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MySQL InnoDB索引那点事儿

2020-11-10    
加入收藏

总结下之前看到的一些关于MySQL索引原理的内容,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1. B+树

我们知道InnoDB的索引是以B+树的形式组织的。B+树是一种树数据结构,是一个n叉树,每个节点通常有多个孩子,一颗B+树包含根节点、内部节点和叶子节点。

下面是B+树的示例:

MySQL InnoDB索引那点事儿

 

B+树把所有的数据都存储在叶子节点中,内部节点只存放关键字和孩子指针,因此最大化了内部节点的分支因子,所以B+树的遍历也更加高效。

B+树通常用于数据库和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中,其特点是能够保持数据稳定有序,其插入与修改拥有较稳定的对数时间复杂度。B+树适合作为数据库的基础结构,完全是因为计算机的内存-机械硬盘两层存储结构。内存可以完成快速的随机访问(随机访问即给出任意一个地址,要求返回这个地址存储的数据)但是容量较小。而硬盘的随机访问要经过机械动作(1磁头移动、2盘片转动),访问效率比内存低几个数量级,但是硬盘容量较大。典型的数据库容量大大超过可用内存大小,这就决定了在B+树中检索一条数据很可能要借助几次磁盘IO操作来完成。

使用B+树作为索引结构有如下优势:

1.B+树非叶子节点上是不存储数据的,仅存储键值(聚集索引)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在数据库中页的大小是固定的,InnoDB中页的默认大小是 16KB。如果不存储数据,那么就会存储更多的键值,相应的树的阶数(节点的子节点树)就会更大,树就会更矮更胖,如此一来查找数据进行磁盘的 IO 次数又会再次减少,数据查询的效率也会更快。

另外真实数据库中的B+树应该是非常扁平的,其阶数是等于键值的数量的,如果我们的B+树一个节点可以存储1000个键值,那么3层B+树可以存储1000×1000×1000=10亿个数据。一般根节点是常驻内存的,所以一般我们查找10亿数据,只需要2次磁盘IO。

2.B+树索引的所有数据均存储在叶子节点,而且数据是按照顺序排列的。因而B+树使得范围查找,排序查找,分组查找以及去重查找变得异常简单。

2.InnoDB页存储结构

2.1 存储结构

存储引擎中所有数据都被存储在表空间中,表又由Segment(段)、Extent(区)、Page(页)组成,如下为MySQL技术内幕中介绍的InnoDB逻辑存储结构:

MySQL InnoDB索引那点事儿

 

1.表空间:在默认情况下,InnoDB存储引擎有一个共享表空间 ibdata1,所有的数据都放在这个表空间内.如果启用了innodb_file_per_table参数,每张表的表空间只存放数据、索引和插入缓冲bitmap页,其他的数据如undo信息、插入缓冲、double write buffer等还是存放在共享表空间中。

2.段:常见的段有数据段、索引段、回滚段等。数据段是B+树的叶子结点,索引段为B+树的非叶子结点

MySQL InnoDB索引那点事儿

 

3.区:区由连续页组成,每个区大小固定为1MB,为保证区中page的连续性通常InnoDB会一次从磁盘中申请4-5个区。在默认page的大小为16KB的情况下,一个区则由64个连续的page。

4.页:页是InnoDB磁盘管理的最小单位也叫做块,默认大小为16kB。常见的页有数据页、undo页、系统页等。类型为B-tree Node的页存放的即是表中行的实际数据

5.行:InnoDB存储引擎中数据是按行进行存放的,每个页中最多存放7992行记录

2.2 页结构

Page是整个InnoDB存储的最基本构件,也是InnoDB磁盘管理的最小单位,与数据库相关的所有内容都存储在这种Page结构里。每个Page使用一个32位的int值来唯一标识,这也正好对应InnoDB最大64TB的存储容量(16Kib * 2^32 = 64Tib)。一个Page的结构如下所示:

MySQL InnoDB索引那点事儿

 

涉及的内容包括:

  1. 页头(Page Header):记录页面的控制信息,包括页的左右兄弟页面指针、页面空间使用情况等
  2. Infimum(最小虚记录)/Supremum(最大虚记录):两个固定位置存储的虚记录,本身并不存储数据。最小虚记录比任何记录都小,而最大虚记录比任何记录都大。这两个用来代表开头结尾的Record存储在System Records的段里,这个System Records和User Records是两个平行的段。
  3. 记录堆(Record Heap):也称为User Records,以链表的形式存储一条条行记录,表示页面已分配的记录空间,也是索引数据的真正存储区域。记录堆分为两种,即有效记录(黄色)和已删除记录(紫色)。有效记录就是索引正常使用的记录,而已删除记录表示索引已经删除,不再使用的记录。随着记录的更新和删除越来越频繁,记录堆中已删除记录将会越多,即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空洞(碎片)。这些已删除记录连接起来,就会成为页面的自由空间链表。
  4. 未分配空间(Free Space):指页面未使用的存储空间,随着页面不断使用,未分配空间将会越来越小。当新插入一条记录时,首先尝试从自由空间链表中获得合适的存储位置(空间足够),如果没有满足的,就会在未分配空间中申请。
  5. Slot区:也称为Page Directory,页中某些记录的相对位置,用于提升查询效率。slot是一些页面有效记录的指针,每个slot占两个字节,存储了记录相对页面首地址的偏移。如果页面有n条有效记录,那么slot的数量就在n/8+2~n/4+2之间,它是记录页面有序和二分查找的关键。
  6. 页尾(Page Tailer):页面最后部分,占8个字节,主要存储页面的校验信息。

上面提到,页头里包含了唯一id,页的左右兄弟页面指针,从而可以将页抽象为如下结构:

MySQL InnoDB索引那点事儿

 

Page的头部保存了两个指针,分别指向前一个Page和后一个Page,根据这两个指针我们很容易想象出Page链接起来就是一个双向链表的结构。

InnoDB的行数据和索引的存储都位于User Records,存在4种不同的Record,它们分别是:

  1. 主键索引树非叶节点
  2. 主键索引树叶子节点
  3. 辅助键索引树非叶节点
  4. 辅助键索引树叶子节点

这4种节点的Record格式有一些差异,但是它们都存储着Next指针指向下一个Record。User Record在Page内以单链表的形式存在,最初数据是按照插入的先后顺序排列的,但是随着新数据的插入和旧数据的删除,数据物理顺序会变得混乱,但他们依然保持着逻辑上的先后顺序。

MySQL InnoDB索引那点事儿

 

将该结构扩展到多个页就有如下形式:

MySQL InnoDB索引那点事儿

 

根据最大最小虚记录将多个页内记录的顺序连接起来。

2.3 页内查询

前面提到User Records中的记录是以单链表的形式存在,这样在插入一条记录时,只要修改前后两条记录的指针就行,这样就可以避免记录的移动同时保证了有序性。但是,带来的问题是,链表是无法在对数时间内使用二分查找,这样的设计会导致查询效率低下。为了高效地在一个页中查找指定的一条记录,InnoDB使用Page Directory提供了解决方案。

InnoDB会将一个页中的所有记录划分成若干个组,每组4-8个记录。将每个组最后一个记录相对于第一个记录的地址偏移量(可以定位到真实数据记录)提取出来存放在页中一个叫做Page Directory的数组中,数组中的元素就是这些地址偏移量,也称为槽(slot)。

MySQL InnoDB索引那点事儿

 

所以在一个页中根据主键查找记录是很快的,步骤为:

  1. 二分法确定该记录所在的槽,并找到该槽所在分组中主键值最小的那条记录。
  2. 通过next_record属性遍历单链表找到记录

对于插入操作,首先通过查询的方式确定插入的位置,在自由空间链表或未分配空间中获得空间并写记录内容,slot所指向的链高度加1,同时维护好原链表的关系。

插入记录后,如果Slot支链高度超过8,那么就将该支链拆分为两个子链,同时多申请一个slot(平移此slot及其后面的空间)。

3. 索引结构

MySql提供了两种索引存储方式,一种叫做聚簇索引,一种叫做非聚簇索引。

3.1. 聚簇索引

行数据和主键B+树存储在一起,辅助键B+树只存储辅助键和主键,主键和非主键B+树几乎是两种类型的树。InnoDB使用的是聚簇索引,将主键组织到一棵B+树中,而行数据就储存在叶子节点上。

考虑如下的数据:

MySQL InnoDB索引那点事儿

 

其中Id作为主索引,Name作为辅助索引,则聚集索引的结构如下:

MySQL InnoDB索引那点事儿

 

当通过主键索引查找数据时,会连带返回对应的记录。当通过辅助键查找数据时,根据索引找到叶子节点中的主键值,根据主键值再到聚簇索引中得到完整的一行记录,该行为也即我们常说的回表。需要说明一点的是,对于联合主键,当存在辅助索引时,辅助索引也会保留联合主键的多个字段,从而影响到索引文件的大小。

下面以开头的B+树为例,再结合Page结构,展示其内部组织方式(只展示其中一部分):

MySQL InnoDB索引那点事儿

 

注意Page和B+树节点之间并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Page只是作为一个Record的保存容器,它存在的目的是便于对磁盘空间进行批量管理。

3.2 非聚簇索引

主键B+树在叶子节点存储指向真正数据行的指针,而非主键。MyISAM使用的是非聚簇索引,非聚簇索引的两棵B+树看上去没什么不同,节点的结构完全一致只是存储的内容不同而已,

对于上面的表数据,非聚集索引的结构如下:

MySQL InnoDB索引那点事儿

 

非聚集索引中,主键索引B+树的节点存储了主键,辅助键索引B+树存储了辅助键。表数据存储在独立的地方,这两颗B+树的叶子节点都使用一个地址指向真正的表数据,对于表数据来说,这两个键没有任何差别。由于索引树是独立的,通过辅助键检索无需访问主键的索引树。

3.3 联合索引

联合索引又叫复合索引。对于复合索引,Mysql从左到右的使用索引中的字段,一个查询可以只使用索引中的一部分,但只能是最左侧部分,即我们常说的最左前缀匹配原则。由于联合索引的匹配是从左往右进行,且不能跳过中间列,因而在设计联合索引时最好按照列的索引区分度来排序。

4. InnoDB内存管理

InnoDB存储引擎的内存管理主要采用预分配内存空间的方式,数据以页为单位加载进内存池,交由后台线程使用并进行维护:

MySQL InnoDB索引那点事儿

 

其中内存池的主要工作包括:

  1. 维护所有进程/线程需要访问的多个内部数据结构
  2. 缓存磁盘上的数据,方便快速读取,同时在对磁盘文件修改之前进行缓存
  3. 缓存重做日志(redo log)

后台线程的主要工作包括:

  1. 刷新内存池中的数据,保证缓冲池中缓存的数据最新
  2. 将已修改数据文件刷新到磁盘文件
  3. 保证数据库异常时InnoDB能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

这里主要关注内存池的管理,上图中缓冲池用于存放各种数据的缓存,缓冲池中的页可以分为:空闲页、数据页和脏页,如下:

MySQL InnoDB索引那点事儿

 

Page Hash用于维护内存Page和文件Page的映射关系,同时维护3个列表用于管理空闲页、数据页以及脏页的装载和淘汰。

1.LRU List

Innodb总是将磁盘中的数据按页为单位读取到缓冲池,然后按LRU算法来保存缓冲池中的数据,即最频繁使用的页在LRU列表的前端,而最少使用的页在LRU列表的尾端。当缓冲池不能存放新读取到的页时,将首先释放LRU列表中尾端的页。稍有不同的是InnoDB存储引擎对传统的LRU算法做了一些优化。在InnoDB的存储引擎中,LRU列表中还加入了midpoint位置。新读取到的页,虽然是最新访问的页,但并不是直接放入到LRU列表的首部,而是放入到LRU列表的midpoint位置,等待一定时间后再加入到LRU列表的new端成为热点数据。在默认配置下,midpoint在LRU列表长度的5/8处。

MySQL InnoDB索引那点事儿

 

这样做的原因在于,若直接将读取到的page放到LRU的首部,那么某些SQL操作可能会使缓冲池中的page被刷出。常见的这类操作为索引或数据的扫描操作。这类操作访问表中的许多页,而这些页通常只是在这次查询中需要,并不是活跃数据。如果直接放入到LRU首部,那么非常可能将真正的热点数据从LRU列表中移除,在下一次需要时,InnoDB需要重新访问磁盘读取,这样性能会低下。

2.Free List

LRU列表用来管理已经读取的页,但当数据库刚启动时,LRU列表是空的,即没有任何的页。这时页都存放在Free列表中。当需要从缓冲池中分页时,首先从Free列表中查找是否有可用的空闲页,若有则将该页从Free列表中删除,放入到LRU列表中。否则,根据LRU算法,淘汰LRU列表末尾的页,将该内存空间分配给新的页。

3.Flush List

在LRU列表中的页被修改后,称该页为脏页,即缓冲池中的页和磁盘上的页的数据产生了不一致。这时数据库会通过CHECKPOINT机制将脏页刷新回磁盘,而Flush列表中的页即为脏页列表。需要注意的是,脏页既存在于LRU列表中,也存在于Flush列表中。LRU列表用来管理缓冲池中页的可用性,Flush列表用来管理将页刷新回磁盘,二者互不影响。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