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喜讯!银河航天首发星完成3分钟视频通话测试,卫星互联网来了!

2020-04-26    
加入收藏

4月23日,银河航天首发星首次实现3分钟以上的(端到端天地)通信应用试验。工作人员使用手机连接银河卫星终端提供的“WiFi”热点,通过这颗5G卫星实现了3分钟视频通话。

这次通话注定将在中国商业航天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它验证了中国商业公司自主研发的首颗低轨5G卫星真的靠谱了。此前,2月16日,银河航天首发星在轨30天后成功开展通信能力试验,在国际上第一次验证了低轨Q/V/Ka等频段通信。

图片

银河航天一小步 中国卫星互联网一大步

商业航天作为典型的战略新兴产业,具有显著的技术牵引和产业带动作用,近年来,美国积极推动商业航天发展,在政策的推动下,SpaceX(太空探索公司)、蓝色起源等商业航天企业取得了飞速发展,卫星互联网、太空旅游都已箭在弦上。

而这一次的太空赛跑中,中国商业航天并没有缺席。1月16日,银河航天首发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它不仅是中国首颗通信能力达10Gbps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也是全球首颗低轨高频毫米波卫星。

发射当天,银河航天创始人徐鸣激动地在朋友圈上发了一组照片,图片里的卫星上赫然写着“做一家好公司”六个字。“银河用两年时间,交了一个小答卷。”徐鸣说,做一家好的公司,是创立银河的初心。一个好的公司既要展现科技的力量、又能够真正地关怀人性,找到科技和人文的交叉点。首发星成功发射意味着在这一条路上开了一个好局,用航天科技让处于信息贫困中的所有人都拥有获取信息的权力不再是天方夜谭。

事实上,创办银河航天已经是徐鸣的二次创业,他曾经联合创办了猎豹移动,并推动公司成功上市。创业成功后,徐鸣期待新的挑战,2016年,中国商业航天的“风”也正好刮了起来。2016年国务院发布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相继提出了“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参与航天科研生产,大力发展商业航天和卫星商业化应用”等内容。

徐鸣等待的机会来了。2018年4月,酝酿已久的银河航天正式投入运营,“互联网+航天+通信”人才组成的研发团队开启了硬核技术攻坚的征程,仅用不到两年时间,就完成先进技术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从设计、研发、发射、到通信能力试验的全过程,这让银河航天成为国内目前估值最高的商业航天企业之一。

 

市场前景巨大 应用场景广阔

银河航天速度的背后,一个属于商业航天的时代悄然走来。

目前全球仍有约80%的区域(偏远和欠发达地区、海洋等)和近50%的人口(特别是非洲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无法实现上网。一方面,偏远和欠发达地区往往基础设施薄弱,大规模建设地面网络系统投入巨大,投入产出比严重失衡,卫星通信将为这些区域和人口的网络覆盖提供一种低成本手段;另一方面,海域和空域无法实现地面网络连接,天基互联网是唯一的解决手段。截至2018年底,我国有近4000架民航客机,而我国机载通信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仍有约90%无法实现后舱网络覆盖。

巨大的互联网鸿沟,有赖于卫星通信来解决,这对宽带卫星通信提出了迫切需求。有数据预测,中国5G产业规模将在2025年超过3万亿元,2030年超过6万亿元,更将带动10万亿元规模的相关产业收入。未来,5G卫星将作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与地面5G网络形成融合互补,打造天地融合的5G网络。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卫星通信服务区域广,且不受地球表面地理环境影响,低轨宽带卫星星座为代表的卫星互联网不仅将有望成为5G乃至6G时代实现全球卫星通信网络覆盖的重要解决方案,还有望成为航天、通信、互联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趋势和战略制高点,为地方以及国家经济提供新的增长极。

近年来,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各国纷纷将卫星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吸引了一批航天和互联网巨头涌入。以美国为代表,SpaceX和亚马逊等公司纷纷布局。SpaceX 率先布局4.2万颗的巨型星座,并已成功发射420颗卫星,标志着美国在该领域进入了实质性建设阶段。在当前的国际背景下,卫星互联网建设必须提速。

 

卫星互联网首次被纳入新基建 带来更大产业机遇

首发星后,银河航天的追赶步伐正在不断加快。“中国的航天创业公司其实都很弱小,还面临要解决发射基地这样的问题”徐鸣说。”只有突破硬核科技,在技术上做到靠谱才能解决公司发展的根本问题,正因如此,在疫情影响下,我们仍然实现了很多技术进步。。“

徐鸣表示,下一步,公司将通过载荷数字化,将摩尔定律引入到通信卫星上,实现创新加速,提升星上算力,全面加快卫星技术迭代,并在通信卫星系统应用层面创新,尽快实现卫星网络无缝融合到地面5G网络。

他认为随着国家科技的整体进步和政策、市场的逐步开放,在曾经受管制、封闭的行业中,出现了巨大的商业机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航天可能是中国最后一个开放的大规模工业体系。

尽管首发星只是这家公司迈出的第一步,但徐鸣对未来发展充满了自信。首先,这是一个属于商业航天的时代。在市场方面,中国航天工业有着3000亿元的产值,此前这是相对封闭工业体系;同时,中国具有全球领先的制造能力,以卫星生产为例,未来在卫星的批量生产中,中国高素质的技术工人以及全球领先的制造能力将发挥中国优势。

此外,中国航天产业链快速发展给商业航天提供了有力支撑。“首发星在研发、生产过程中,在一些元器件中创新均使用了工业级或汽车级产品,在实现相同功能的前提下,相比于传统航天成本大幅降低。”徐鸣表示,未来银河航天将与国内相关企业共同探索低成本卫星部组件设计和量产的新模式,推动整个生态链的逐步完善。”

近日,卫星互联网首次被纳入新基建,“这无疑将进一步加速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发展,对于助力5G网络建设、培育数字太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民营商业航天企业也将发挥自身优势,助力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我国航天产业政策进一步开放,将加速推动商业航天的发展。”徐鸣说。(经济日报记者 王轶辰)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