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最高3.5%!“开门红”卷起来,多家银行提前备战

2023-11-23  国际金融报  
加入收藏

目前银行三年期整存整取利率在2.2%左右,但个别银行最高达到3.50%。

“一年一度‘开门红’启动了!存款利率达到一年中的最高点,错过又要等一年了!”近日,《国际金融报》记者发现已有多家银行密集动员,下达“开门红”军令状,也有银行工作人员在社交平台上开启拉存款模式,各种“喜迎开门红”的口号层出不穷。

从银行宣传活动来看,高息存款仍是银行开“卷”的重头戏,多家中小银行推出年利率在3%以上的高息存款。相比往年,今年银行“开门红”启动时间提前了。专家指出,居民存款是银行同业竞争的热点,2024年依旧属于不错的存款环境,银行在宣传中也需明确产品种类与风险,避免出现合规问题。

积极备战“开门红”

在今年存款利率多次下调后,年利率在3%以上的存款产品已十分少见。以国有大行为例,工商银行五年期整存整取利率为2.25%,三年期为2.2%,而在近期地方银行“开门红”活动中,不少存款产品年利率突破3%。

沈阳于洪永安村镇银行近期喊出“大干100天”的口号,部分一年期存款产品执行利率可达到3.00%,而三年期及以上的整存整取利率甚至可以达到3.50%。该行在公众号推文中表示,“存款任务到2023年末,必保完成1.5亿元,力争完成3亿元,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4亿元;到2024年2月末,存款任务必保完成2.5亿元,力争完成3.5亿元”。但至11月21日午间,此条推文显示为已删除。

某短视频平台上,一位丰城顺银村镇银行的工作人员将该行存贷款优惠的宣传海报做成了视频循环播放。视频中可以看到,该行“开门红”活动中,定期存款两年期的利率为2.7%,三年期则可以达到3.2%。在普惠贷款方面,信用力度也较大,可提供免抵押30万元的小商户信保贷等产品。

“银行人的‘开门红’又要开始啦!大家快来找我存钱!”一位常熟农商银行的工作人员在社交平台上发帖,并附上了宣传海报,红底海报上印着一只卡通龙的图案,图中标示着该行“开门红”的存款利率,其中20万元起存的三年期产品利率为3.00%,而同一期限1万元起存的产品利率也有2.95%。

此外,也有银行推出预约产品、存款送粮油米面等活动,部分国有行也在逐步展开工作。一位国有行工作人员透露,该行已经实际着手相关工作,只是并未冠以“开门红”的标签。“现在大家‘开门红’工作启动时间都很早,都很‘卷’的。”上述银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启动时间为何提前?

“一般来说,银行‘开门红’是在12月初或是1月初才正式启动。”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从近几年来看,“开门红”工作开启的时间似乎越来越早了。就今年的情况而言,11月初,距年底尚有近两个月,银行已争先开始抢滩布局。

为何今年银行“开门红”工作启动时间有所提前?

“2023年初的存款飙升使得各家银行更加重视‘开门红’。”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副教授李楠分析道,“2022年底,居民存款开始出现飙升的情况,到2023年1月份则出现空前的飙升幅度,这种情况是许多银行始料未及的。在1月初,某些银行甚至出现下达年度存款任务才一周,就已超额完成全年任务的情况。”

李楠指出,2023年度,银行业在普遍出现“资产荒”的同时,也承受着不良贷款的压力,预计在2024年度,这种“资产荒”和不良贷款压力依旧会持续。而居民存款就成为银行同业竞争的热点。“就吸收存款而言,2024年依旧属于不错的存款环境。一方面,国家的宽松货币政策使得货币供应量增加;另一方面,股市依旧低迷,不能重拾市场信心,居民存款没有很好的去处;其三,2024年度虽然经济开始复苏,但‘资产荒’依旧会在一定程度上持续,社会储蓄意愿依旧强烈。所以,对于期望做出优良业绩的银行行长而言,不约而同地把目标瞄准居民存款。”李楠在采访中分析道。

值得注意的是,从宣传内容来看,较高的存款利率也是多家地方银行的宣传重点。“目前金融市场上与银行存款形成替代品竞争的是理财产品,由于理财产品的价格高于银行存款,对于市场影响力一般、吸收存款能力不足的地方银行而言,要与理财公司抢夺存款资金,只能提高存款的利率。”李楠表示。

“银行存贷一体两面,部分中小银行兼顾短期与中长期发展,提升机构服务区域市场能力,提升客户粘性,经济活跃了,货币创造能力将随之提升。”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指出,“部分银行积极推动宽信用,也有助于我国经济加快恢复。”

此外,记者注意到,部分银行在宣传内容上对产品类别并不十分明确。例如,某银行的宣传单上以大号字体标注着“2024年爆款产品预期收益3.5%至4.1%”,对“收益性”“稳定性”等字眼加以强调,并配以银行存款利息走势图,而仅在下方简单写明“财富管理正在进入保险时代”等字样,并未明确标注产品种类,且有网友就该产品的种类在网上发贴询问意见。

“银行在进行宣传的时候,必须明确提示理财产品和保险类产品的风险,说明这些产品不在存款保险范围内,不能把不享受存款保险的理财产品和保险类产品‘模糊’宣传为存款,否则必然存在违规风险。”李楠最后提醒道。

关键词:银行      点击(25)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银行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