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更多

程序员必备:JVM核心知识点总结

2022-03-30    编程技术分享
加入收藏

JAVA开发的朋友,最怕的就是之一:JVM调优。实话实说,在工作中用的不是很多,只有出现问题了才会用到(也可以在项目发布时调整好相关参数,避免线上出问题)。但是在面试中,这一块就是必须掌握的了,否则和HR聊薪水都会受到限制。

主要内容:

适合人群:所有Java开发人员,对JVM调优感兴趣的朋友

我们先从 JVM(Java Virtual machine)的基本知识点开始聊。Java 中的一些代码优化技巧,和JVM的关系非常的大,比如逃逸分析对非捕获型 Lambda 表达式的优化。

在进行这些优化之前,你需要对 JVM 的一些运行原理有较深刻的认识,在优化时才会有针对性的方向。

JVM 内存区域划分

学习 JVM,内存区域划分是绕不过去的知识点,这几乎是面试必考的题目。如下图所示,内存区域划分主要包括堆、Java 虚拟机栈、程序计数器、本地方法栈、元空间和直接内存这五部分,我将逐一介绍。

程序员必备:JVM核心知识点总结

 

1.堆

如 JVM 内存区域划分图所示,JVM 中占用内存最大的区域,就是堆(Heap),我们平常编码创建的对象,大多数是在这上面分配的,也是垃圾回收器回收的主要目标区域。

2.Java 虚拟机栈

JVM 的解释过程是基于栈的,程序的执行过程也就是入栈出栈的过程,这也是 Java 虚拟机栈这个名称的由来。

Java 虚拟机栈是和线程相关的。当你启动一个新的线程,Java 就会为它分配一个虚拟机栈,之后所有这个线程的运行,都会在栈里进行。

Java 虚拟机栈,从方法入栈到具体的字节码执行,其实是一个双层的栈结构,也就是栈里面还包含栈。

程序员必备:JVM核心知识点总结

 

如上图,Java 虚拟机栈里的每一个元素,叫作栈帧。每一个栈帧,包含四个区域: 局部变量表 、操作数栈、动态连接和返回地址。

其中,操作数栈就是具体的字节码指令所操作的栈区域,考虑到下面这段代码:

package com.tian.utils;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int test() {
        int a = 1;
        a++;
        return a;
    }
}

JVM 将会为 test 方法生成一个栈帧,然后入栈,等 test 方法执行完毕,就会将对应的栈帧弹出。在对变量 a 进行加一操作的时候,就会对栈帧中的操作数栈运用相关的字节码指令。

我们对上面这个类进行编译成Test.class文件后,使用命令:

javap -verbose -c Test.class >test.txt

这样就会把这个类的字节码指令输出到test.txt文件中:

Classfile /E:/workspace/other/hAppy-mall/target/classes/com/tian/utils/Test.class
  Last modified 2022-3-23; size 369 bytes
  MD5 checksum 58d655b96f21dd36600ad0a8df0efa70
  Compiled from "Test.java"
public class com.tian.utils.Test
  minor version: 0
  major version: 52
  flags: ACC_PUBLIC, ACC_SUPER
Constant pool:
   #1 = Methodref          #3.#17         // java/lang/Object."<init>":()V
   #2 = Class              #18            // com/tian/utils/Test
   #3 = Class              #19            // java/lang/Object
   #4 = Utf8               <init>
   #5 = Utf8               ()V
   #6 = Utf8               Code
   #7 = Utf8               LineNumberTable
   #8 = Utf8               LocalVariableTable
   #9 = Utf8               this
  #10 = Utf8               Lcom/tian/utils/Test;
  #11 = Utf8               test
  #12 = Utf8               ()I
  #13 = Utf8               a
  #14 = Utf8               I
  #15 = Utf8               SourceFile
  #16 = Utf8               Test.java
  #17 = NameAndType        #4:#5          // "<init>":()V
  #18 = Utf8               com/tian/utils/Test
  #19 = Utf8               java/lang/Object
{
  public com.tian.utils.Test();
    descriptor: ()V
    flags: ACC_PUBLIC
    Code:
      stack=1, locals=1, args_size=1
         0: aload_0
         1: invokespecial #1                  // Method java/lang/Object."<init>":()V
         4: return
      LineNumberTable:
        line 3: 0
      LocalVariableTable:
        Start  Length  Slot  Name   Signature
            0       5     0  this   Lcom/tian/utils/Test;

  public int test();
    descriptor: ()I
    flags: ACC_PUBLIC
    Code:
      stack=1, locals=2, args_size=1
         0: iconst_1
         1: istore_1
         2: iinc          1, 1
         5: iload_1
         6: ireturn
      LineNumberTable:
        line 5: 0
        line 6: 2
        line 7: 5
      LocalVariableTable:
        Start  Length  Slot  Name   Signature
            0       7     0  this   Lcom/tian/utils/Test;
            2       5     1     a   I
}
SourceFile: "Test.java"

上面这段字节码代码,可能很多人都看不懂,建议结合:

程序员必备:JVM核心知识点总结

 

推荐博客(如果英语好的话,也可以去官网查看):

字节码指令大全

然后,再结合我们上面的Java虚拟机栈这块知识,就能轻松阅读了。

栈帧的创建是需要耗费资源的,尤其是对于 Java 中常见的 getter、setter 方法来说,这些代码通常只有一行,每次都创建栈帧的话就太浪费了。

另外,Java 虚拟机栈对代码的执行,采用的是字节码解释的方式,考虑到下面这段代码,变量 a 声明之后,就再也不被使用,要是按照字节码指令解释执行的话,就要做很多无用功。

另外,我们了解到垃圾回收器回收的目标区域主要是堆,堆上创建的对象越多,GC 的压力就越大。要是能把一些变量,直接在栈上分配,那 GC 的压力就会小一些。

3.程序计数器

既然是线程,就要接受操作系统的调度,但总有时候,某些线程是获取不到 CPU 时间片的,那么当这个线程恢复执行的时候,它是如何确保找到切换之前执行的位置呢?这就是程序计数器的功能。

和 Java 虚拟机栈一样,它也是线程私有的。程序计数器只需要记录一个执行位置就可以,所以不需要太大的空间。事实上,程序计数器是 JVM 规范中唯一没有规定 OutOfMemoryError 情况的区域。

4.本地方法栈

与 Java 虚拟机栈类似,本地方法栈,是针对 native 方法的。我们常用的 HotSpot,将 Java 虚拟机栈和本地方法栈合二为一,其实就是一个本地方法栈,大家注意规范里的这些差别就可以了。

5.元空间

元空间是一个容易引起混淆的区域,原因就在于它经历了多次迭代才成为现在的模样。关于这部分区域,我们来讲解两个面试题,大家就明白了。

答案:元空间并不是在堆上分配的,而是在堆外空间进行分配的,它的大小默认没有上限,我们常说的方法区,就在元空间中。

答案:这个要看 JDK 版本。

在 JDK 1.8 之前,是没有元空间这个概念的,当时的方法区是放在一个叫作永久代的空间中。

而在 JDK 1.7 之前,字符串常量池也放在这个叫作永久带的空间中。但在 JDK 1.7 版本,已经将字符串常量池从永久带移动到了堆上。

所以,从 1.7 版本开始,字符串常量池就一直存在于堆上。

表面上看是为了避免OOM异常。因为通常使用PermSize和MaxPermSize设置永久代的大小就决定了永久代的上限,但是不是总能知道应该设置为多大合适, 如果使用默认值很容易遇到OOM错误。当使用元空间时,可以加载多少类的元数据就不再由MaxPermSize控制, 而由系统的实际可用空间来控制啦。

6.直接内存

直接内存,指的是使用了 Java 的直接内存 API,进行操作的内存。这部分内存可以受到 JVM 的管控,比如 ByteBuffer 类所申请的内存,就可以使用具体的参数进行控制。

需要注意的是直接内存和本地内存不是一个概念。

GC Roots

对象主要是在堆上分配的,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池子,对象不停地创建,后台的垃圾回收进程不断地清理不再使用的对象。当内存回收的速度,赶不上对象创建的速度,这个对象池子就会产生溢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OOM。

把不再使用的对象及时地从堆空间清理出去,是避免 OOM 有效的方法。那 JVM 是如何判断哪些对象应该被清理,哪些对象需要被继续使用呢?

这里首先强调一个概念,这对理解垃圾回收的过程非常有帮助,面试时也能很好地展示自己。

垃圾回收,并不是找到不再使用的对象,然后将这些对象清除掉。它的过程正好相反,JVM 会找到正在使用的对象,对这些使用的对象进行标记和追溯,然后一股脑地把剩下的对象判定为垃圾,进行清理。

了解了这个概念,我们就可以看下一些基本的衍生分析:

那么,如何找到这些存活对象,也就是哪些对象是正在被使用的,就成了问题的核心。

大家可以想一下写代码的时候,如果想要保证一个 HashMap 能够被持续使用,可以把它声明成静态变量,这样就不会被垃圾回收器回收掉。我们把这些正在使用的引用的入口,叫作GC Roots。

这种使用 tracing 方式寻找存活对象的方法,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作可达性分析法

概括来讲,GC Roots 包括:

对于这个知识点,不要死记硬背,可以对比着 JVM 内存区域划分那张图去看,入口大约有三个:线程、静态变量和 JNI 引用。

强、软、弱、虚引用

那么,通过 GC Roots 能够追溯到的对象,就一定不会被垃圾回收吗?这要看情况。

Java 对象与对象之间的引用,存在着四种不同的引用级别,强度从高到低依次是:强引用、软引用、弱引用、虚引用。

分代垃圾回收

上面我们提到,垃圾回收的速度,是和存活的对象数量有关系的,如果这些对象太多,JVM 再做标记和追溯的时候,就会很慢。

一般情况下,JVM 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都会停止业务线程的所有工作,进入 SafePoint 状态,这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 Stop the World。所以,现在的垃圾回收器,有一个主要目标,就是减少 STW 的时间。

其中一种有效的方式,就是采用分代垃圾回收,减少单次回收区域的大小。这是因为,大部分对象,可以分为两类:

这个假设我们称之为弱代假设(weak generational hypothesis)。

如下图,分代垃圾回收器会在逻辑上,把堆空间分为两部分:年轻代(Young generation)和老年代(Old generation)。

程序员必备:JVM核心知识点总结

 

1.年轻代

年轻代中又分为一个伊甸园空间(Eden),两个幸存者空间(Survivor)。对象会首先在年轻代中的 Eden 区进行分配,当 Eden 区分配满的时候,就会触发年轻代的 GC。

此时,存活的对象会被移动到其中一个 Survivor 分区(以下简称 from);年轻代再次发生垃圾回收,存活对象,包括 from 区中的存活对象,会被移动到 to 区。所以,from 和 to 两个区域,总有一个是空的。

Eden、from、to 的默认比例是 8:1:1,所以只会造成 10% 的空间浪费。这个比例,是由参数 -XX:SurvivorRatio 进行配置的(默认为 8)。

2.老年代

对垃圾回收的优化,就是要让对象尽快在年轻代就回收掉,减少到老年代的对象。那么对象是如何进入老年代的呢?它主要有以下四种方式。

上面提到了年轻代的垃圾回收,如果对象能够熬过年轻代垃圾回收,它的年龄(age)就会加一,当对象的年龄达到一定阈值,就会被移动到老年代中。

如果年轻代的空间不足,又有新的对象需要分配空间,就需要依赖其他内存(这里是老年代)进行分配担保,对象将直接在老年代创建。

超出某个阈值大小的对象,将直接在老年代分配,可以通过
-XX:PretenureSizeThreshold 配置这个阈值。

有的垃圾回收算法,并不要求 age 必须达到 15 才能晋升到老年代,它会使用一些动态的计算方法。比如 G1,通过 TargetSurvivorRatio 这个参数,动态更改对象提升的阈值。

老年代的空间一般比较大,回收的时间更长,当老年代的空间被占满了,将发生老年代垃圾回收。

目前,被广泛使用的是 G1 垃圾回收器。G1 的目标是用来干掉 CMS 的,它同样有年轻代和老年代的概念。不过,G1 把整个堆切成了很多份,把每一份当作一个小目标,部分上目标很容易达成。

程序员必备:JVM核心知识点总结

 

如上图,G1 也是有 Eden 区和 Survivor 区的概念的,只不过它们在内存上不是连续的,而是由一小份一小份组成的。G1 在进行垃圾回收的时候,将会根据最大停顿时间(MaxGCPauseMillis)设置的值,动态地选取部分小堆区进行垃圾回收。

G1 的配置非常简单,我们只需要配置三个参数,一般就可以获取优异的性能:

逃逸分析

下面着重讲解一下逃逸分析,这个知识点在面试的时候经常会被问到。

我们常说的对象,除了基本数据类型,一定是在堆上分配的吗?

答案是否定的,通过逃逸分析,JVM 能够分析出一个新的对象的使用范围,从而决定是否要将这个对象分配到堆上。逃逸分析现在是 JVM 的默认行为,可以通过参数 -XX:-DoEscapeAnalysis 关掉它。

那什么样的对象算是逃逸的呢?可以看一下下面的两种典型情况。

如代码所示,对象被赋值给成员变量或者静态变量,可能被外部使用,变量就发生了逃逸。

public class EscapeAttr {
    Object attr;
    public void test() {
        attr = new Object();
    }
}

再看下面这段代码,对象通过 return 语句返回。由于程序并不能确定这个对象后续会不会被使用,外部的线程能够访问到这个结果,对象也发生了逃逸。

 public class EscapeReturn {
    Object attr;
    public Object test() {
        Object obj = new Object();
        return obj;
    }
}

那逃逸分析有什么好处呢? 1. 栈上分配

如果一个对象在子程序中被分配,指向该对象的指针永远不会逃逸,对象有可能会被优化为栈分配。栈分配可以快速地在栈帧上创建和销毁对象,不用再分配到堆空间,可以有效地减少 GC 的压力。

2. 分离对象或标量替换

但对象结构通常都比较复杂,如何将对象保存在栈上呢?

JIT 可以将对象打散,全部替换为一个个小的局部变量,这个打散的过程,就叫作标量替换(标量就是不能被进一步分割的变量,比如 int、long 等基本类型)。也就是说,标量替换后的对象,全部变成了局部变量,可以方便地进行栈上分配,而无须改动其他的代码。

从上面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并不是所有的对象或者数组,都会在堆上分配。由于JIT的存在,如果发现某些对象没有逃逸出方法,那么就有可能被优化成栈分配。

3.同步消除

如果一个对象被发现只能从一个线程被访问到,那么对于这个对象的操作可以不考虑同步。

注意这是针对 synchronized 来说的,JUC 中的 Lock 并不能被消除。

要开启同步消除,需要加上-XX:+EliminateLocks参数。由于这个参数依赖逃逸分析,所以同时要打开-XX:+DoEscapeAnalysis 选项。

JVM 常见优化参数

现在大家用得最多的 Java 版本是 Java 8,如果你的公司比较保守,那么使用较多的垃圾回收器就是 CMS 。但 CMS 已经在 Java 14 中被正式废除,随着 ZGC 的诞生和 G1 的稳定,CMS 终将成为过去式。

Java 9 之后,Java 版本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布阶段,大约是每半年发布一次,Java 8 和 Java 11 是目前支持的 LTS 版本。

由于 JVM 一直处在变化之中,所以一些参数的配置并不总是有效的。有时候你加入一个参数,“感觉上”运行速度加快了,但通过 -XX:+PrintFlagsFinal来查看,却发现这个参数默认就是这样了。

所以,在不同的 JVM 版本上,不同的垃圾回收器上,要先看一下这个参数默认是什么,不要轻信别人的建议,命令行示例如下:

java -XX:+PrintFlagsFinal -XX:+UseG1GC 2>&1 | grep UseAdaptiveSizePolicy

还有一个与之类似的参数叫作PrintCommandLineFlags,通过它,你能够查看当前所使用的垃圾回收器和一些默认的值。

可以看到下面的 JVM 默认使用的就是并行收集器:

# java -XX:+PrintCommandLineFlags -version
-XX:InitialHeapSize=127905216 -XX:MaxHeapSize=2046483456 -XX:+PrintCommandLineFlags -XX:+UseCompressedClassPointers -XX:+UseCompressedOops -XX:+UseParallelGC
openjdk version "1.8.0_41"
OpenJDK Runtime Environment (build 1.8.0_41-b04)
OpenJDK 64-Bit Server VM (build 25.40-b25, mixed mode)

下面我大致罗列一些JVM调优参数:

堆相关参数

-Xms10g :JVM启动时申请的初始堆内存值
-Xmx20G :JVM可申请的最大Heap值
-Xmn3g : 新生代大小,一般设置为堆空间的1/3 1/4左右,新生代大则老年代小
-Xss :Java每个线程的Stack大小
-XX:PermSize :持久代(方法区)的初始内存大小
-XX:MaxPermSize : 持久代(方法区)的最大内存大小
-XX:SurvivorRatio : 设置新生代eden空间和from/to空间的比例关系,关系(eden/from=eden/to)
-XX:NewRatio : 设置新生代和老年代的比例老年代/新生代

日志相关参数

-XX:+PrintGC :打印GC日志
-XX:+PrintGCDetailsGC :时的详细堆信息
-XX:+PrintHeapAtGC :打印GC前后的堆信息
-XX:+PrintGCTimeStamps :输出GC发生时间,输出的时间为虚拟机启动的偏移量
-XX:+PrintGCApplicationConcurrentTime :输出应用程序执行时间
-XX:+PrintGCApplicationStoppedTime :输出应用程序由于GC产生停顿的时间
-XX:+PrintRefrenceGC :输出软引用、弱引用、虚引用和Finalize队列
-XX:+HeapDumpOnOutOfMemoryError :产生OOM时可以在内存溢出时导出整个堆信息
-XX:HeapDumpPath :导出堆文件存放路径
-XX:+TraceClassLoading :跟踪类加载信息
-XX:+TraceClassUnloading :跟:踪类卸载信息
-XX:PrintClassHitogram :查看系统中的类的分布情况(占用空间最多、实例数量空间大小)
-XX:+PrintVMOptions :打印虚拟机接收到的命令行显示参数
-XX:+PrintCommandLineFlags :打印虚拟机的显式和隐式参数
-XX:+PrintFlagsFinal :打印虚拟机的所有系统参数

GC相关参数

-XX:+UseSerialGC :新生代、老年代使用串行收集器
-XX:SurvivorRatio :设置eden区和survivor区大小的比例
-XX:PretenureSizeThreshold,:当对象大小超过此值时,直接分配到老年代
-XX:MaxTenuringThreshold :设置对象进入老年代的最大年龄
-XX:+UseParNewGC :新生代使用并行收集器
-XX:+UseParallelOldGC :老年代使用并行回收收集器
-XX:+ParallelGCThreads :设置垃圾回收线程数,一般最好与CPU数量相当,默认情况下,当CPU数量小于8个时,ParallelGCThreads的值相当于CPU数量,当CPU数量大于8个时,ParallelGCThreads的值等于3+((5*CPU_COUNT)/8
-XX:MaxGCPauseMillis :设置最大垃圾收集停顿时间
-XX:GCTimeRatio :设置吞吐量大小,它的值是一个0~100之间的整数,假设值为n,那么系统将花费不超过1/(1+n)的时间用于垃圾收集
-XX:+UseAdaptiveSizePolicy :打开自适应GC策略,JVM对新生代的大小、eden和survivior的比例、晋升老年代对象年龄等参数自动调整
-XX:+UseConcMarkSweepGC :启用CMS
-XX:ParallelCMSThreads :设置CMS线程数量
-XX:CMSInitiatingOccupancyFraction :默认68当老年代的空间超过68%时会执行一次CMS回收
-XX:UseCMSCompactAtFullCollection :设置CMS结束后是否需要进行一次内存空间整理
-XX:CMSFullGCsBeforeCompaction :进行多少次CMS后进行内存空间压缩
-XX:+CMSClassUnloadingEnabled :允许对类元数据区进行回收
-XX:CMSInitiatingPermOccupancyFraction :当永久区占用率达到此值时进行CMS回收(须激活CMSClassUnloadingEnabled)
-XX:UseCMSInitiatingOccupancyOnly:只要达到阈值时进行CMS回收
-XX:+UseG1GC :使用G1
-XX:MaxGCPauseMillis :最大垃圾收集停顿时间
-XX:GCPauseIntervalMillis :最大停顿间隔时间

JVM 的参数配置繁多,但大多数不需要我们去关心。

调优案例

下面,我们通过对 ES 服务的 JVM 参数分析,来看一下常见的优化点。

ElasticSearch(简称 ES)是一个高性能的开源分布式搜索引擎。ES 是基于 Java 语言开发的,既然是Java开发,那肯定会涉及到JVM调优了,在它的 conf 目录下,有一个叫作jvm.options的文件,JVM 的配置就放在这里。

堆空间的配置

下面是 ES 对于堆空间大小的配置。

-Xms1g
-Xmx1g

JVM 中空间最大的一块就是堆,垃圾回收也主要是针对这块区域。通过 Xmx 可指定堆的最大值,通过 Xms 可指定堆的初始大小。我们通常把这两个参数,设置成一样大小的,可避免堆空间在动态扩容时的时间开销。

在配置文件中还有AlwaysPreTouch这个参数。

-XX:+AlwaysPreTouch

其实,通过 Xmx 指定了的堆内存,只有在 JVM 真正使用的时候,才会进行分配。这个参数,在 JVM 启动的时候,就把它所有的内存在操作系统分配了。在堆比较大的时候,会加大启动时间,但它能够减少内存动态分配的性能损耗,提高运行时的速度。

如下图,JVM 的内存,分为堆和堆外内存,其中堆的大小可以通过 Xmx 和 Xms 来配置。

程序员必备:JVM核心知识点总结

 

但我们在配置 ES 的堆内存时,通常把堆的初始化大小,设置成物理内存的一半。这是因为 ES 是存储类型的服务,我们需要预留一半的内存给文件缓存 ,等下次用到相同的文件时,就不用与磁盘进行频繁的交互。这一块区域一般叫作 PageCache,占用的空间很大。

对于计算型节点来说,比如我们普通的 Web 服务,通常会把堆内存设置为物理内存的 2/3,剩下的 1/3 就是给堆外内存使用的。

我们这张图,对堆外内存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划分,解释如下:

日志参数配置

下面是 ES 的日志参数配置,由于 Java 8 和 Java 9 的参数配置已经完全不一样了,ES 在这里也分了两份。

Java8参数设置:

-XX:+PrintGCDetails
-XX:+PrintGCDateStamps
-XX:+PrintTenuringDistribution
-XX:+PrintGCApplicationStoppedTime
-Xloggc:logs/gc.log
-XX:+UseGCLogFileRotation
-XX:NumberOfGCLogFiles=32
-XX:GCLogFileSize=64m

Java9参数设置:

-Xlog:gc*,gc+age=trace,safepoint:file=logs/gc.log:utctime,pid,tags:filecount=32,filesize=64m

下面解释一下这些参数的意义,以 Java 8 为例。

从 Java 9 开始,JVM 移除了 40 多个 GC 日志相关的参数,具体参见 JEP 158。所以这部分的日志配置有很大的变化,GC 日志的打印方式,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比以前的日志参数规整了许多。

参数如下所示:

-Xlog:gc*,gc+age=trace,safepoint:file=logs/gc.log:utctime,pid,tags:filecount=32,filesize=64m

再来看下 ES 在异常情况下的配置参数:

-XX:+HeapDumpOnOutOfMemoryError
-XX:HeapDumpPath=data
-XX:ErrorFile=logs/hs_err_pid%p.log


HeapDumpOnOutOfMemoryError、HeapDumpPath、ErrorFile是每个 Java 应用都应该配置的参数。正常情况下,我们通过 jmap 获取应用程序的堆信息;异常情况下,比如发生了 OOM,通过这三个配置参数,即可在发生OOM的时候,自动 dump 一份堆信息到指定的目录中。

拿到了这份 dump 信息,我们就可以使用 MAT 等工具详细分析,找到具体的 OOM 原因。

垃圾回收器配置

ES 默认使用 CMS 垃圾回收器,它有以下三行主要的配置。

-XX:+UseConcMarkSweepGC
-XX:CMSInitiatingOccupancyFraction=75
-XX:+UseCMSInitiatingOccupancyOnly

下面介绍一下这两个参数:

这部分空间预留,一般在 30% 左右即可,那么能用的大概只有 70%。参数
-XX:CMSInitiatingOccupancyFraction 用来配置这个比例,但它首先必须配置 -XX:+UseCMSInitiatingOccupancyOnly 参数。

另外,对于 CMS 垃圾回收器,常用的还有下面的配置参数:

CMS 垃圾回收器,已经在 Java14 中被移除,由于它的 GC 时间不可控,有条件应该尽量避免使用。

针对 Java10(普通 Java 应用在 Java 8 中即可开启 G1),ES 可采用 G1 垃圾回收器。

G1垃圾收集器,它可以通过配置参数 MaxGCPauseMillis,指定一个期望的停顿时间,使用相对比较简单。

下面是主要的配置参数:

JVM 支持非常多的垃圾回收器,下面是最常用的几个,以及配置参数:

额外配置

我们再来看下几个额外的配置。

-Xss1m

-Xss设置每个 Java 虚拟机栈的容量为 1MB。这个参数和 -XX:ThreadStackSize是一样的,默认就是 1MB。

-XX:-OmitStackTraceInFastThrow

把 - 换成 +,可以减少异常栈的输出,进行合并。虽然会对调试有一定的困扰,但能在发生异常时显著增加性能。随之而来的就是异常信息不好排查,ES 为了找问题方便,就把错误合并给关掉了。

-Djava.awt.headless=true

Headless 模式是系统的一种配置模式,在该模式下,系统缺少了显示设备、键盘或鼠标。在服务器上一般是没这些设备的,这个参数是告诉虚拟机使用软件去模拟这些设备。

-Djava.locale.providers=COMPAT
-Dfile.encoding=UTF-8
-Des.NETworkaddress.cache.ttl=60
-Des.networkaddress.cache.negative.ttl=10
-Dio.netty.noUnsafe=true
-Dio.netty.noKeySetOptimization=true
-Dio.netty.recycler.maxCapacityPerThread=0
-Dlog4j.shutdownHookEnabled=false
-Dlog4j2.disable.jmx=true
-Djava.io.tmpdir=${ES_TMPDIR}
-Djna.nosys=true

上面这些参数,通过 -D 参数,在启动一个 Java 程序时,设置系统属性值,也就是在 System 类中通过getProperties()得到的一串系统属性。

这部分自定义性比较强,不做过多介绍。

其他调优

以上就是 ES 默认的 JVM 参数配置,大多数还是比较基础的。在平常的应用服务中,我们希望得到更细粒度的控制,其中比较常用的就是调整各个分代之间的比例。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侵犯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资讯 >>>