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蔚
自2月6日中国证监会宣布暂停新增转融券规模以来,转融券存量在快速下降。截至2月21日,转融券余量为50.36亿股,较2月6日下滑25.63%;转融券余额为700.82亿元,下滑20.02%。随着转融券存量逐步了结,融券余额亦大幅下降,回到较低的水平。截至2月21日,A股融券余额为439.36亿元,创2020年7月以来新低。
转融券的出借期限分为3天、7天、14天、28天和182天。申万宏源证券分析师朱岚表示,今年以来,7天和14天期限的转融券数量占比分别约为11.61%和83.05%,而182天期限的转融券数量占比仅0.12%。由于转融券余额中有展期因素影响,很难精确计算余量的剩余期限分布。如果展期的期限特征与新合约融出的期限特征相差不远,预期1个月内,转融券的余量将快速衰减,并只剩下182天长期限的转融券余量。
据上海证券报记者了解,转融券业务自2013年2月28日启动,前几年发展较为缓慢。2019年底余额约为116.17亿元。2020年,转融券迎来较快发展,公募基金开始参与转融券业务,社保、私募基金、QFII、上市公司股东也逐步增加参与度。转融券和融券余额开始爬升,两类余额最高均超过1700亿元。
方正证券金融首席分析师许旖珊表示,转融券是融券业务的重要券源。据上市券商半年报披露数据统计,券商融券业务余额中,转融券融出余额占比达到77%。融券余额前五名证券公司合计融券余额市占率为70%,其中转融券融出余额证券占比达79%。
去年10月以来,监管层三次对转融通政策调整优化。
第一次是去年10月,为加强融券业务逆周期调节,证监会表示,阶段性收紧融券和战略投资者配售股份出借。出借端,为突出上市公司高管专注主业,取消上市公司高管及核心员工通过参与战略配售设立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出借,适度限制其他战略投资者在上市初期的出借方式和比例。
第二次是今年1月28日。证监会宣布全面暂停限售股出借,并将转融券市场化约定申报由实时可用调整为次日可用,对融券效率进行限制。
第三次是2月6日。证监会决定,暂停新增转融券规模,以现转融券余额为上限,依法暂停新增证券公司转融券规模,存量逐步了结。
同日,多家基金公司迅速响应,暂停新增转融通证券出借规模。南方基金、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国泰基金、华宝基金等头部基金公司发布公告称,严格落实证监会关于融券业务的相关要求,暂停新增转融通证券出借规模,审慎稳妥推进存量转融通证券出借规模逐步了结,确保相关业务平稳运行。
上市公司股东亦积极响应。2月19日晚,国海证券发布公告称,公司于当日收到广西产投资本出具的《关于参与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期限满6个月的告知函》。公告显示,国海证券于2023年7月21日披露了公司原持股5.07%的股东广西产投资本(因公司2023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广西产投资本持股比例被动稀释降至5%以下)拟参与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的相关公告。从本次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实施情况来看,在2023年8月14日至2024年2月14日的出借期间,广西产投资本未实际参与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