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北师大报告详解网络不实信息四大成因,七成网友支持对摆拍打标

2024-01-08  法治日报  
加入收藏

网络信息纷繁复杂,真假难辨,以虚假摆拍为代表的网络不实信息问题引发广泛关注。1月5日,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发布了《网络不实信息治理研究》(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针对虚假摆拍为代表的网络不实信息,短视频平台联合创作者对演绎虚构内容进行标识,有助于网民区分虚假摆拍,七成网民表示支持。此外,短视频平台还发布了多项内容规范,系统化治理网络不实信息。专家建议,预防与治理网络不实信息,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尤其是,创作者要对内容真实性负责,新闻媒体要做好事实核查。

为什么总有人相信?网络不实信息的四大成因

网络不实信息是指互联网上不符合事实的各类信息,是各类社会问题在网络上的映射。社会生活的不确定性,为网络不实信息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温床。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造假”提供了新的工具。

《报告》基于55个网络不实信息案例分析发现,网络不实信息的形成与传播是部分创作者故意捏造、网络灰黑产推动、媒体把关不慎、网民辨别能力不足等多重原因所导致的。

从网络不实信息的形成、传播、接收过程来看,部分网民和自媒体创作者是网络不实信息的生产者与发布者。他们出于博关注或商业利益等原因,制造并散播网络不实信息,甚至衍生出网络黑灰产,专门利用人设剧本,骗取流量,不当牟利。比如,有一位500多万粉丝的大V博主,为了博取流量,谎称自己确诊肝癌,引发网友愤怒。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媒体在网络不实信息传播中被误导,把关不慎,可能会出现推波助澜的情况。例如,广东一网约车司机称,因等候女乘客7分钟,欲取消订单,被乘客投诉,引发媒体关注,后来该视频被证实是摆拍。正如视频发布者事后所说:“没想到这个视频会被当成真的新闻”,部分媒体误将翻拍片段,当新闻事实报道,助推了虚假信息的传播。

《报告》发现,部分网民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不足,尤其是,中老年群体更容易被“虚假的生活知识”所误导,或在无意识状态下进行转发。有网友在“给住院婆婆吃泡面”事件中评论:“我看得出来是摆拍,但我爸妈看不出来,甚至还会共情生气,转到家族群里讨论”。

此外,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存在损耗,容易带来传播偏差、理解偏差,从而导致网络不实信息。例如,一名安徽女网友在网络上发布了订婚的视频,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有网友在评论区造谣玩梗,说她是“8号技师”,被后来者当成真实信息,给她造成了巨大伤害。尽管后续当事人进行了辟谣,仍难以平息各种传言。

七成网友认为“演绎”标识,有助于区分摆拍

摆拍视频有哪些特征?如何区分虚假摆拍与真实记录?《报告》指出,传统媒体时代,摆拍便已存在。虚假摆拍的本质是通过剧情演绎或不当剪辑等方式,制造虚假信息。摆拍的主体是网民与自媒体创作者,摆拍者往往利用虚假人设、情节、场景、道具,以第一人称视角,编造有冲突感的故事,从而达到不当获取流量,甚至变现的目的。他们擅长利用社会新闻故事原型,隐匿虚构意图,制造恐慌和焦虑等情绪,以获得观看者的认同与转发。

“就像是在电视剧开头或结尾的‘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如果创作者能在虚构情节与剧情演绎中,加上‘虚构演绎,谨慎识别’之类的标识,或许可以帮助观看者区分虚构情节和现实生活。”《报告》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喻国明结合《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等相关规定指出,从源头出发,要求创作者添加“演绎”或“虚构”标识,或许是现阶段治理摆拍最切实的手段。

对于虚假摆拍等网络不实信息,短视频平台提出“打标提示”的新治理可能,与创作者联合打标。2023年以来,短视频平台上线了“虚构”“演绎”等标识功能,要求并鼓励创作者主动声明创作意图。比如,抖音曾在3月发公告,要求创作者通过剧情演绎方式创作、发布虚构内容时,需在显著位置标注作品系演绎”,避免作品被误解。对未注明“演绎”标识,又刻意利用虚假摆拍获取流量进行不当营销的账号,平台将从严处罚。

《报告》对100位短视频用户调研发现,七成受访者认为“演绎”“虚构”等标识,有助于他们判断视频内容真实性,从而降低转发虚假信息的意愿。喻国明认为,“演绎”“虚构”等标识,既是对优质内容创作者的保护,降低内容被误解的可能性,也有助于引导用户与平台,共同建立真实可信的内容生态。

预防治理网络不实信息,“一个都不能少”

网络不实信息严重损害公众的知情权,还会破坏平台的氛围,降低用户对平台信任。针对网络不实信息,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已经建立起预警、分析、验真、标记、辟谣、拦截、提示的全链条治理机制,主动承担“把关人”责任。

除了摆拍之外,不实信息在互联网上还表现为伪慈善、假冒仿冒账号、技术造假等问题。《报告》发现,针对不同类型问题,短视频平台主动完善内容治理规范,系统治理网络不实信息。比如,抖音在2023年更新了《剧情演绎类作品内容创作新规》《抖音公益内容治理的最新规范》《抖音资讯类账号信息管理规范》《内容使用标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平台规范暨行业倡议》等多项新规,系统治理网络不实信息,并未局限在单一事件或风险的被动处理。此外,抖音还上线了抹除粉丝等功能,努力切断网络不实信息的变现途径和利益链条,提升违规成本。

网络不实信息治理是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仍面临识别难、核实难、反转多、跨平台辟谣难等问题。对此,《报告》建议,政府、媒体、平台、创作者、网民等社会各方发力,“一个都不能少”,共同治理网络不实信息。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媒体承担着新闻事实把关人角色,在遏制网络不实信息传播方面大有可为。新闻媒体应该坚守真实的底线,做好事实核查,避免将网络片段当作新闻报道。此外,媒体还承担着辟谣角色,应及时发布官方信息,告知真相,平息谣言。

创作者应对发布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把握内容创作的边界与尺度,不能将社会敏感话题当作摆拍内容,不制造虚假信息。网民应提高信息甄别能力,不转发、不扩散未经证实的消息,及时举报虚假信息,共同参与真实可信的网络生态建设。

关键词:不实信息      点击(4)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不实信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