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中考失利,90%的原因是初一初二时,没注意这些问题

2023-08-09    远播国际教育
加入收藏

很多初三的学生和家长觉得中考失利,是因为初三冲刺阶段没复习好。

其实不然, 如果基础没打好,初三怎么可能会得心应手呢?

在众多考生当中,尖子生所占的比例毕竟还是比较小的,绝大多数学生的分数是从基础分和中等分中来的。

那么, 中考时基础分抓不到,是因为在初一初二时忽视了哪些问题呢?

概括来说,初一主要注意适应和转变,初二主要注意分化问题。

初一要注意适应和转变

初一的同学和家长,先来看看初中和小学有哪些不同:

1

课程设置和要求的不同

在课程设置方面,初中课程会更多,而且每门学科的内容都趋向专门化和系统化。

如数学,小学是学算术,初中开始学习代数和几何。另外,学科新旧知识联系密切,概念性强,提高了对空间想象力的要求,对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题目的难度与小学相比也加大了许多。

应对策略:

初中课程增多,难度加大,所以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初中阶段的学习是系统的学习,需要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2

课时安排不同

初中课堂教学中,用于复习巩固的时间比小学少,课内作业练习时间少。

巩固知识的方法与小学也不尽相同,初中更多地需要学生课后不断思考总结与提高。

相对于小学,初中的作业是多样的,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只是当作课程的巩固或第二天的预习。但是中学知识的综合性,要求初中学生必须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才能跟上步伐。

应对策略:

要学会自己整理知识,学会对知识进行归类和综合。课听懂、作业会做仅是初级阶段,还要追求融会贯通和熟练运用。

3

老师讲课方式不同

小学老师讲课形象生动、活泼,他们比较重视使用教具、挂图、标本等直观教学手段,孩子们只要跟着老师走,掌握知识完全没有问题。

可升入初中后,根据孩子思维发展的特点,老师往往注重引导孩子由原先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并且更注重讲清概念,课堂上分析演示较多。

应对策略:

平时多提问,不断地提出质疑与困惑,只有这样才能发现问题并学会独立思考,适应更具挑战的学习。

图源 | pexels

4

学生学习方式不同

初中更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老师不可能再天天盯着孩子,而是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自觉性、主动性是初中生必须具备的。

应对策略:

课堂45分钟的效率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成绩的高低,所以一定要保持注意力,跟上老师的教学节奏,改变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逐步做到“三会”:

会预习:能够在预习的时候画出重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疑问。

会听课:能够集中注意力,并根据老师所讲的内容做笔记。

会复习:课后要把当天所学的内容做个小结,整理笔记,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然后进行练习和错题订正。

5

学校作息安排不同

初中生课外作业的难度比小学生的大,时间比小学长,为了让孩子有效利用时间,家长要指导孩子制订一套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快速适应初中生活。

应对策略:

必要的时候,家长与孩子一起每天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核查,一般说来,制订作息时间和计划应注意这几点:

☞根据用脑规律,科学安排时间。

☞要安排一定的自由活动时间,让孩子做喜欢做的事。

☞安排一定的家务劳动时间,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保证孩子有足够的运动和睡眠时间。

初二注意成绩的分化

有句话大家可能都听说过:初一相差不大,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

很多孩子在小学、甚至在初一都是“好学生”,怎么一到初二就成绩滑落下去了呢?

1

思维未能及时转换

不少学生在小学时期就已经种下了“初二分化”的种子,如:学习方式属于死记硬背的、凭“小聪明”但学习习惯不好的、知识面很窄等。

学习的实质并不在于知识量,而在于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初二的学习内容和以前相比有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思维方式由“形象思维”为主,变成了“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为主。

学生的“思维准备”在小学没能做好,到了中学仍然按小学的思维方式去学习和思考,当然会变得很吃力,于是就被分化下来了。

应对策略:

①改善学习方式。肯动脑筋,善于思考,善于提出问题。众所周知,提出问题,往往是成功的一半。

②知识面要尽量宽阔。要有大量的课外学习、大量的生活实践作为“背景”。家长要注重孩子的知识积累,为孩子创造课外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环境和条件。

③关注学习成绩的“智力含量”。不要只强调学生的成绩分数,而要看成绩是如何得来的。是靠死记硬背,还是明白了道理?是独立思考,还是仅仅模仿而已?是“形象思维”取胜,还是“抽象思维”的结果?需要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参与的程度。

图源 | pexels

2

缺乏意志力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 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

有一部分学生较聪明,之前学得很轻松,所以不需要十分努力就可以取得好的成绩。

但到了初二就完全不同了,初二涉及的知识量非常大。

由于学生刚进入初二,心理发展不成熟,困难面前,找不出或不想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采取自我安慰,自我放弃。

又由于学习的长期性,需要学生坚持不懈地学习,但部分学生缺乏起码的意志和毅力,怕吃苦受累,就产生应付的心态,造成学习不扎实,分化下来就是必然的了。

应对策略:

首先,要正确认识“会玩才会学习”、“快乐学习”。

其实,只有会学习的学生才会有真正的、长久的快乐。

第二,不要迷信天才,要相信勤奋。

若想成就一番大事业,不勤奋学习是不可能的。

明白要成才非学不成,任何的机遇都是勤奋劳动获得的,只有拼奋斗,才是通往成才的桥梁。

3

学习习惯不好

现在初中学生学习成绩好坏主要不是取决于智力因素(智商),而 主要取决于非智力因素(情商)

非智力因素即品德、意志、毅力、兴趣、体力,还有习惯等因素。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每个人的学习终身受益,也是影响学习好坏的重要因素。

学习习惯具体指上课习惯、自习课习惯、做作业习惯、预复习习惯、考试习惯、记忆习惯、出考题的习惯、反思的习惯等。

图源 | pexels

应对策略:

要养成细致、扎实、严谨、高效的学习习惯。

越是聪明的学生,越要注意学习的计划性、思维的逻辑性、书写的条理性,培养他们经常反思的习惯。

对聪明但容易骄傲、贪玩好耍的学生,父母可以适度夸奖,让他感觉到刻苦学习,取得好的成绩是自己的本分。

4

家庭因素

家庭关系不和睦会对孩子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在孩子上初中的阶段,应尽量保持家庭生活状态的稳定。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值发育期,生理上的变化也让他们更需要个性发展,更希望让父母了解、尊重自己的真实想法,表现出来就是“初二孩子逆反心理较重,反叛的行为比其他年级更明显”。

应对策略:

尽量保持家庭的和谐、稳定,尽量不改变生活状态。

如果非改变生活状态不可,也要考虑孩子的承受力,或提前与孩子沟通,取得孩子的理解。

孩子最不喜欢的家长的共同特征就是“居高临下”。

因此,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一定要平等,以营造和睦的亲子氛围。

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教育孩子,宜采取疏导而不是堵塞的方法。

家长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如果与孩子起了语言上的冲突,家长一定要冷静,绝不能激化矛盾。

中学阶段的孩子容易冲动,家长是成年人,应该理智,应立即主动采取适当方式停止争辩,但决不放弃。

等双方冷静后,再来开导孩子,效果一定会好得多。

给初一初二学生的一点建议

首先,不要等到初三再发现你与同学的差距。

在关心自己的考试成绩的同时更要关心自己的学习状态。

不懂就问,没跟上的马上跟同学讨论,千万不要想着等到初三去“查缺补漏”。

其次,有个远大的目标,有个合适的计划:严格管理时间,科学安排时间。

大部分初三学生的时间真的是挤出来的,幸运的是我们还有时间,把握住这段时间,我们的初三将会更加有条不紊。

图源 | pexels

最后,要有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做题习惯,这些习惯包括:

学会处理审题与做题的关系

我们要重视审题,下笔更严谨,要吃透题目的条件与要求,更要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之后再去着手做题。

学会处理“会做”与“得分”的关系

要将你的解题思路转化为得分点,主要体现在准确、完整的推理和精确、严密的计算,要克服卷面上大量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况。

“瘸腿”科目要尽快补齐

同学们可能不知道,到初三再想补“瘸腿”,那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轻松了。

另外,还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平时多准备几个笔记本,遇到好问题及容易出错的问题就及时记下来。

这样,复习时就能有的放矢,有条不紊,不慌不忙了。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