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37家被投企业,看君联资本如何从互联网医疗到医疗数字化布局

2020-03-25    
加入收藏

忽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把互联网医疗重新带回了公众的视野,闭门居家的寻医问诊、足不出户的在线购药送药、实时更新的疫情分析和科普文章,让大家感受到互联网医疗的便利和安心,也引起了社会和用户的关注,而此时距离互联网医疗风起云涌的上一波热潮已经过去了五年,距离整个行业的萌芽已过去近二十年。

 

一.无可奈何花落去:那些年的互联网医疗

 

从2000 年开始,第一批以互联网为媒介的医生社区、在线咨询企业出现,开启了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之路,丁香园、生物谷(梅斯)、寻医问药、好大夫、医脉通等企业陆续成立,并开始了行业的早期探索。

 

2010 年前后,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引发了新的热潮,移动医疗的概念开始逐渐兴起,一批带有移动互联网基因的公司出现,以微医(挂号网)、1药网、春雨医生、杏树林等为代表的一批更年轻的公司逐渐成长。

 

2014年,这是一个通常被称为互联网医疗元年的年份,随着双创热潮和O2O受到资本追捧,医疗这个相对传统和保守、最难被攻克同时又孕育着巨大想象空间的朝阳行业,开始得到了创业者和资本的广泛关注,BAT等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入局。一夜之间,行业热度空前,大额融资席卷而来,我们也在这一阶段走访了很多行业老兵、新锐,见证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融资事件,也部分参与其中。

 

这种行业的热情并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资本的热度在15年底、16年初到达了顶点,政策落地的艰辛、商业模式的迷茫以及冲高的估值,使得行业进入调整期。完成大额融资的龙头公司,开启了更艰巨的探索,而更多的企业面临艰难的转型和融资,不时有人黯然离开。17至18年,虽然也围绕着医疗大数据和医疗人工智能,有过几波小的热潮,但行业整体仍然陷入了迷茫。

 

但机会也同时在这个时期孕育着,医疗改革的政策方向变得越来越清晰,患者、医院、医生、药企等医疗相关方对于互联网的接受度在逐渐提升,一批出身自医疗、医药产业的创业者开始逐渐找到了切入点和验证出一些商业模式,行业在悄然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直到这次疫情的发生。

 

37家被投企业,看君联资本如何从互联网医疗到医疗数字化布局

图片来源:君联资本

 

二.乱花渐欲迷人眼:互联网医疗行业版图

 

关于互联网医疗或数字医疗,也许很难给出一个精准的定义,互联网或者数字化的技术升级几乎可以渗透到医疗的每一个细分场景中,也许多年以后将没有独立的概念,因为医疗行业终将会全面实现数字化。

 

也正因如此,在互联网/数字医疗行业热潮期,细分领域和项目数量繁多,模式纷繁复杂,难以理解。根据企业目标用户、核心技术、细分病种或科室等三个维度,可以将互联网医疗企业进行三维定位。如果以目标用户为主要分类依据,可以大体分为以下五种类型,君联资本过往在这些领域也都有所投资和布局:

 

患者/顾客:以患者或顾客为主要目标用户,另一端连接医院、医生/专业人员、医药等并提供相应的服务,又可以进一步分为医患沟通(细分为平台类和垂直类,并逐渐演变为互联网医院)、医药电商、预约挂号、健康消费等细分类别,也是互联网医疗公司数量最多竞争最激烈的主要战场。

 

以聚焦医美垂直领域的更美App为例,公司致力于打通顾客和医生的联系,通过社区运营、电商美购等模式一端聚集起数千万医美用户,一端聚集数千家正规医美机构和两万名执业医生,打破行业旧有的信息不对称,为两端共同创造了价值。另一家企业同心医联,定位于科技医疗平台,通过影像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开发出影像智能诊断产品,通过线上互联网医院和线下实体影像中心进行产品推广,为慢性病患者提供问诊、检查和治疗闭环服务。

 

医生:以医生为核心用户,医生作为医疗行为的最核心生产者,有大量的需求未能得到有效的满足,比如学习教育、考试晋升、科研创新等,行业中有不少资深的公司在过往二十年中陪伴医生逐渐学习和成长,自己也逐渐发展壮大。

 

以肿瘤资讯为例,其用户聚焦肿瘤医生这一对于临床数据和知识迭代敏感度最高的医生群体,从肿瘤领域的医生内容和培训切入,专注肿瘤医生患者服务,覆盖中高端肿瘤医生超过16万人,已成为国内最大的肿瘤垂直领域药企精准数字营销服务商。

 

医疗机构:以各级医疗机构为核心客户,针对不同层级医疗机构不同场景的信息化、数据化和智能化升级需求,提供产品和解决方案,进一步细分包括传统信息化厂商、新型信息化公司、AI系统、智能设备等。

 

以百洋智能科技为例,其致力于以智慧医疗技术优化医疗场景,围绕医疗生态体系,服务于医疗机构、患者的诊疗全程,实现医疗场景优化。基于对于医院管理流程和诊疗行为的深刻理解,通过云架构的技术,嫁接专科专病智能化产品,真正用到临床医疗场景,可落地、可实现收费。

 

另一家企业爱亿生,深度挖掘基层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于慢病管理的真实需求,开发基于临床指南的智能慢病管理系统,为方庄、罗湖、徐汇等标杆社区、医联体和云医院,提供全科和专科慢病管理解决方案,并为平安、泰康等商业保险公司经办医保业务提供城市人群慢病管理运营服务。

 

盖睿科技则下沉到更为基层的乡镇和村医体系,成为中国基层医疗“一体机”设备及综合解决方案龙头企业,其一体机设备覆盖超过5万乡镇医生和村医,为中国基层医疗基础设施升级提供助力。此外,探索影像AI的深睿博联、Lunit、迪英加,探索院内生物信息智能分析服务的志诺维斯,探索智能化连续血糖监测的凯立特和智能化胰岛素泵及患者管理闭环模式的凯联,探索院内药房自动化的红枫智控,都在各自的场景以各自的方式为医疗机构提供产品和解决方案。

 

医药:以药企和药店为核心客户,围绕医药研发、经销、零售等环节进行服务,可以进一步细分为药企研发、医药流通、药店赋能等方向。比如易复诊,作为一家第三方处方流转服务平台提供商,通过医疗机构处方信息、医保结算信息与药品零售消费信息互联互通、实时共享,加强政府相关部门对处方数据监管,进一步提升处方合理性和处方大数据的挖掘。目前已经在甘肃省、广西梧州市等地落地,在省、市级平台形成1省6市2区300余家医院项目的落地布局,落地项目覆盖近1亿人口。

 

支付方:以保险支付方为主要客户,包括医保服务、商保TPA以及互联网保险等。健保科技是中国商保TPA领域的领导企业,国内PBM行业的先行者,利用信息化平台服务于商业保险客户的直付理赔、健康管理等,平台连接超过11万家医疗服务机构,包括药店、口腔诊所、体检机构、医院,服务30多万个家庭,年经办保费规模超过60亿。

 

37家被投企业,看君联资本如何从互联网医疗到医疗数字化布局

互联网/数字医疗行业版图,图片来源:君联资本

 

三.醉卧沙场君莫笑:医改探路者

 

回望互联网医疗行业14、15年的风光和17、18年的冷清,很多人都有疑问,行业到底经历了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互联网和医疗两个维度来拆解。

 

从互联网的角度看,互联网的本质是改变了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效率,包括获取信息的方式(媒体)、商品交易的方式(电商)、人与人沟通的方式(通信)等,也因此诞生的经典盈利模式包括:广告、电商、游戏和数据。服务业本身并不会因为互联网的出现而被根本性的颠覆,但是其营销方式、服务流程和服务体验会有所改变,进而会引起组织形式的变革。

 

而医疗恰好属于服务业,并且是所有服务业中最复杂、知识壁垒最高、最非标准化的行业,因此当互联网这个极度市场化的体系,遇到了医疗这个非常不市场化的体系,当快速迭代遇到反复推敲,当流量思维遇到细分低频的时候,冲突就产生了,加上互联网背景的团队往往与医疗背景的团队在话语体系上出现了很大的不兼容,需要互相的深入学习和理解磨合,往往会有更多的挑战。

 

这种冲突本质上是互联网+医疗还是医疗+互联网的冲突,或者说这个方向究竟是快行业还是慢行业的判断。

 

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今天似乎已经越来越明晰了。

 

中国的医疗体系由于历史原因和客观现实等多种因素,形成了今天复杂的关系,就像一个千头万绪的线团,很难通过一两个结的解开,理顺整条线,中国医疗的最主要矛盾是供给侧(尤其是优质供给)不足的问题,互联网带来的效率、便捷等优势,并不是整个医疗现状面临的最优先问题,尤其是在医疗供给方没有那么配合的情况下,很多问题无法单点突破,因此当互联网医疗公司做了很多努力以后发现,自己还在核心医疗资源的外围兜兜转转,或者是要跑通一个模式,需要搞定的相关方和达成的先决条件实在太多,以至于成功的概率极低。

 

这也是那些年互联网医疗最尴尬的话题:商业模式或盈利模式。

 

模式同质化、无法进入核心医疗资源、商业模式无法突破,成为互联网医疗的三座大山,梦想照进现实之后,大家逐渐发现,互联网不是颠覆一切行业的终极方案,医疗+互联网的产业逻辑可能更接近这个行业的现状。

 

我们不会简单用泡沫去形容那几年的行业,接触了太多心怀梦想的创业者之后,我们认为那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代。虽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走过来,但是人才会留下、经验会沉淀、思维会转变。也许多年以后当我们回望的时候,我们会发现那一批企业和创业者所做出的努力对于整个医疗产业的变革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对于今天的医疗各方思维方式的改变,甚至是医改思路的影响可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管是主动或者被动,也许那一批互联网医疗公司,承担起了吹皱这一池春水、担当医改探路者的使命。

 

四.似曾相识燕归来:黑天鹅降临

 

从行业角度看,新冠疫情这只黑天鹅确实很大程度地推动了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疫情爆发使得互联网相关的应用访问量迅速提升,也使得广大群众认识并使用在线医疗平台,行业普及度与大众认知度大幅提升,群众对各种在线医疗产品的关注度和使用频率创下纪录,同时医院也认识到过去信息化建设的不足,会加速信息化和互联网医院建设,国家也会加速出台相关的政策,把原来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推动的事项尽快落地。具体影响包括:

 

患者端:疫情防控过程中,互联网医疗服务商陆续开通在线义诊服务。线上问诊可以降低患者交叉感染风险,同时,在医疗资源重点向疫区、发热门诊倾斜的特殊时期,可以有效提高医院的服务覆盖率和服务效率。疫情防控加速了居民对于线上医疗服务的接受程度,用户的线上咨询量呈现爆发趋势。同时,用户也可以通过在线医疗平台进行常用药的购买,整体使用习惯大幅提升。疫情阶段性过去后,会有一定比例的用户转化为长期用户。

 

医生端:医生受困于疫情,除发热门诊外,很多常见病,比如口腔、妇幼保健等领域,线上门诊也陆续开通,医生线上使用习惯进一步提升。

 

医疗机构端:疫情成为医院诊疗线上化的催化剂,越来越多的医院加紧上线在线诊疗服务,发热门诊线上服务,有助于首诊确诊和实现病人分流,有效纾解线下压力。疫情过后,医院新型信息化升级和互联网医院建设的需求会可大大提升,也会提高医院服务效率和患者体验,未来的医联体建设和分级诊疗也有可能在这样的契机下更快的落地。

 

医药端:由于疫情影响,药企研发、市场、营销等活动无法进行,加上医保控费的影响,未来很多研发和营销活动会逐渐转向效率更高的数字化医疗企业,推动行业发展。

 

支付端:医保已经出台了配套互联网医院在线结算的政策,预期提前,对于未来医院线上诊疗会有很大程度的推动,也利好互联网医院平台和信息化企业。同时本次疫情对于群众的健康意识敲响了一次警钟,健康保险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未来新型的健康保险产品会更多出现,为保险提供精细化管理和运营的第三方服务商也会高速成长。

 

过去多年没有等来的产业各方的理解和配合,没有等来的政策面松动,都在这次疫情之后发生了悄然的变化,原来对行业的预期逐渐实现,行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这种利好,一方面会向行业细分领域的头部公司汇集,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意味着作为医疗的主力军的公立医疗机构将会全面开始数字化进程,行业发展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五.众里寻他千百度:医疗数字化

 

不同于过往互联网医疗主要起到产业相关方连接器、提高信息传递和沟通效率的作用,我们对于医疗数字化的理解会更广阔,这其中既包括我们讨论的狭义互联网医疗,也包括传统和新型的医疗信息化(信息化)、医疗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及应用(数据化)、医疗人工智能和智能硬件(智能化)等广义数字医疗的范畴,更包括了以医疗产业各相关方为主体的数字化升级和再造,包括药械企业研发、营销、流通环节的数字化,创新的数字化诊疗产品和方案,医疗机构的数字化管理和服务体系升级等。

 

拉到一个相对长的周期,我们对于医疗各个领域和场景全面实现数字化的趋势满怀信心,医患沟通、诊断、治疗和服务都会有数字化提升效率的空间,医疗数据的精细化和诊疗的精准化程度都会进一步提升,也会反向推动诊疗手段和技术的进步。

 

但也正是由于医疗专业的复杂度,以及医疗体系政策监管和商业逻辑的复杂度,这个过程一定是一个渐进性的改变。这次的疫情,也许会是一个新的起点,开启专业医疗机构和药械厂商拥抱数字化的浪潮,但其实现路径是极其艰巨而挑战的,以公立医院为主体的医疗机构看到了数字化在线医疗的价值,但这种变革不是简单把医生或者诊疗行为搬到互联网上,做信息的传递和转移就可以实现的,而是需要深入医疗管理和诊疗路径的模式再造,从根本上提高医疗服务供给的效率,这种再造需要企业跟医疗机构的高度协同,摒弃固有的思维模式,去做真正的模式创新。这个方向的实现,也不只是现有互联网/数字医疗企业或者是互联网背景的巨头做出努力就足够的,而是需要整个医疗产业更多传统意义上的相关方共同推进,比如药械企业、比如医疗机构。

 

一方面,偏互联网/数字医疗背景的公司要逐渐下沉到医疗的场景中,理解医疗逻辑和各方关系在细分场景中通过技术手段重构模式,提升医疗、医药、医保的效率,逐渐跑通商业模式并夯实竞争壁垒,我们已经在过往两年欣喜地看到包括前文所述企业在内的一批互联网/数字医疗企业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定位,练好内功,成为细分场景中的重要环节。

 

另一方面,经典医疗体系的各相关方,也在不同程度的开展基于各自背景的数字化探索和升级,具体的类型包括:

 

基于生物信息的数字化诊疗,随着基因检测和多组学检测的应用持续升级,对于人类疾病和健康能够获取更多生物学层面的数据,基于这些检测和生物信息分析所形成的公司,都会越来越多的拥有重要的数据,以贝瑞基因、和瑞基因、诺辉生物、金匙基因等为代表的基因检测和诊断企业,其积累的人群数据已过百万人份,围绕这些数据的进一步研究分析,有可能带来新的诊断方法和产品的突破,未来也会对新药研发有更多指导意义。

 

新型数字化设备和材料,在细分疾病治疗领域已经有深入积累的器械产品公司,也在设备和耗材领域进行创新产品探索,试图用更精准的数字化设备,去解决更复杂的医疗问题。以口腔上游行业为例,君联资本投资了作为上游设备、耗材、材料供应商的博恩登特和爱迪特,两家企业都在各自的细分领域里建立起竞争优势,同时也都着眼于未来口腔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分别进行着CBCT、口扫、数字正畸、3D打印等产品和技术平台的研发和布局。

 

医疗机构的数字化升级,医疗机构是医疗服务的最核心供给方,包括公立医院在内的医疗机构都在做数字化的尝试,围绕诊疗各环节的全面数字化,以及基于数字化信息调整诊疗决策,提高效率和精准度是未来的趋势。而在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受医保限制较少的民营消费医疗领域,如口腔、医美等行业这方面已经率先做出了探索。

 

作为国内口腔连锁服务领先品牌的欢乐口腔,从两年多以前就开始系统研究美国DSO的模式,并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自我创新和突破,研发出线上Saas系统创新改造管理和运营模式,目前已经初步实现了全国自营数十家门店的数字化管理升级,建立了以用户档案为基础的全病程周期管理体系,实现了中央式专家远程诊疗方案指导,并将这种管理模式输出赋能至几十家合作会员诊所,未来希望实现自营及会员口腔诊所的全面数字化标准运营管理,成为中国最大的口腔医疗集团。

 

数字化第三方专业服务,包括药械企业研发、营销、流通等多个环节的平台型服务公司,比如CRO和流通企业等,由于已经具备了规模优势,也正在做数字化的升级和效率提升。

 

以国科恒泰为例,作为一家在高值医疗耗材第三方专业物流和综合服务国内领先、发展迅速的医疗器械商业企业,其目标也是大力加强信息系统投入,构建院内院外信息平台,实现基于医疗数据的物流配送体系和服务,未来成为高值医疗耗材行业数字化供应链综合服务商。

 

37家被投企业,看君联资本如何从互联网医疗到医疗数字化布局

君联资本投资企业在医疗数字化各个方向的探索

 

最后,不论是对于通常意义上的互联网/数字医疗企业,还是对于经典的医疗产业相关方,医疗产业数字化的趋势已经初现,新的一页已经翻开,行业的热度也会持续升温,会有越来越多的医疗背景或是IT背景的从业者加入这个大的潮流,我们也期待看到互联网/数字医疗背景的企业与医疗机构、药械企业、保险等医疗各方逐渐协同,推动数字化向医疗产业更多纵深的场景前进。

 

但同时,永远也不能低估行业发展所会面临的困难,这个探索的过程也许会比我们想象的更漫长。顺应医改趋势,遵循商业逻辑,做好陪伴行业长期成长的准备,是我们作为行业从业者的必修课。

 

幸运的是,医疗这个行业,时间是我们的朋友。

 

尾声

 

还记得2015年初夏的北京768园区,第一次创业和融资的动脉网创始人李大韬,在槐花漫天飞舞的天台上,和我们聊起了对于未来医疗数字化的憧憬:

“为什么要做一家聚焦医疗数字化的专业媒体?这个趋势会是多长的一个周期呢?”

 

“也许会需要十到二十年,这才有一家产业媒体存在的价值,我们要做行业的观察者和创业者最初的陪伴者!”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