因也很简单:“我儿子就是个医生,这个时候,怎么能这样呢。”

根据规定,老陈所在的小商品城还未全部开业。但就是开业了,目前来看,老陈也很难进到货:“拿不到货,厂家那边的货都直接统一调到一线去了。挺好的,这样医生、护士们就有保障了。”

对于口罩成本飞涨的情况,热血的老陈也一脸愁容:“看新闻说,有些药房因为进货成本高了,口罩零售价也涨了,一个口罩赚3元,其实也还好,但是还是被举报了。不知道我进货涨价后,会不会被举报。”

除此,老陈还在担心,疫情下口罩疯狂扩产,一旦疫情结束,需求没有那么大的时候,这些新扩的设备,这些徒然陡增的口罩将会对市场生产不可避免的冲击,“涨价应该是一时的,可能口罩下半年能恢复到去年的平均价格吧。”

确实,疫情不可能延续一年半载,而口罩的库存堆起来可能就是一瞬间的事。据了解,目前不少当地政府意识到此类物资储备不够,疫情结束后会收储。

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安全健康防护用品委员会会长雷利民表示,目前企业生产状况极为复杂,信息沟通不畅,使得复工率和新投产生产线的进一步情况难以确切了解。预计的产能最后能否达到还取决于行业的努力和投入,以及政府的帮扶措施。但是,从几次比较重大的疫情事件来看,口罩纳入国家战略物资是有必要的。

同样忧愁的还有张燕昶。

“估计今年要喝西北风吧。”自从初三接到领导电话后,负责外贸销售线的张燕昶就隐约意识觉得今年自己只能紧衣缩食了,“哪怕招到员工,恢复产能了,那也得先保障国内的需求。现在9条线全开了,也不够,没有多余的生产线留给外贸口了。”

张燕昶的担心不无道理。作为一家一半产量靠外销的企业来说,目前因为情势集中火力主攻国内业务,外贸方面的订单等同于直接放弃。而这不算是最严重的,如果因为这次的延误发不出货,客户直接换了供应商,那损失就不止眼前这几单了。

那这些口罩相关企业更换供应商的几率如何?

在我们问及这个问题后,张燕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了一句:“3M N95的口罩戴着很不舒服吧?他们自己也说他们的N95太勒耳朵。而我家的产品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我跟了他们好几年了,一直没有换,知道为什么吗?”

3M明知佩戴不舒适,同时也知道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为何还是不换供应商解决这个问题呢?

他们考虑的还是安全和密闭的标准,”张燕昶与3M方面沟通后了解到这些情况,“而且像他们这种大公司,研发新产品和替换材料流程都很长,很费力。

“客户问起来,我们只能说实情,然后告诉他们很快就结束了。”面对疫情的影响和远在万里之外的客户,张燕昶只能先稳着他们,“一个客户的货10号到港,单据寄不出去,没法清关提货;还有两个信用证,一个货做好了不能出,一个没法做;然后还有两个柜子,没法生产.......”

“这种时候只能实话实说,尽量争取客户理解。一部分订单流失也是必然的,而且极有可能有可能把订单送到竞争对手手上。”清算了一遍手上客户产品的情况后,张燕昶总结,“真的是对良心和生意的双重考验。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