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OpenAI上演盈利之争,中国AI创业者夺命狂奔

2023-11-22  黑马智库  
加入收藏
OpenAI上演盈利之争,中国AI创业者夺命狂奔

11月7日,AI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OpenAI 开发者大会惊艳全球,创始人Sam Altman 一时风光无两,但他估计想不到接下来的剧本走向。

 

11月16日,知名投资人朱啸虎和吴世春在黑马直播间畅聊《解码AI春晚,AI创业者的破局路在何方》。

 

11月18日,OpenAI在官网宣布,Sam Altman将辞去CEO职务并离开董事会。

 

11月19日,反转出现,外媒报道,OpenAI董事会正在与奥特曼讨论回归公司重新担任CEO一事。

 

11月20日,微软CEO纳德拉在社交平台X发文宣布,OpenAI创始人Sam Altman、Greg Brockman将加入微软。对此,Sam Altman转发并回复:任务仍在继续。

  “AI大模型时代的进化速度,可能是互联网时代的10倍以上。”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在黑马直播间这样说道。

  没想到,大模型时代的企业权力之争,反转速度远不止10倍。乔布斯当年被苹果扫地出门,到1997年过了12年才正式回归。

  OpenAI 内部的权力之争,本质上是“非盈利组织的OpenAI”与“商业机构的OpenAI”之间的冲突。

  这背后是,美国投资市场非常火,被资本看中的 AI创业者都目标远大,两三年内都不急于落地商业化。

  而国内投资市场却截然相反,大部分投资人都非常谨慎,创业者只有快速实现盈利,才有可能拿到投资。

  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在黑马直播间也提到,“中美两国针对AI创业者的投资,可能差一个数量级以上。国内缺少0-1阶段的投资,会使得中美两国在AI创新生态的繁荣度差别很大。”

  那么,国内AI创业者的未来之路将在何方?当下的破局之道有哪些?

  近日,在黑马直播间里,创业黑马(33.8300.000.00%)执行总裁罗浛予与两位黑马导师——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以及一位AI领域的创业代表——DeepWisdom创始人兼CEO吴承霖,一起畅聊OpenAI的开发者大会给创业者带来的启示,并聊到了投资人最关注的赛道,及中国AI创业者们未来的破局之道。

  01

  OpenAI 开发者大会,

  给中国创业带来哪些冲击?

  罗浛予:各位黑马的朋友们,大家晚上好,欢迎来到黑马直播间。首先介绍一下今天的三位嘉宾,吴世春老师是梅花创投的创始合伙人, 朱啸虎老师是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他们都是黑马实验室的导师。另外,我们还邀请到了DeepWisdom创始人兼CEO吴承霖。

  咱们直接进入话题。近期OpenAI 开发者大会对业界的冲击非常大,他们在降费、定制化、GPTs、多模态等方面都有显著进展。你们作为国内AI创业者和投资人的代表 ,第一时间的感受是什么?这会给AI领域带来哪些新可能?对中国AI产业,又意味着什么?

  吴承霖:看完发布会后,有四点感受:

  第一,GPT-4 Turbo 在降费提速方面非常惊艳,3倍的成本节省,确实是对整个AI领域的降维打击。

  第二,GPTs是个很狡猾的发布。事实上,Sam Altman 在会上的很多演示都是预先由人工写好的,并未做到相对高级的自动化。OpenAI急于发布GPTs,是一个阳谋,用意在于明目张胆的收集所有企业的数据。因为此前在开源世界里,他们无法获取像腾讯、沃尔玛等大企业的SOP和API的描述。所以,微软已禁止内部使用OpenAI的API。

  第三,多模态的效果还不错,但远没有超预期。比如,大部分效果特别好的图片理解,都不在纯正的训练集中。而在一个纯正的训练集中,可能还跟之前那样,连蓝莓、蛋糕和狗都识别不出来。

  第四,在降费方面,并没有实现他们说的降费95%,也没有给市场带来实质性的增量变化。

  朱啸虎:发布会给AI创业者的冲击,完全在我们的预料之中。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直不看好那些“套壳应用”。像互联网早期,还能给一些做独立App的创业公司,留四到五年的空窗期,让他们获取大量用户。但AI大模型进化速度太快,可能是互联网进化速度的10倍以上。做独立APP的空窗期可能只有四到五个月,很快就会被OpenAI 自动覆盖掉。所以,千万不要去给AI大模型做一些边边角角的应用,根本守不住。不如去问问自己,有没有什么特殊场景是大模型做不了的?这样在大模型时代才有自己的生存空间。

  吴世春:对,如果在大模型基础上做无差异的开发,最后的产品千篇一律,已经没有竞争力了。还是要坚持长期主义,不要企图用信息差去做那些投机性的创业机会。比如,我看到很多擦边的、泛娱乐的AI应用,流量成倍增长。但想赚钱,还是要落在用户时长和用户真实需求上。所以,现在做AI应用,又要回到懂人性和懂运营上。所谓“懂人心者得天下,懂运营者赢AI”。

  另外,AI时代的产品开发,可能会发生一个颠覆性的改变。之前是先有数据,再有模型和产品。以后可能是创始人先推出产品,利用AI生态让用户无感参与到产品进化中,过程中不断获取用户反馈和数据,再变成模型,最后再优化和反馈给产品。这种改变的直接影响是,产品经理这个岗位,会直接消失。创始人本人应该利用AI,成为很好的产品经理。

  02

  AI投资,中美投资人偏好不一

  罗浛予:接下来,我想跟吴世春老师和朱啸虎老师聊聊,你们投资人目前更关注哪些赛道?

  朱啸虎:我们今年在AIGC领域投的不少项目主要是应用层。因为国内的大模型还在早期,不如先建立自己在垂直场景的优势,先把用户数据和用户场景抓到自己手上。

  吴世春:我们关注的赛道有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军工、大数据,今年投的人工智能项目都是智能体上的应用,如MetaGPT等。

  罗浛予:当前中美两国在AI创业和大模型发展阶段上都有非常大的差别。你们认为,中美两国之间最本质的差别是什么?

  朱啸虎:我认为有两点:一是美国的大模型已非常成熟。二是美国投资市场非常火,投资人钱多。创业者讲的故事越让投资人兴奋,越有人投你。拿到融资的创始人都目标远大,两三年内不急于落地商业化。而短期内就能实现利润的,投资人反而不太感兴趣。

  国内的情况正好相反:一是中国自己的大模型还比较早期,很多机会都在垂直场景。二是中国投资人非常谨慎。如果你只讲故事,项目要两三年才能商业化落地,投资人是不敢投的。现在中国投资人发明了一个新词叫“PE近人”,每一笔投资的钱都要PE(看利润收益率),投资的项目必须第一天就实现商业化落地。

  罗浛予:听起来有些悲观,吴老师怎么看?

  吴世春:中国在AI领域从不缺创业者和投资人,缺的是支持早期AI创业公司的钱。中美两国针对AI创业者的投资,可能差一个数量级以上。少了那种0-1阶段的投资,会使得两个国家在AI创新生态的繁荣度差别很大。如果在钱的量上没有更多提升,接下来几年,我也会比较悲观。

  03

  现在还不是AI时代的iphone 时刻

  罗浛予:总结一下,目前的环境是,国外大模型发展速度非常快,国内百模大战异常卷。在这种情况下,AI领域的中小创业者,有哪些更好的场景或路径去破局呢?

  朱啸虎:目前在数字人(12.5000.000.00%)、销售营销端、内部降本提效方面,还有很多值得去做的场景,但必须做到比企业现有成本降低90%。

  比如,很多美国公司都在聚焦如何用AIGC自动生成电影,这个基本上看不到落地。我们投的一家公司,是帮中小企业快速生成广告片。大公司的爆款产品可以花几百万拍广告片,但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没有这样大的预算。这家公司的收费是7万块钱包年,每天能生成两三百个视频,相当于1块钱一个视频。不管是效果、成本,还是数量,都有巨大提升。

  吴世春:我们更看重已经有用户场景,能利用AI转型升级的产品。新项目的用户场景则一定要特殊,如果说OpenAI是在建好的高速路上开加油站,你就要选一个相对偏僻,但人又多的路段开加油站,这样OpenAI可能就管不到你。最关键的还是能否快速通过用户来验证你的应用,并拿到客户订单,实现商业模型的正循环。这种项目在估值比较低时,我们可能会投资。

  罗浛予:直播间有个同学的问题很犀利,中国资本还有钱吗?

  朱啸虎:实际上,现在很多基金的投资比例还非常低,我们最新一期的基金只投了10%。只不过大家投资都很谨慎,因为目前很多创业公司的发展路径还不太清晰。

  吴世春:是的,我们我们前几年募集的钱还有很多,到现在都没有投完。今年可能很多经理都在积极对接创业项目,但最后在合伙人层面被毙掉了。

  罗浛予: 还有同学问,AI+养老方向,为老人提供AI陪聊,解决老年人心理孤独等问题,还有机会吗?朱啸虎:这种需求是存在的,但这种在百度、阿里等大公司直接炮火下的项目,创业公司基本没戏。吴世春:每一个新技术兴起之时,都有一定顺序。如互联网时代,先是娱乐内容,再是商业内容,最后才是比较重的产业化内容。在中国互联网时代,先是盛大赚到钱,再是腾讯赚到钱,之后是搜索和广告挣到钱,最后才是电商赚到钱。AI时代差不多也是这个顺序。AI+养老,算是一个产业,还得等过几年再说。

  罗浛予:两位老师作为投资人,之前都在不同场合提到,错过了字节跳动这个好项目。我想知道,AI领域是否会出现下一个张一鸣?他应该具备哪些核心能力?朱老师笑得很可爱,你先来回答。朱啸虎:当年今日头条并不是一个非常的机会,抖音出现后才真是大机会。大抖音是在互联网发展五六年后才出现的,对吧?早期出现的“愤怒的小鸟”和“切水果”,只是用来教育用户的。当时今日头条的核心能力是算法,现在还不知道AI时代的“张一鸣”的核心能力是什么,还得让时间来告诉我们。总之,AI时代的大机会可能还在后面。

  吴世春:当年张一鸣还是我们酷讯的第一个工程师,003号员工。他出来创业时,我也正在创业。我是2014年才正式开始做天使投资,在字节跳动估值20亿美金时也投了,所以不算错过。

  关于AI时代的张一鸣,我只想说,历史总是重复相同的旋律,只不过是压着不同的韵脚。比尔盖茨、乔布斯、马斯克,都创造了伟大的公司,但他们的性格和做事风格完全不同。AI 时代的张一鸣不一定会是相同的画像,就像乔布斯不是比尔盖茨的翻版,马斯克也不会是乔布斯的翻版。

  所以,我同意朱老师的看法。现在很多人说AI时代已经到了iPhone 时刻,我不这么认为。我更相信凯文凯利说的,现在最多到了黑莓时刻,可能连黑莓时刻都没到。中国的TMD,基本是iPhone出现好几年后才兴起的。

  虽然OpenAI每次发布新产品,都跟要炸掉别人饭碗一样。但我觉得AI时代的第一幕才刚开始,只有当一堆AI公司出现财富效应,让创业者和投资人都赚钱到,我们才能看到AI时代的iPhone 时刻出现。

  罗浛予:据说DeepWisdom研发的MetaGPT已经做到了行业头部,也获得了梅花创投等多家投资机构的支持。我想问问,你们业务在发展过程中都遇到过哪些关键卡点?最后怎么克服的?

  吴承霖:我们在业务发展中,主要遇到三个关键点:

  第一,AI落地。在全球范围内,AI落地还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情。主要原因是落地场景非常分散,每个场景都有前置成本,如硬件、咨询、数据、信息等四大成本,没法用一个APP全部打穿。目前,我们已经搞定了其中三大成本,未来希望可以实现真正的智能体。

  第二,AI人才。当下,国内头部AI人才非常稀缺,且不少AI人才都在流向美国或全球顶尖团队。对初创公司来说,如何吸引外部人才是个大难题。于是,我们通过做开源社区和一系列主题活动,吸引到了不少全球顶尖人才进行长期合作。不过,要协调五个时区的不同人才,也是个巨大的挑战。希望未来能成为一家全球化公司,跟美国硅谷最优秀的公司同台竞技。

  第三,产业结构。西方大部分做开源的企业,都有自己的专精领域,如专做搜索等,并持续将一个领域做到做好。而国内很多企业,都想把所有事情做完。原因可能是国内很难找到软件供应链等。如果结构不够好,未来在国内做软件会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长期来看,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找更多的合作来解决。

  罗浛予:好的,感谢几位嘉宾。既给了我们压力,让我们知道AI创业的窗口期很短。又给了我们动力,OpenAI 并不完美,AI 时代iPhone 时刻还没到来,那就意味着机会很多。

关键词:OpenAI      点击(24)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OpenAI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