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民国时期的一根“大黄鱼”,拿到现在,大概值多少人民币?

2023-07-30    学会热爱生活
加入收藏

黄金从古至今都是稀有的贵金属,有着比其他的金属更大的价值,不管是当成货币流通,还是当成饰品售卖,都不影响它的自有价值,所以一直备受人们的喜爱。如今的黄金,一克价值在三四百元左右,涨幅和跌幅都不是很大,可见黄金的确很保值,有些人甚至将买黄金当成一种投资方式。

现代社会为了方便携带和流通,大多使用纸币,而在经济制度落后的古代,黄金可是比较常见的货币,但是由于其价值比较大,只有有钱人才拿得出黄金。封建社会灭亡之后,中国进入了一段时期的飘摇,尤其是民国时期,物价上涨得离谱,货币贬值得厉害,但是仍然有人不断地囤积黄金,那当时的黄金,换算成现在到底值多少人民币呢?

民国时期的黄金因为外形原因,有个绰号,那就是“黄鱼”。较轻的是“小黄鱼”,较重的是“大黄鱼”,相比较而言,“大黄鱼”保值性更高,因此更受欢迎。黄金虽然是流通的金属货币,但是一般情况下不怎么会见到,一来是携带不便,二来是大多数的东西都没有那么大的价格,只有购买一些大件或者是昂贵物品的时候,才会用到黄金。

但是民国的物价水平到了一个相当高的阶段,就连一些简单的食品和生活用品都卖出了天价,比如一块油饼都会卖到8块钱,而一百块钱可能都买不了一只鸡,所以黄金也开始成为通用的货币,街上也经常会见到用黄金来进行交易。

随着货币的贬值,民国时期的工资水平也显得特别高,比如一些有名的文人,收入简直达到了巅峰。鲁迅当时一个月的稿费以及自己在大学教书的工资,加起来大概有三根大黄鱼那么多,在当时几乎可以买一座四合院。这样的收入水平,每个月养十几口人都不是问题,可见当时的文人待遇有多好,跟一般的工人阶级比起来,简直就是天差地别。

即使在那样的时代里,黄金依旧保持着自己应有的价值,不少人依旧会花钱囤积起来,一旦遇到战乱或者全家搬迁的时候,有黄金傍身都是最放心的,因为不管到哪,黄金都可以兑换成纸币使用。这也让许多买卖黄金的商人发了一笔国难财,毕竟只要兑换的时候稍微压低价格,再以高价卖出就可以赚到不少的差价。民国有不少这样的商人因此发了家,也有因此身陷囹圄的例子,一旦到了战乱时期,没人来买卖黄金,那么商人就赚不到什么钱,甚至还会因为这样的财富而受到军队的觊觎。

那些囤积黄金的人如果保得住自己的黄金,那么后期的经济条件肯定会比普通人要高。据说当时有家道中落的大户人家给后人留了3箱“大黄鱼”,等到新中国成立、社会稳定之后,足足换到了九万元的现金,而所谓的万元户在当时少之又少,可见黄金的价值仍然不可小觑,那到底当时的一根“大黄鱼”相当于现在多少人民币呢?

民国的“大黄鱼”大多在三百克左右,而黄金的价值如今变化不怎么大,每克的价值大约三四百元左右。如此换算的话,一根“大黄鱼”的价值在十万到十二万之间,怪不得鲁迅一个月的工资就可以买四合院。

其实黄金之所以昂贵,并不单是储量太少,而是因为开采难度太高以及仿造难度太大,才可以一直保持这样的价值。当然不同的时代也会有一点波动,最高的时候会到达每克五百元左右,最低的时候价值依然保持在三百多,所以黄金自始至终都是人们心中最保持的贵金属。如今的中国早已进入了稳定发展的阶段,黄金不再被当成货币使用,更多的是当成投资品和收藏品,以前的“大黄鱼”已经是一个时代的回忆,更是历史的最好见证者。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